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来源:爱go旅游网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词意,领会全词内容 。 2、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3、进一步理解诗人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培养爱国激情。 二、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词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悲愤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PPT辅助展示)

一、导入:中国南宋时期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文武双全,骁勇善战,二十多岁他就在济南起义,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他有600多首诗词流传于今,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走进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代表作有《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 村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三、解读题目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陈同甫”名亮,也是一个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壮词”意思是“豪放壮美的作品” ,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挑灯 tiǎo 麾下 huī 炙 zhì 塞外 sài 的卢 dì 霹雳 pīlì弦惊 xián 五、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六、三读课文,读懂意思(小组合作)

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观看宝剑,睡梦中我回到了接连响起号角声的军营。军营里把大块的牛肉分给部下烤着吃,各种乐器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

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八百里:指牛。麾下: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五十弦: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沙场:战场 点兵:阅兵。的卢:千里马 霹雳:很响的雷 七、品读文章 1.出示写作背景

辛弃疾是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辛弃疾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且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2、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一)上阕: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战士们分食着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塞外战歌。

(另说:一望无际的八百里军营连军营,处处都是炊烟烤牛肉,部队供养充足,官兵们同甘共苦,为战斗做准备,而鼓舞士气的悲壮乐曲更加激励着将士们,整个军营何等壮观!)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

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恢弘气势渲染得极为热烈。

(二)下阕: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赏析:连用两个比喻,生动描绘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英雄身骑的卢般的骏马,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将士们万箭齐发,声如霹雳,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情景,使人产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2、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统一大业,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自己也可以声名大震,名传史册。词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只好在想象中横刀跃马,实现自我。但梦最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嘲弄。 3、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4、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5、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6.出示作者心理变化图。 八、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老师范读课文 十、小结

十一、布置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