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班 七年级五班 任嘉琪
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无论在有志向的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都是中国人心中一部不能逾越的经典著作。《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才能在永恒经典中体味生命的价值。读《论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人生智慧的启迪,获取心灵的快乐,找到人生坐标,并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
推开历史的大门,穿越时间的长廊,许多时光值得我们铭记,许多书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那些昔日的经典经过千年的沉淀,褪去历史的厚重,显现出耀眼的光环。那部经久不衰的语录《论语》,在现代掀起的“论语风”中,正在一点点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可是有人说,那个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论语》在现代这个纷繁复杂、灯红酒绿的社会中还有什么作用呢?还不如让他留在历史中,让人去怀念和景仰。
从汉代的开始,儒家思想一直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与此同时《论语》也成为了当时读书人必读的一本著作。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出自: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论语》在封建社会的重要性和当时的当权者对《论语》的推崇。 经典永远是经典,这不仅在古代受用,在现代,《论语》也发挥着它一应有的作用。
不要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我们只能去仰望。在这个世界上,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都要从东边升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于丹教授曾经说过,《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直让我铭记于心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贡是个聪明的学生,他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怎样的一个字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用呢?” 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回答:“如果有这个字,应该是“恕”吧!”什么是“恕”呢?孔子又加了八个字来用以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人这一辈子也许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一两个字就受用终身。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怎样,人际关系都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在大学校园中,可能由于一时的年少轻狂,或者一时的口舌之快,会引起许多矛盾甚至是冲突。这个时候,你应该如何对待,是怀恨在心,还是伺机报复。无论你选择什么,都必然会给你和他人带来痛苦。
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在结婚那天,妻子和其他的男人私奔了,他很痛苦,周围的所有人都在嘲笑他,不得已,他选择了外出巡游,当二十年后他回到他的故乡,那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闻名的哲学家,他的朋友告诉他:“他的未婚妻过的很不好,丈夫是个酒鬼,经常对她打骂。”然后朋友耸耸肩说:“不过她也活该,谁要她当时抛弃你”,伏尔泰赶忙阻止了朋友的话,拿出了一袋银币请朋友转达的他的未婚妻,并且说:“不要告诉她是我给她的,她会觉得我在侮辱她”。朋友诧异的接过银币问:“你不恨他吗?”伏尔泰微微一笑说:“以前恨过,但是我总不能让怨恨一直跟着我,我可不想把臭鱼带在身上!”
是的,仇恨就像臭鱼,如果你不放下,也许就每天生活在腐臭中,难以自拔,要解脱自己的方法,只有先宽容别人。你宽容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所以什么叫“仁者无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很多事自然而然就小了。
孔子是充满大智慧的,他教会我们如何在纷繁杂乱中,获得一种心理的宁静与平和。《论语》告诉我们,遇事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尽我们自己所能去原谅去宽恕。所谓“赠人玫瑰,授予余香”给予和宽容更能使我们的心中充满幸福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