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结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之后,对所教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的一个总结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进,许多教师对传统 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构想:即“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达标检测——课堂小结”的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使“课堂小结”成了数学 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课堂小结能够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成功的课堂小结,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下面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课堂小节要突破重、难点。
众所周知:课堂小节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围绕教学重难点来设计。在“年、月、日”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求是:⑴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⑵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设计小结时应该引导学生说清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再归纳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突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学生在小结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梳理,对所学知识会有一个完整、明晰的印象。
二、课堂小结要简明扼要。
优质的课堂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一节课的教学要
点进行概括小结,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质的变化。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占用的时间不多,但它很关键。例如,我在“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中这样小结:“多加几就减去几,多减几就加上几。”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我这样小结:“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倍,用甲数除以乙数。”教师语言不多,但能达到思路明、方法对,效果好的目的。廖廖数语,就直达本节课的主旨。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小结准确,简明地概括出了教学内容,我觉得值得提倡。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不仅对数学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把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到了更高的层次。
三、课堂小结要灵活多样。
课堂小节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小结中的体现,就是教师要根据教材 内容,学生实际,设计精当的小结,凸显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和联系,我针对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错误,设计了这样的小结:
要 求 化简比 (0除外) 求比值 前后除以后项 一个数 比值的定义 计算过程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一个比 比的基本性质 计算结果 根 据 这种形式为图表式,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归纳概括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能够清楚比较出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课堂小结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总结 式、对比式、铺垫式、前呼后应式等,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设计小结方式,以使教学达到优化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小结要注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 发展的,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小结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讲,促使其思维发展。由讲不好到讲清楚,循序渐进。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小结可提问:⑴什么数叫小数?⑵怎样读小数?⑶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层层思考,小结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成功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课堂小结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需精心打理。我们要不断总结,力求课堂小结一针见血,指中要点,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课堂小结中锦上添花,溢彩流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