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十四校

来源:爱go旅游网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十四校期中联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罗岭初中 桂迎忠 审题人:罗岭初中 吴昌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相信你能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交卷前请再次检查密封线内所填的内容是否疏漏和正确。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②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④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⑤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⑦ ,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⑧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2)默写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的下阕。(4分)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kān称黄山美景之“三绝”。而黄山的松树更是以“奇”闻名于世。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于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里。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

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潦乱。玉屏楼上举世闻名的迎客松,独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气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寻云海的探海松……黄山之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大观。

(1)加点字“虬”的读音是__________;“云海”后面应填的汉字是____________。(2分)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1分)

蔚为大观: 。

(4)根据短文的描述,说说黄山松被我们安徽人都赋予了哪些精神?(至少两点)(4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的积累知识,完成(1)—(2)题。(4分)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 小说。全书的高潮部分是 ;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3分)

(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修成正果,最后

唐僧被如来佛封为 。(1分)

4.某学校举行“做文明中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10月22日(星期一),校学生会研究决定在10月26日下午4:00举

行“做文明中学生”演讲比赛,比赛地点设在学校礼堂,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请你代学生会拟写一则通 知。(4分)

(2)围绕“学生上课要不要给老师鞠躬、向老师问好”的问题,初三(1)

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下面是反方一位代表的发言,如果你是正方代表,请你写一段话进行反驳。(3分)

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让全体学生给老师鞠躬,表现出师生双方人格上的不平等。喊“老师好”也显得多余,我们能真正在内心尊重老师就行了,何必在乎形式呢?

你的辩驳: (3)一位同学撰写了一则有关主题教育活动的报道。下面是报道的部分

内容,请你读后完成下列问题。(5分)

过去,有些毕业生在离校前为表达对母校的情感,喜欢在教室的墙壁、课桌上签名留言,学校公共财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A】自从学校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后,使同学们告别了这一陋习。临近毕业,【B】初三(2)班同学发动了“校服签名纪念”活动,以表达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同学和老师们欣然在大家的校服上题字、签名,留下美好祝愿。刘义同学说:“毕业了,我们的校服就要脱下了,但脱不下的是同学的真挚友谊,【C】忘不掉的是有着深厚恩情的老师。同学和老师们的祝福写在校服上,必将成为我们珍贵的记忆。”①画线句【A】有语病,可修改为(不得改变原意):(2分)

②画线句【B】中,“ ”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 ”。(2分)

③画线句【C】与上句的句式不够协调,句【C】可调整为:(1分)二、阅读(55分)

【一】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18分)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

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

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6.第③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四个事例进行论证?(4分)

7.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4分)

8.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 _______________,“瘦马”比喻_______________。(4分)

9.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3分)

【二】郁孤台笑了(22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选自《语文学习》2006年第6

期,有改动)

【注】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

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0. 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

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6分)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

历史的霉点: 12.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

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13.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

14.“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

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三】出师表(节选)(15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5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恐付托不效( )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7.选文第一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1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文中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三、写作(55分)

19.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真情。真情包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深厚父子情、融融师生情、纯真朋友情、亲密兄弟情、互助邻里情、温暖社会情……而这些真情都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事物表达出来。

请你以“真情在 中”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与要求】

(1)将你要写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且不准抄袭,否则被扣分。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四、卷面书写(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