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究
摘要: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在早晨进行的第一项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教学活动,也是幼儿一日美好生活的开始。所以如何利用这项活动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成为了新时代幼儿教师的教研目标。本文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民间游戏作为切入点实现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教学目标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幼教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间游戏 大班 晨间户外 体育活动
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入园的第一项活动,与幼儿一天的学习状态息息相关,所以在对于如何提高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教学效果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文献学习和案例分解,最终确定了以民间游戏作为切入点与晨间户外体育活动进行融合实践,摸索出了系列化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民间游戏融入大班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一)民间游戏的多样性,可以提升幼儿运动兴趣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同样也会厌倦形式单一的游戏活动。在课题小组对大班幼儿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幼儿喜欢户外晨间活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空间的自由,同伴的陪伴,对于运动兴趣并不太强烈。这是因为户外晨间活动主要依赖现有的运动设施,运动的方式比较单一。而民间游戏体现的是民间人们千百年的生活智慧,它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从跑、跳到利用各种小物件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来讲,民间游戏方式多样,并且由于其的简单性就赋予了多种游戏的随机组合,增加了游戏的可创造性,所以可以大大提升了幼儿的运动兴趣。
(二)民间游戏的锻炼性,可以提升幼儿能力发展
现代的幼儿在家中都备受宠爱,就形成了自私、霸道等个性,社会发展能力也较弱,而民间游戏恰恰是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最好教育方式之一。比如,民间游戏具有合作性,很多游戏都需要两到三个人以上来开展,跳房子、丢手绢、投壶等。比如,民间游戏还具有综合性。很多民间游戏都是与儿歌相结合的,在边玩边唱中,比如跳皮筋、编花篮、可以极大地锻炼幼儿的思考、表达和记忆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民间游戏于户外晨间活动融入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齐心协力、友好相处,能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民间游戏融入大班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主,而民间游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做游戏的兴趣,提升幼儿的体质,还能够发展幼儿的听力、观察力、判断力,扩大其知识面。但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不能将其生搬硬套,而要以幼儿为主体,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实施与开展。
(一)从幼儿发展规律出发,安排游戏 1. 深挖园所资源,准备游戏资源
首先,我们建立了民间游戏活动特色区,与幼儿园现有的环境相融合,充分发挥滑滑梯、滑索和攀岩墙等大型器械的功能作用,保证了幼儿的户外晨间民间游戏有足够大的活动场地,同时又保证了幼儿对于场地的熟悉性,便于他们在后续的游戏中发挥自主性。
其次,在游戏内容中,我们根据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精心筛选幼儿易于操作的民间体育游戏,形成班本资源库。在班内墙面上创设民间体育游戏专栏,设置班级特色区,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式等展现在专栏内,或一些知识经验准备活动,作为幼儿园户外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展现。
最后,在活动材料的资源挖掘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传统的民间游戏材料,也结合了本土资源的特点,尊重幼儿的想象力,自制了多种游戏材料,比如高跷、沙包、跳绳、飞镖、小车和纸箱等,让幼儿对民间游戏更加认同,能够以主人翁
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享受亲手制作的器械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幼儿在游戏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还能够进行材料的多种组合和尝试,进而能够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为后续民间游戏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设计游戏模式
要实现民间游戏与户外晨间运动的有机融合,就需要幼儿对民间游戏比较熟悉,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对游戏进行了解、开展,保证了游戏模式的科学性。
在游戏前期,主要是丰富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认知,为顺利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做好准备。在民间游戏的了解中,教师会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结合创设的特色区,来帮助幼儿了解游戏材料、游戏规则、游戏歌谣等,让幼儿能够产生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会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来进行相关的民间游戏技能练习,让幼儿能够初步掌握民间游戏的游戏技能,在后续的游戏开展中能够快速进入游戏状态,也引导幼儿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为民间游戏的创新做好铺垫。
在游戏融入的中期,主要强调的是自由的玩法与活动时间。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灵活性,将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民间体育游戏的灵活性决定了幼儿的游戏不受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条件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商定各游戏的玩法和时间。在不断的练习中,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技能,也能够激发出对于民间游戏的兴趣,在户外晨间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开展自己喜欢的民间游戏,实现“寓教于乐”的作用。
在游戏融入的后期,更加注重班内幼儿联动、班级联动。每个班级以小组、集体的活动实施民间游戏课程,通过与户外晨间活动的融合练习,形成各个班级特色的民间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民间游戏持续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二)从幼儿教育目标出发,开展游戏 1. 尊重幼儿自主性,营造宽松游戏氛围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所以在民间游戏融入到户外晨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会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比如在《编花篮》游戏中,教师在教会幼儿如何编花篮后就放手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组小朋友的最上面的腿并没有放到下面去就开始急急忙忙“编”起花篮的,但是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在他们还没有编到一圈的时候,花篮就散掉了。小朋友们就积极地开动脑筋,“明明和老师的一样的,为什么就不能成功呢?”“老师刚刚是这么讲的呀,一个压一个......啊,对了,我们太着急了,最后一个没有压呀!”通过几个人的复盘,他们终于找到了原因,“花篮”也“编”成功了。所以,在游戏中,如果给幼儿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性,就能促进他们主动开动脑筋,积极发现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1. 培养幼儿探索力,创设自由游戏环境
游戏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幼儿能够主动探索,学会总结经验,所以在民间游戏融入到户外晨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在集体游戏中,集思广益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每个幼儿的综合发展。比如在《穿大鞋》游戏中,小朋友经历了从两个人一起穿鞋到三个人一起穿鞋,虽然中间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探索实践,最终总结出了“穿大鞋”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尝试了多种想法,并最终实现了成功,这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极大的肯定,加强了他们对自我探索的自信心,实现了创新探索能力的提高。
1. 鼓励家长参与,实现游戏传统文化传承
民间游戏是民间文化的积累,家长们也有同样的游戏记忆,所以号召家长参与进来,与幼儿共同游戏,一方面可以加深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向幼儿讲起自己童年的各种记忆,最终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间游戏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与户外晨间活动融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相关资源的挖掘、游戏模式的设计来激发出幼儿运
动的兴趣,在游戏开展中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再结合家长的力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民间游戏,同时也能够赋予民间游戏的时代性,让幼儿的童年更加绚丽多彩,让民间体育游戏获得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高淑英.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16):72-73+82.
[2]龙娟.小小竹蜻蜓 乐趣大又多——浅谈大班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自主探索与发现[J].山西教育(幼教),2022(05):66-68.
[3]伏广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2(04):86-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