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刊20124a ̄16; ̄)1 激发初中学生体育 学习兴 趣的策略研究 程春生 李永龙2 (1淳安县千岛湖初级中学;2淳安县教师进修学院,浙江淳安311700) 摘 要:体育新课标的实施,扩大了体育的功能。使体育 教学目标得以扩展,而初中体育教学又要承担学生中考体育 加试的任务。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呢?如何使 学生在体育加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呢?文章认为,学生对体育学 习充满兴趣是关键。本文从体育新课标的理念出发,探索激发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供广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策略研究 随着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学校体育扩大了体育的功能,使 体育教学目标得以扩展,而初中体育教学又要承担学生中考 体育加试的任务。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呢?如 何使学生在体育加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呢?我认为.学生对体 育的运动参与是前提。在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中,运动参与是基础, 没有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其他学习领域将无从涉及.同样,如 果没有学生的运动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目标就无法 实现。在中考的体育加试项目,无非就是素质技术型项目,要 提高身体素质,掌握技术。非积极参与练习不可。影响学生运 动参与度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 主观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体育新课标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 念.而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能否激发并保 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 重视。所以,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 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达到教学目标。如 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激发兴趣 的主要策略。 一、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里说的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活 动中的安全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在体育活动 中,如果学生感觉身体上、心理上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产 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负担,这对于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教师完 成课堂教学任务都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状态下,不但不能激 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反而会抑制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因 为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一 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始动力。试想,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经 常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负担,还会有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和 动力吗?据有关调查表明.学生在体育课上没有安全感,尤其 是体育教师的态度差而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是学生对体育不 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 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根据 课程性质,体育新课标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 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理念,而安全又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没有安全就没有健康。所以,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的 安全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前提。如果学生一时没掌握 动作技术,教师也不应该有愤怒的情绪,不要怒斥学生,而应 耐心指导。 二、充分赋予学生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中考体育加试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但不是全部 任务,中考体育加试只是用来检验体育教学和体现素质教育 而已,如果体育教师用猜加试项目而纯粹地教学“加试项目”, 就是对学生体育学习权利的剥夺。体育老师应在新课标的理 念下进行教学。体育新课标的特点之一是课程结构的重新调 整,而课程结构重新调整的一大特点是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 与课程设计。新课标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 的选择性。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在水平目标范围内,充分 赋予学生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权。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各个 运动项目的爱好和兴趣是不同的。只有他们自己选择的项目 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如。在水平目标4中的发展运动技战术能 力目标有“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学生可以 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兴趣,选择篮球项目,也可选择排球和羽 毛球等,“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如果将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只赋予体育教 师而不赋予学生,教师又不根据学生实际兴趣,强行安排内 容。则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大打折扣。充分赋予学生学习内容的 自主选择权,不但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 师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运动,身体素质得以提高,更能够掌握 技术。有利于教师传授技术。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新课标对各个水平段都提出了一定的目标要求.但 在完成水平段目标的过程中,不是每位同学都“齐头并进”的, 具体地说,在这个过程的各个时期,或就一堂课来说,每位学 生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不可能相同,这是因为学生在身体条件、 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关注个体差 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所以初中体育课堂教 学中所制定的目标不能一刀切 我认为体育教学不同于竞技 体育.竞技体育讲究的是时空上的平等,而体育教学更应重视 学生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平等。为不同身体条件、个体机能、活 动能力的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课堂学习目标,主要是考虑学 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体会到成 功的喜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某种情景中习得一定 行为,而这种情景再现时,他会完成同样的行为。这就是著名 的“刺激——反应”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在体育课 堂上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得到刺激),那么,他更乐意上体育 课(做出反应)。相反,如果我们制定的目标不符合个体实际, 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薄,最后就会对体育、对 运动练习处于一种“习得的无望”(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 对其行为的结果,重复性地推动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木 状态,觉得希望渺茫而无所作为)状态之中。试想,如果一位同 学在体育课上体会到的都是失败的感觉,那么他还会有兴趣 上体育课吗? 四、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人类出现始初,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地追捉野兽以满足 生存需要。体育从人类的劳动实践中来,它一开始就被赋予了 “竞争”的内涵。新课标的课程价值之一:“增强社会适应能 力”,他有这样的解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现代社 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所以,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如此,不但能使体育教学“返朴归真”,更 能激发人的学习动力,而动力是学习兴趣的重要组成方面。 当然.在新课标下,我们应赋予竞争新的内容:如小组竞争,使 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相融合。在课堂上学生分两组做跳山羊 练习,两组之间就孕育着竞赛的因素。我往往在恰当时候,安 105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史晓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为研 330100) 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从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力资源等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 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 实训基地 一、校企合作是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 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合作双方的利益与 具体合作事务:健全和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制定考核与奖励 条例。 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由系主 任、校产学合作处及企业代表组成,下设课程建设、网络实训、 技术创新等三个项目合作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商讨具体事 务。学院以有限租赁形式将学院场地和设备提供给企业使用, 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实训指导, 负责提供实习耗材与工量具等,负责合作基地的设备维护。双 方可以建立专项资金作为产学合作运行经费,专款专用。学校 对指导学生成绩突出的企业技术人员给予奖励,企业对品学 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等等。 二、工学结合是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建设的动力 丁学结合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 种教育模式。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 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工学相互交替进行,这就 需要改变原来传统教学模式和实训模式,这为推进计算机网 络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动力。校内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在工 学结合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一1.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院提供场地。提供计算机网络实训的环境,并为企业培 训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员工:先进设备优先对合作企业开 放,科研机构为合作企业提供研发支持,科研成果优先转让给 合作企业;企业提供学生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分担实训任务和 实训基地运行成本:行业协会优先推荐毕业生到知名企业就 业,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一定规模的场地,同时投人相关资金 购买实训所需的先进网络设备.并以研发、人才资源和技术信 息等优势吸引企业进入校园。企业进入校园后,投人相关资 金,可以把网络技术研发中心建在学校,从而使“学校、企业、 学生”三方都受益 2.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 1.弥补校外实训基地的不足 校同里引进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必然要建立校企合作 的保障激励机制,使合作双方在管理中运作顺畅。因此,需建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能弥补校外实习受企业制 约大、轮岗机会少、岗位内容单一、组织安排难度大等不足,对 排两组竞赛。一场跳山羊竞赛在两组学生高涨的情绪和呼喊 声中拉开帷幕,连那些本来胆怯、不敢跳的学生,也会被此时 此刻的情绪所感染,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不再犹豫,一跃而 过。成功越过障碍,学生信心增强了.胆量也大了.情绪被激发 起来了。 此外,还有不同条件的竞争,使不同身体条件、运动能力 的同学竞争更趋合理与公平;也可以月月开展主题活动。月月 评;班与班比,组与组比,自己与自己比。总之,要本着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的原则而引入竞争机制。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和 t2,理学家认为.教育评价具有激励的功能, 正确运用教育评价能够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开发他们 的潜能,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新课标力求突破 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 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 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学生自我评定、组内互相评定、 教师评定等)。新课标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 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传授体育技能、技术,教师怎么教,学 生怎么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原本具有娱乐功能的体育在体 育课堂教学中变得枯燥无味,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根本无法得以发挥.又怎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呢?所 以,我们在当今的体育教学中必须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为我们创新教 学模式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尤其是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组织形 式的论述,为我们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借鉴。在初中体育教学 中.我经过实践发现,无论是身体素质的训练还是技术的传 授.有时改变一种教学方法,都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 此外,体育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娴熟 的把握教材能力,都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广大中学体育工作者肯定拥有许多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 趣的方法,本文仅抛砖引玉,但毋庸置疑的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完成新课标任务至关重要,对初中学生顺利通过体 育加试至关重要。如果每位体育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教育教学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的评定范围.并让学生参 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必须是 能促进学生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建议,中 考体育加试项目的设置、加试的形式、评分的标准等都要符 合新课标的评价理念,让体育加试真正起到促进初中学生体 育学习的目的。 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就一定 能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体育史编写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体育史》[M].高等 教育出版社,1987.9. [2]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5.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 社.2002.5.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都在模仿 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传统的“四段式”教学 1O6 [4]郑全全.社会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