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在手术中的应用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在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2年3月第39卷第5期Chinese Journal ofPracfic ̄Medicine Mar.2012,Vo1.39,No.5 ・125・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在手术中的应用 李文辉廖生根阮凯砷李坤赵隆坚 术)…;并发症包括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及阻滞 麻醉相关的异常感觉等。 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目前仍是上肢及肩锁部手术优先选 择的一种麻醉方法,用普通的方法进行穿刺,结果经常会碰到 手术区域阻滞效果不全,而必须加用辅助药或改用全身麻醉。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是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 出来的一种方法,其阻滞效果完善,用药量更小,并发症发生率 低,值得在手术中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ASA I或Ⅱ级,年龄16—70岁,体重40— 75 kg,无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需行肩锁部及上肢手术患者60 例,其中锁骨手术2o例,上臂手术20例,前臂及手部手术20 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 法,B组为普通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 1.2药液配制:两组均使用2%利多卡因15 ml加0.5%罗呱 卡因15 ml配成1%利多卡因和0.25%罗呱卡因混合液30 ml; 罗呱卡因为75 mg粉剂(由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 批号20110402)加0.9%生理盐水15 m】配成0.5%罗呱卡因。 1.3麻醉方法:术前30 va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皮下注射 阿托品0.5 mg,人室后常规监测ECG、NIBP、HR、SpO ,开放静 脉通道,鼻导管给氧。取仰卧位,垫高患侧肩胛部,头偏向对 侧。A组先摸清肌间沟,把其看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内缘边为 前斜角肌、外缘边为中斜角肌、底边为肩甲舌骨肌。然后根据 具体手术部位定穿刺点及用药量:①肩锁部手术于三角顶点, 并稍向上、外进针注药,药量大约为20 ml;②上臂的手术于三 角中点垂直进针注药,药量大约为25 ml;③前臂及手部的手术 于三角底边进针注药,药量大约为25 ml。操作步骤:常规消毒 皮肤,左手食指尖紧抠住肌间沟穿刺点处做引导,右手持7号 针头,用玻璃注射器,紧贴左指尖垂直缓慢进针,有轻微突破感 后,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反复回抽,确定无血液或其他液气等 异常情况,注入局部麻醉药20—25 ml,注药后可局部适当压揉 以助扩散。B组常规消毒皮肤,左手食指固定在锁骨上1.5 cm 斜角肌间沟处,右手持玻璃注射器接7号针头,沿前斜角肌外 缘臂丛神经走行方向缓慢进针,有轻微突破感或异感后,固定 针头,反复回抽,确定无血液或其他液气等异常情况,注入局部 麻醉药25—30 ml,轻轻按压斜角肌间沟近端。 1.4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 间、阻滞效果、用药量及并发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的效 果,其评价标准:0级为正常,1级为刺痛减轻,2级为刺痛消失。 2~3级为该神经完全阻滞,1级为成功,0级为失败。阻滞效果 分为阻滞完善(手术时完全无疼痛)、阻滞较完善(轻微疼痛, 需辅助阈下剂量镇痛药物完成手术)、阻滞不完善(较疼痛,需 加用局麻药局部浸润麻醉和辅助阈上剂量镇痛药物完成手 DOI:10.3760/ema.j.issn.1674—4756.2012.05.069 作者单位:338000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 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面±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 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明显短于B组(P< 0.05),见表1;阻滞效果A组优于B组(P<0.05),见表2;并 发症发生率A组也少于B组(P<0.05),见表3;用药量A组 平均为22.5 ml,B组平均为27.5 m1,比B组少5 m1。 表1 两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及完善时间(min,牙±s) 注:与B组比较, P<0.05 表2两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例) 注:与B组比较, P<0.05 表3两组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注:与A组比较, P<0.05 3讨论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在各级医院 尤其是基层医院均在开展,其操作简便,无需太多的设备和药 品,对患者生理干扰小,从小儿到老年人均可选用。普通的方 法不管手术的部位均选择肌间沟三角的中点进行穿刺,结果经 常会发生阻滞“上不达顶,下不完善”的现象,即肩锁部的手术 往往无阻滞效果,手部手术则是阻滞不完善,不是尺侧或桡侧 镇痛不全,就是正中神经阻滞效果差,而必须用局部浸润麻醉 或改用全身麻醉,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其经济负担。 从属颈丛的锁骨上神经由颈3神经的前支、颈4神经的大部分 和颈5神经的一部分组成,其三支分支分别是锁骨上外侧、中 间和内侧神经,分别支配肩部和胸壁上部区域;肩胛上神经、肩 胛下神经由臂丛的上千较高的位置发出,所支配的是冈上肌、 冈下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及周围区域 ;桡神经发自臂丛后 束,而后束位置较深,药液浸入较困难;尺神经因起源于臂丛下 干,位置较低,肌间沟法若穿刺点偏高、用药量较小时,常出现 ・126・ 中国实用医刊2012年3月第39卷第5期Chinese Journal ofPractical Medidne Mar.2012.Vo1.39,No.5 尺侧阻滞不全 J。因此为了解决普通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顶,下不完善”的现象;其穿刺点有针对性,减少了穿刺及用药 的盲目性,用药量就更小,并发症发生率也低;而且阻滞效果完 的不足,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和理论相结合,不断研究 与创新,总结出了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我们把肌间沟 看作一个等边三角形,内缘边为前斜角肌、外缘边为中斜角肌、 底边为肩甲舌骨肌,把其分为顶点、中点及底边三部分,肩锁部 及上肢各个部位对应相应的点,再根据不同手术部位选择肌间 沟相应的点进行穿刺。顶点进针注药,就可最大限度地阻滞锁 骨上神经、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从而满足肩锁部手术的麻 善,临床运用辅助药减少,患者就可能更安全,医疗费用也减 少,提高了社会效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冯磊,张伟,等.斜角肌间沟法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 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1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 (2):180-181. [2]安刚,薛福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256257. 醉需求,而对尺神经、桡神经阻滞小;中点进针注药,则主要阻 滞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以满足上臂手术的麻醉;底边进 针注药,也可阻滞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大部,而且主要阻 滞其支配的远端部分,因而可以满足前臂及手部手术的麻醉。 根据我们近几年临床观察,发现其基本解决了普通法“上不达 (收稿日期:2011—11—06) (本文编辑:崔长征) 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时庆祥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多选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硬 度泵注丙泊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继以6—8 mg/(kg.h)的速 度维持麻醉深度。泵注丙泊酚的同时,通过麻醉机连接面罩给 膜外阻滞麻醉,两者各有优缺点。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优点 是患者术中无疼痛及不适,但术毕不能保证患者快速苏醒,自 主呼吸功能亦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因而不能确保术 予患者吸氧,若发生一过性的呼吸抑制,则通过麻醉机进行短 暂的辅助呼吸,终止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前5~10 min停止泵注 丙泊酚。 1.3术中情况:硬膜外腔注射药物后,血压于5~10 min内均 有所下降,一般为人室时的5%一20%,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前泵 注丙泊酚时发生一过性的呼吸抑制51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 毕即拔出气管内导管,延长了患者的麻醉管理时间,也存在着 气管内插管的各种并发症,而且还存在麻醉费用昂贵的问题。 硬膜外麻醉的优点为操作简单,手术结束时麻醉亦结束,尤其 适用于多台连续进行时采用,但由于人工二氧化碳气腹,腹压 增高,使患者难以忍受的不适感,手术开始后患者对牵拉反射 的反应强烈,大大增加了手术、麻醉的风险。本研究对312例 妇科腹腔镜手术选用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获得了满意 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过程中有117例SpO <93%,通过麻醉机进行辅助呼吸后恢 复;P CO:在人工二氧化碳气腹过程中升高3~5 mm Hg (1 mm/-Ig:0.133 kPa),气腹完成后3—5 min逐步恢复至35~ 45 mm Hg;有63例因舌后坠影响呼吸安置口咽通气道;人工二 氧化碳气腹过程中HR均增加10%一15%、BP均升高5%~ 10%,患者有不适反应者适量加注丙泊酚;术中根据患者的具 1.1一般资料:选择ASA I一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妇 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12例,年龄17~67岁,体重42—78 kg。其 中附件包块61例,宫外孕73例,子宫肌瘤54例,输卵管梗阻 124例。 体反应调整泵注丙泊酚的速度,使I-IR、BP、P CO:维持在术前 水平范围内、SpO >98%。对于收缩压降至90 mm Hg以下或 低于术前30%者,给予麻黄素5~1O mg静脉注射,并根据情况 加快输液速度,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2结果 1.2麻醉方法:术前30 min均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和苯巴 比妥钠0.1 mg。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面罩吸氧,监测血压 (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 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 CO:),建立静脉通路。全部采用丙泊酚 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操作:所有患者均采用右侧卧位, 31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麻醉平面上界在第4—5腰 椎者263例占 .29%,在第5~6胸椎者49例占15.7l%,均 镇痛完全,腹肌松弛,安静入睡,无不适反应,苏醒期无躁动,术 取第12胸椎至第1腰椎或第1—2腰椎间隙间隙旁正中进针, 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注射试验量2%盐酸利多卡因 毕患者完全清醒,未辅助使用其他药物。 3讨论 3 ml,5 min后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征象。采用0.894%甲磺酸罗 哌卡因(不加肾上腺素),首次剂量8—12 m1,用药后10 min测 试麻醉平面,麻醉平面偏低者追加用药,但总量不超过15 ml; 阻滞平面固定后摆体位,手术取头低臀高或头低臀高结石位。 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前通过输注泵以1~1.5 mg/(kg・rain)的速 3.1 腹腔镜现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它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节省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 经济负担。在气腹状态下,大量二氧化碳经腹膜吸收,可使患 者出现高碳酸血症,腹内压增加、膈肌上抬、气道压增加,对呼 吸、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腹腔镜手术大多在全身麻醉下进 行。全身麻醉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等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较 DO1:10.3760/ema.j.issn.1674—4756.2012.05.070 大;硬膜外阻滞麻醉全身干扰和应激反应较轻,术后恢复快,并 发症少 。由于妇科手术病变部位低,患者多数一般情况好; 作者单位:477150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