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复习题第一单元

复习题第一单元

来源:爱go旅游网


复兴中学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 号 密 一、(2)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唐代著名的四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欧阳询、禇遂良和柳公权。 (3)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4)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的意境。 6.综合性学习。(7分)

五彩缤纷的花季,朝气蓬勃的青春。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花季雨季的我们,应该珍爱青春,健康成长。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畅想”综合性学习活动。 【海报宣传】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内容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1分)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年华付诸东流,用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设计】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2分)

示例: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____________ 板块四:____________

【材料探究】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针对评选“青春形象大使”现象展开热烈讨论,现在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要想成为“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材料一:国家女篮队长隋菲菲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中国青年报》,成为该报青春形象大使。隋菲菲靓丽、青春、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聪明灵活的个性与《中国青年报》理性、敏锐、先锋的办报追求不谋而合。在未来5年内,隋菲菲将主要担负《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市场的品牌代言活动。

材料二:在某大学“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赛现场,选手们表演了昆曲、武术、快板、书画等在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朱潇轩告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的是关注选手们的外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2015年5月 题号 分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班 级 积累与运用(22分) 姓 名 。(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封 A.蝉蜕(tuì) 尴尬(gān gà) 木屐(jī) 玉簪花(zān) B.系上(jì) 咻咻(xiū) 缠络(luî) 攒成(zǎn) 线 C.骊歌(lí) 臃肿(yōng) 花圃(pǔ) 掸子(dǎn) D.菜畦(qí) 倜傥(tǎng) 拗过去(ǎo) 弥漫(mí) 内 。(2分)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宜 丑陋 瞬息 人迹罕至 B.确凿 讪笑 肿胀 荒草萋萋 不 C.书塾 幽寂 博学 来势凶凶 D.泯然 嫉妒 叮嘱 骇人听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要 A.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议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B.就近期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引发恶性事件,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答 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坚决防范强征强拆行为不再发生 题 C.制度的优越、国力的强大是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

D.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爸爸的花儿落了》通过记叙“我”的成长体验,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C.《丑小鸭》是一篇童话,作者是英国的安徒生

D.《伤仲永》的作者是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方仲永的人生悲剧令人叹息 5.根据提示填空。(5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试卷第1页(共6页)

【感言续说】在活动结束的晚会上,肖雅同学深情地说道:“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的年轮;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的欢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青年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仿照“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的年轮;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的欢韵”的句式,在横线上续写语意相关的语句,同样表达心中的感慨。(2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11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密 7.“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句中加点的“折”在鲁迅的初稿中是“采”,封 后来在定稿时换用了“折”。请你说说鲁迅作此修改的妙处。(2分) 线

8.选文回忆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写了哪三个片段?(3分) 内

9.鲁迅在描写师生读书的情景时,学生所读的语句无标点,而老师所读的语句有标点,对此不 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10.细读揣摩。鲁迅先生在回忆这段私塾生活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地加要 以分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4题。(15分) 题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它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试卷第2页(共6页)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它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考 号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5~18题。(12分)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传一乡秀才观之( ) (2)父利其然也( )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4)自目曰《高轩过》( ) ..16.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17.找出《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一文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2分)

18.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有哪些?(4分)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1)。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2),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

班 级 姓 名 密 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 这是你的衣服,

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通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封 件运动衫。 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线 ⑦回到家里,

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 内 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 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 不 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 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 起来,

要 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答 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4分) 11.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题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2.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4分)

13.综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3分)

14.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试卷第3页(共6页)

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伤仲永》,回答下面问题.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钱币乞之_________________ ..③复到舅家_________________ ④父异焉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发生________________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成语和典故必须不相同.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4分) 答:

8、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

9、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答:

10、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4分) 答:

11、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

12、 “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三、写作(40分) 19.题目:我的__________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求突出“我”的特征;③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4页(共6页)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攒”读音应为“cuán”。

考 号 2.答案:C 解析:C项中的“来势凶凶”应为“来势汹汹”。

3.答案:A 解析:B项应删去“不再”;C项应删去“能否”;D项在“互进”后添加“的热潮”。 4.答案:C 解析:《丑小鸭》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人。

5.答案: (1)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密 (2)笔 墨 纸 砚 颜真卿 (3)竹中窥落日 封 (4)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线 6.答案:【海报宣传】莫让年华付水流

【板块设计】示例:青春期知识 青春的心愿 内 【材料探究】一是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感言叙说】示例:①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的波纹。②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③流星从天 不 空划过,留下闪闪的轨迹。 蜡梅花的花型很小,又是紧贴枝干长的,因而蜡梅花不是一朵一朵“采”下来的,而是一枝一枝“折” 答案:7.

要 下来的。“折”准确地反映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1)我问“怪哉”虫是怎么回事;(2)同窗们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自寻乐趣;(3)师生的读书场面。 8.

答 9.学生因为所读的内容艰深难懂,不能理解,故没有停顿,读得有口无心;老师因为理解其中意思,因而能 (意思对即可) 吟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渐入佳境。

题 10.(1)鲁迅在回忆中,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教育表示不满。依据:“最严厉的书塾”,所教的内容

陈腐、艰深,脱离学生实际。

(2)鲁迅在回忆中,流露出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留恋之情。依据:花园中玩耍、师生读书场面的描写,都充满着欢乐与情趣。

答案:11.(1)第(1)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2)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

(2)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12.父亲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卑,并明白每个人都是高贵的,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挑战自我);第三次进一步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

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

13.解析:一方面要结合文中儿子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思考,另一方面结合第7段中父亲的话语来思考。

参考答案: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实现理想。

14.解析: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一:主人公是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示例二:主人公是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中。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示例三:主人公是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 答案:15.(1)全,满 (2)这样,如此 (3)天天,每天 (4)起题目,命题目

16.解析:从“仲永生五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和“(李贺)七岁能辞章„„”可知其共同点。

参考答案:他们小时候都很聪明。(意思相近即可) 17.援笔辄就如素构。

18.(1)在先天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后天努力对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2)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

(3)骄傲自满,浮躁不前只能自食苦果;注重积累,踏实求学必有成就。(答出2条即可)

19.答案: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写好这个作文,首先要注意题目限制,补充好题目。如:这道题的要求是突出“我”的特征,就不能填老师、朋友、书等。其次,要围绕所填内容突出中心。如:写“我”的欢乐,就要把欢乐写具体。再次,要通过对“我”的个性特点的描写把“我”的形象凸显出来。 参考例文:

班 级 姓 名 试卷第5页(共6页)

我的欢乐

人,昏沉沉,我的心也被感染。过惯了学校生活,想从这紧张中挣扎出来,于是便出来走走,想找回失去的欢乐。

整日埋在书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竟不知如何找回欢乐。此时,我的脚却不由自主地挪向我的家。 我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踩着辛酸,踩着希望,踩着千百年来祖辈们的足迹,慢慢走向村子,仿佛那尘封已久的快乐就在那儿,就在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上。

我一下子回想到童年:也是这种天色,也是这条小路,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用小小的手抓着大大的刀在土疙瘩上画着、刻着,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刻一件艺术品,在刻一件美好的事物。“土疙瘩刻泥人,刻个泥人像瘟神。”家乡的童谣此时在我脑海中依旧清晰如故。

小路曲折。穿过小巷,伸进绿野,耳边又响起豪放的打号声。千百次,村里的男人喊着号子在祖辈们耕耘了千百年的土地上,播下希望,洒下汗水。他们如一棵棵青松屹立于蓝天绿野之间,向命运,向贫穷宣战。记得这雄壮的号子曾无数次把我从失望的泥潭中找回。想到这里,我的心情也好像轻松多了。

村里的男子爱喝酒。大碗大碗斟满了酒,一饮而尽。然后摸摸胡子,抹抹嘴,酒融化了一天的劳累,燃旺了他们的生命之火。号子是魂,酒是胆。这才是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终于到家了。家是贫穷的,没有电话,没有冰箱;家又是富有的,家有猪,有自家种的白菜、黄瓜。平日不在家的日子,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清苦得不能再清苦。可是一回到家,家人那浓厚的亲情几乎把我融化。门叩开了,家人迎出来,问这问那。平时舍不得吃的,全拿出来;舍不得花的,破例花了。母亲捧着我的脸,眼里充满慈爱,父亲直往碗里夹菜。饭后和朋友们坐在打谷场上,坐在草地上,欣赏大自然亮丽的风光,嬉戏在大自然宽阔的怀抱中——多么快乐!我真傻,能够生活在这样一片土地上,不正是我的快乐吗? 尤瑟娜尔曾说过:“我的家乡是一本好书。”我以为没有比这更确切的认识了。家乡是一部巨著,永远没有末页。我真想延长生命,不贪图长寿,只为多读几页,来享受我的欢乐。

点评:没有嘻嘻哈哈,也没有开怀大笑,但谁能说本文没有写欢乐呢?这是一种特别的欢乐,这是发自内心的欢乐。也只有这样的欢乐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也只有这样的欢乐才是最值得称颂的欢乐。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何止是欢乐啊!那是对故乡最真挚的爱!是这份爱使作者紧张、烦躁的心情舒畅、愉快了,使作者眼中贫穷落后的乡村美丽了。故乡的土地是贫瘠的,但故乡的土地也是温馨的:淳朴的汉子、慈爱的父母„„这正是欢乐的源泉啊!与其说作者善于选材、善于描写、善于抒情,倒不如说作者善于丰富地表达自我的内心感受。 答案:

1、①隶属,属于 ②有人 ③又、再 ④感到奇怪 2、C

3、①从此(人们)指定物体让(仲永)作诗,他就能立马写好.

②(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不让(仲永)学习.

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方父是一个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人

我最想对他说:“略”.(合情又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6、①一个人的天资再好,如果不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②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伟编三绝》、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等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江泌伴月读书》、《苏秦刺骨》.《范仲淹划齑而食》等.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4分) 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由于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而沦为平庸,所以感到哀伤、惋惜。 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3、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4分) 因为仲永幼时天资过人,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同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有力地说明了“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让读者领会到一个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4、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4分) 答:“受之天”是指一个人的天资; “受之人”是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5、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分)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答:结局是“泯然众人矣”。

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即使天资再好,如果不授受后天教育,也会成为无能之辈。

6、 “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论为平庸的哀伤、惋惜之情。

试卷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