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师:第九课,我们学习了词两首,大家还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顺势解题:吟是一种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今天学习的《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边听边关注,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可边听边画出节奏)
3、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那就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吧!
检查生字“焚”的读音,并根据字形说说意思。
4、指名读古诗。老师也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①、能读下来;②、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5、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6、好,这次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再是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7、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
1
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同学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想必这首诗的意思你也基本上清楚了,借助我们的工具书,先自己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同学再相互说一说。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⑴、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
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击(相机板书) 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击”
教师讲解:锤指的是“敲打”,击指的 是“撞击” “千锤万击”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
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像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这怎样的煎熬啊?(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击”,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的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肚)
过渡:但这一些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 ⑵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 生:不怕
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
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
2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
⑶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板书) 相机解释“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谁能用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⑷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开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好崇高的气节。 ⑸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4、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豪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自读、指名读、齐读)
6、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四、走进石灰,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的无限高尚的品质,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呢?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石灰吟》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那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份于谦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
3
3、教师出示资料: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了进士后,任地方官几十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俘。此后,瓦剌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率京师群众打败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得以回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得到嘉奖,更由于自己不愿意与朝中的丑恶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宁死也不愿逃离。
4、同学们,从这段资料中你看出了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于谦是一位坚强不屈、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人。)
5、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好际遇的先兆。 6、赞颂石灰,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⑴、一诵――少年抒怀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听了你的朗读,彼时的于谦一定会和你成为好友。 ⑵、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 ⑶、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对世人诉说,那他最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情,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音乐起,我们请女生诵
4
读全时。)
⑷.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为后人所敬仰。从《石灰吟》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请同学们深情地背诵全诗。(自由背、抽背、齐背。)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于谦已经走进了你的心中,石灰的精神已经刻在了你的心底,那诗人于谦写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对,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更抒发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结束语:同学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更记住他们“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四、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 (一)介绍其它咏物诗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于谦的志向。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很多的诗,都是诗人“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慨与志向,我们再来读三首这样的诗,体会这类诗歌的特点。 【出示】《墨梅》《竹石》《题半盆兰蕊图》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郑燮《题半盆兰蕊图》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课后我们还可以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 (二)吟咏“清白”民族魂 1.串读三首诗 【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愿意再读读这三首诗吗? 2.揭示“民族魂”
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每首读一句。
5
3.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三首诗读成了三个词。谁能把这三个词读出来。
4.在这节课中,如果《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的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这两个字是……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最后,让我们来吟诵这首千古名诗——《石灰吟》。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6
墨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梅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完课题(板书):墨 2、解题 (出示墨梅图)
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
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在吟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韵律,这是一首七言诗,你觉得怎样停顿比较好呢?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对,七言诗的节奏停顿就应该是2、2、3,(让学生在诗上画出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2、让我们按这样的节奏一起来练习一下!(学生自由读) 3、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来向我们展示一下你吟诗的风采! 还有谁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他吟诗的风采? 谁还想跟他比一比?齐读 三、赏画品诗,理解诗意
1.王冕笔下的梅花是怎么样的呢?答案就在诗中,请你仔细地读一读,可以拿起笔圈画一下,哪些字眼发现梅花的特点,可以写上简单的批注。学生阅读古诗,自主探究后交流:
7
(1)“个个花开淡墨痕”(交流):并不艳丽,淡雅而朴素,冰清玉洁。
指导朗读:淡雅而朴素,冰清玉洁的墨梅构成了一幅多么清丽的画卷!(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别人笔下的梅娇艳美丽,引人注目;而王冕却不在乎与谁去争奇斗艳,偏偏喜欢淡雅而平凡,朴素而幽远的梅。(齐读)
(2)从哪里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不要人夸好颜色”)
“不要人夸好颜色”:这株梅花不与众花争奇斗艳,洁身自好。
师小结:是的,王冕笔下画的是一株冰清玉洁的梅,它不与众花攀比,不夸颜色、洁身自好。真实与众不同啊!(板书:不夸颜色) (3)继续,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清气:清香之气 满:弥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流:流溢
“只流清气满乾坤”: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充满整个天地之间。(相机关注“流”与“留”)
追问:你觉得这梅花散发的还有什么?(如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精神,冰清玉洁的内在气质等。)
指导朗读:能读出那一份气节、这股精神来吗?(指名读,齐读)
2.是啊,这股清气不仅是梅花的幽香,更是一股正气,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的吟诵这首墨梅!
3.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配乐,读诗)现在,你再来夸一夸眼前的这株梅花——
4.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和王冕一样,真了不起!在常人眼里,人们爱梅,爱梅的姿态,爱梅的颜色;而王冕却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梅。诗人抓住“不夸颜色”和“只流清气”的特点,表现了梅花的质朴与高洁,他要赞美的是梅的品质!(板书:梅品)
四、感悟诗情,品味人格 (一)拓展对比,加深感悟
1、让我们再来读一首诗人王冕的咏梅诗——《白梅》 课件出示: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著:放进,置入,这里引申为生长。②混:混杂,混同。芳尘:尘世。 2、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所给字词的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一到两个人讲) 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强!这么快就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认识。
过渡:诗人写了题画诗——《墨梅》,又写了——《白梅》诗人如此钟爱梅花,
8
他想借梅花表达什么呢?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来认识一下诗人王冕。 (二)了解作者,体会品格
1、关于王冕,你能谈谈对他的认识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一篇有关王冕的课文——《少年王冕》,那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王冕?(出身贫寒,白天替人家放牛,晚上到附近庙里,借着庙内的长明灯苦读,终于成为满腹经纶的诗人和画家,少年时候的他擅长画荷花。)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王冕的小故事,想不想听?想不想?那可要听仔细了!看看故事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虽然王冕有满腹才华,可是当时元朝的统治者蔑视汉族文人,所以王冕考进士考了几次都没有被录取。面对这样黑暗的社会现实,王冕烧了自己所有的文章,绝意永不做官,以免使自己成为老百姓怨恨的对象。
当时官府的著作郎李孝光知道他的文才,替他可惜,想推荐他到官府做文吏,但王冕坚定地回绝了,他说:“我家里有田可以耕种,又有书可以读,为什么要跑到官府里成天守着一堆文案,被人当下人一样的使唤呢?”王冕的话铿锵有力。 老友泰不华听说了此事,以为王冕嫌官小,就想推荐他到翰林院做官,不想王冕又回绝了。
后来他回到故乡,隐居在九里山,在山中他盖了三间草房,房前屋后种了许许多多梅花,取名叫“梅花屋”,并称自己为“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听说他后几次想见他,想向他讨要几幅画,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后来这个县官亲自来找他,王冕得到消息后又避而不见,让县官吃了个闭门羹。)
3、故事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洁身自好、淡泊名利) 4、透过这两首诗,诗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流露出了诗人的心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怀?
王冕他洁身自好,就像他写的《白梅》当中的(引读前两句)―― 王冕他洁身自好,就像他写的《墨梅》当中的(引读后两句)――
5、现在你能说说,这里的清气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这香气还指诗人的正气、傲气、骨气)
诗人王冕两次拒绝当官,不为腐败的统治阶级效劳,蔑视权贵,不与他们同流合
9
污,不正显示了他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吗?
你还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他?(出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淡泊名利、高风亮节)(齐读成语)
师:像王冕这样借写墨梅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心志,这样的诗叫咏物言志诗。(板书:咏物言志)
(三)再读背诵,感悟诗情
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过渡: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洁身自好。
1、你们欣赏王冕的做人态度吗?佩服他吗?那就试着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2、想把这么好的古诗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不知不觉中,我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加深了,对像王冕这种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愈加敬佩!其实还有许多人,他们都像王冕一样具有梅花般的高风亮节,他们赞梅,咏梅留下了许多优秀诗词。 你知道哪些?(课件出示,引读)
王安石的――《梅花》 卢梅坡——《雪梅》 陆游――《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题画诗——《墨梅》,知道了诗人王冕画梅,吟诗,不仅仅因为他――(喜爱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达他的高贵品质――(洁身自好)。“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
最后让我们对着这幅墨梅图一起吟诵——(课件出示墨梅图,全体起立看着图一齐吟诵《墨梅》) 附板书:
墨 梅
不夸颜色
只流清气 梅品
淡泊名利 托物言志
洁身自好
人品
10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