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业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业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自然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微生物简概

Xxx

韶师分院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2009级1班,学号09251111xxx

摘要:本文简单地说明什么是微生物,及它的特点,分类,代谢,作用,和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什么联系,微生物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与医学技术的贡献。 关键词:微生物 ,简概,病毒,DNA,能源 前言: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了解微生物有利于我们对它的利用和发展。

背景: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重大作用。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因而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真核微生物(如真菌、藻类和原虫)和无细胞生物(如病毒)三类。 主要特性

微生物最大的特点,不但在于体积微小,而且在结构上亦相当简单。由于微生物体积极之微小,故相对面积较大,物质吸收快,转化快。微生物在生长与繁殖上亦是很迅速的,而且适应性强。从寒冷的冰川到极酷热的温泉,从极高的山顶到极深的海底,微生物都能够生存。

由于微生物适应性强,又容易在较短时间内积聚非常多的个体(例如10^10个/毫升的数量级),因此容易筛选并分离到突变株。容易得到微生物突变株的性质,给人类利用与开发微生物带来广阔契机,但也是导致抗药性的内在原因。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指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全部化学反应。 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这是由于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约是同等重量的成年人的30万倍),使它们能够迅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根据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关系,可以分为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两类。 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质、维生素等。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相同,它们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到外环境中。

代谢的调节: 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代谢调节系统,以保证证代谢活动经济而高效地进行。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

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另外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遗传特征,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等。 主要分类

微生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参见生物分类总表)1. 原核微生物。2.细菌 。3.古菌。 4.真核微生物。5.真菌 。6.原生生物 。7.藻类 。8.无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 、朊毒体——亦称朊病毒、蛋白质质感染性颗粒)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存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数目巨大。下表为一些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细胞数目的估计:

海水 海洋沉积物 动物消化道 地表或海底下深处 密度 108~109 L−1 109 g−1 1011 g−1 102~108 全球总数 约1029 约3×1029 约1025 约1030 原核生物共构成全球生物量的25~50%。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有很多食品(如酱油、醋、味精、酒、酸奶、奶酪、蘑菇)、工业品(如皮革、纺织、絮凝剂【3】、石化)、药品(如抗生素、疫苗、维生素、生态农药)是依赖于微生物制造的。抗生素在医药上有极大作用,它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癌细胞都可以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微生物在矿产探测与开采、废物处理(如水净化、沼气发酵、污染降解【4】)新能源开发【5】等各种领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是自然界唯一认知的固氮者(如大豆根瘤菌)与动植物残体降解者(如纤维素的降解),同时位于常见生物链的首末两端,从而完成碳、氮、硫、磷等生物质在大循环中的衔接。若没有微生物,众多生物就失去必需的营养来源、植物的纤维质残体就无法分解而无限堆积,就没有自然界当前的繁荣与秩序或人类的产生与维续。。

此外,微生物对地球上气候的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微生物直接参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或者吸收,而也有很多微生物可以成为未来的生物燃料 。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6】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是无害的。实际上,人体的外表面(如皮肤)和内表面(如肠道)生活着很多正常、有益的菌群。它们占据这些表面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着落与生长;它们也协助吸收或亲自制造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氨基酸。这些菌群的失调(如抗生

素滥用)可以导致感染发生或营养缺失。然而另一方面,人类与动植物的疾病也有很多是由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 或病原 。重要的人类致病微生物有结核分枝杆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志贺氏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疟原虫﹑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登革病毒﹑流感病毒﹑黄热病毒等。其他经常听说的致病微生物还有:流行已经完全得到控制或消灭的天花病毒(引起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导致小儿麻痹症);引起炭疽病的炭疽杆菌;以及近年来显现的萨斯冠状病毒(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又名萨斯、也俗称非典型肺炎)和可能将在人类流行的禽流感。 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与医学技术的贡献

现代生物学的若干基础性的重大发现与理论,是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或以微生物为实验材料与工具取得的。这些理论包括:证明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三大经典实验【7】: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组实验);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双螺旋的每一条子链分别、都是复制模板);遗传密码子的解读(64个密码子各对应20种氨基酸及终止信号的哪一种);基因的转录调节;信使RNA的翻译调节等等…… 现在,很多常用、通用的生物学研究技术依赖于微生物,比如:分子克隆﹑重组蛋白在细菌或酵母中的表达。很多医学技术也依赖于微生物。比如: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但同时也会出现抗生素的乱用的问题,抗生素的乱用会造成肝脏损害,肾脏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胃肠带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等问题。【8】 总的来说了解微生物,有助于我们对日常生活中食物变质的了解,生产中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加强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综合利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Lucy Goodchild. Microbes as climate engineers. eurekalert. 29-Jan-2008 [2008-01-31]. 【2】微生物分类总表

【3】赵青玲,张德常,张全国.禽畜类粪便资源化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 【4】孙广友. 中国湿地科学进展与展望 [J].地球科学进展 2000.15(6):666-672

【5】日经BP会社,2005年10月9日,全国清洁汽车行动网,丰田燃料电池概车

[EB/OL]Hppt://www.clesnauto.com.cn/fenlel/ribcn/ranliaodiaochi2005-10-19-1.htm.

【6】傅继华主编《病毒学实用实验技术》[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ISBN

7-5331-2781-1

【7】沃森﹒克里克.《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N].英国《NATURE》杂志 1953年4月25日,

【8】佚名 《论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EB/OL].http//www.docin.com/p-75558580.html 2010-08-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