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0 内蒙古中医药 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进展 杨关键词:老年人;跌倒 梅 郑平 谭爱珍 陈景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10—0120—02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面或 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平面上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发布 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一10)对跌倒分以下两类: ①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②同一平面的跌倒 J。在 发达国家老年跌倒已成为一个系统、独立的研究方向 J,识别 危险因素,评价危险度,制定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等已初具 压、糖尿病、贫血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除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病 外,还需要特别注意评估其晕厥史,指导老人在变换体位(如站 立、起床)动作宜慢,抓好扶手,必要时给予帮助。对患有帕金 森病、脑血栓后遗症、认知障碍、骨关节肌肉疾病及其他平衡功 能降低的患者,应指导他们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保持骨关节 的灵活性和防止肌肉萎缩无力,特别是要加强下肢力量、肌肉、 规模。但是3/4的跌倒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J,因此,在 中低收入国家开展老年跌倒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 近年来老年人跌倒预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老龄的突出问题,表现为“衰”,即“体衰”,老年人易发生 跌倒就是体衰的表现‘ 。进入老年期后.由于身体功能减退或 疾病等原因,老年人极易发生跌倒,而且后果严重。与跌倒有 关的危险因素有400多种,包括环境、生理、病理、药物和心理 等方面 。国内学者 对研究较多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汇 总分析发表,年龄、视力、平衡能力、下肢力量、步态、日常生活 能力、疾病和跌倒史与跌倒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而年龄、平衡 能力、认知缺陷、抑郁、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类药物、拐杖的 使用和跌倒史等是比较公认的跌倒的危险因素;认知缺陷、环 境因素、步态和步速、各类疾病、体位性/餐后低血压与使用拐 杖等与跌倒的联系比较密切。国外研究报道 j,1/3的跌倒由 环境因素引起,17%的跌倒是步态和平衡问题所致,另有13% 与眩晕有关;需要强凋的是大约8%的跌倒没有危险因素。 2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措施 2.1加强键康教育,提高防跌倒意识:针对老年跌倒高危因素 开展健康教育,强化老年人对跌倒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自我保 护措施,这是预防跌倒发生的最有效保障,预防跌倒意识越强 则预防跌倒行为越好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证实45%的疾病 和60%的死因与生活方式有关;在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 60%以上都可以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达到预防的目的 。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老年人保健知识、着装、辅助工具的合 理使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因人说教,对存在高风险的老年 人,尤其是那些有心脑血管、骨、关节、肌肉疾病和视力、听力减 退、防跌倒意识淡薄的老年人,应根据其年龄、病情及心理状态 的特点,反复对其本人及陪护人员进行防跌倒教育,讲解预防 跌倒的意义,发生跌倒后对患者身心造成的危害,给家庭以及 社会带米的负担,争取配合,有效降低跌倒 ’ 。 2.2重视跌倒危险评估:客观、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是保障老 年人跌倒预防有效性的前提,识别高危人群以便使干预措施的 效用达到最大。在研究中逐步建立了专门用于老年预测跌倒 风险的测评方法和工具 ,包括:①步态和平衡功能的测评方 法,如:活动步态指数、功能性伸展测试、方向伸展测试、Berg平 衡量表、单腿平衡测试、衡功能自我感觉测试、改良的步态异常 等级量表、Tinetti步态和平衡测试;②体能测评方法,如:身体能 力测试、记时起立行走测试;③跌倒自我信念的测评方法。国 内学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因素评估及干预对住院老年人 及社区里的老年人均有预防作用 。临床常用的有计时起立 一步行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TUGT)、Morse跌倒评估量表 (Morse Fall scale,MF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研究证实,TUGT、MFS、BBS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具有较 高的敏感度,区分效度较好,且3种量表具有高度相关性。 2.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倡导合理用药:对患有冠心病、高血 广西玉林市中医院(537000) 20l3年1月23日收稿 关节的锻炼。慢性病的防治需要长期服药,保证药效的情况 下,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和使用最低药物剂量,尤其是与跌倒发 生有密切关系的精神类药物,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对服用镇静 催眠、精神抑制、抗抑郁等药物的老年人。 2.4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肌力和平 衡能力等都是抵抗跌倒的重要内在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 运动锻炼可降低老年跌倒的发生。常见运动锻炼方法有抗阻 力练习、增强肌力练习、平衡协调能力练习、太极拳和散步等。 平衡协调能力练习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训练包括后向行走、侧 向行走、脚跟行走、脚尖行走、坐姿起证,不仅可增加本体感受 器的敏感度,而且可增强肌肉运动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运动时间 的精确度,降低跌倒的危险性。 2.5心理护理:害怕跌倒是跌倒的一个重要后果,也是跌倒的 危险因素。有过跌倒史的老年人48.7%害怕再次跌倒,有 17.3%情绪低落,有9.0%日常生活活动减少。在跌倒的预防 工作中,应注意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对有过跌倒史的老年人, 加强早期和正确的心理辅导与疏导可以有效预防、减轻和消除 跌倒后心理障碍,帮助建立起自信和防止再次跌倒,在学会自 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6补充维生素D和钙: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和钙对 机体健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改善老年人肌力和平衡力, 进而降低老年人跌倒及跌倒后骨折的发生。国外学者于2004 年Meta分析发现接受维生素D补充的人群比单纯接受钙或安 慰剂的人群发生跌倒的危险系数降低22%。于2010年进一步 Meta分析发现每天补充维生素D700—1000IU/day的人群跌倒 发生的危险性可以降低19%,而每天补充维生素D200— 600IU/day对跌倒没有预防作用,但对机体的肌力、平衡力仍有 改善作用。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肌力、平衡力等危险性评估 指标密切相关,在钙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补充维生素D明显 地改善老年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以及肌力和平衡力等跌倒 危险陛评估指标,并且对全身骨密度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进而 降低老年妇女跌倒及跌倒后骨折的发生。 总之,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多因素叠加的积累 效应。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措施也不应是单一的,而是多 样化的。强调多学科、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协作,包括医生 护士、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心理学家、居家护理及随访人员等, 进行老年跌倒预防的整合管理。 参考文献 [1]Oliver D,Britton M,Martin FC,et a1.Development and evalua— tion of evidence—based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to predict which elderly inpatiems 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 ̄studios [J].Br Med J,1997,315:1049—1053. [2]Peden M,McGee K,Sharma G.The injury chart book:a graph. ical overview fo the global burden of injuries[R].Geneva:WHO, 2002. [3]王声涌.伤害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 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4—1015. [5]张玉,陈蔚.老年跌倒研究概况与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 2013年第10期 121 志,20o8,28(9):929—931. (7636):130—133. [6]陈峥,崔德华,张洪林,等.老年跌倒综合征[J].中国老年 [10]王晓波,马金昌,译.美国医疗卫生保健质量委员会美国医 学杂志,2010,30(19):2863—2866. 学研究所.跨越医疗质量裂痕:21世纪新的医疗保健系统[M]. [7]周德定.上海市老年跌倒流行病学研究[D].上海:复旦大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 学,2006. [11]黄天雯,罗晓梅,黄欢雪.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 [8]Czerwnski E,Biaoszewski D,Borowy P,eta1.Epidemiology,clin- 施[J].现代临床护理,20o4,3:56—58. ical signiifcance。costs and fall prevention in eldedy people[J].Or- [12]蒋谷芬,彭丽丽.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住院 top Traumatol Rehabil,2008,10(5):419—428. 老年患者跌倒[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73—274. 『91Gates S,Fisher J D,Cooker M W,et a1.Multifaetorial As— [13]邓菲菲,甘秀妮.运动锻炼与多因素评估及干预对老年人 sessment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ng Falls and I ̄unes 预防跌倒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31): among Older People in Community and Emergency Care Settings: 735—738.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 J 1.BMJ,2008,336 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瞿筱逸 姚斐 郑娟娟 王静 摘要:本研究检索了近十年来CNKI、VIP、Pubmed等数据库获取73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常结合 其他内、外治法一起进行;手法常应用于乳中、阿是、乳根、膻中、肩井等穴位;本主题临床研究水平偏低;需在疾病分期、综合疗法中 的选择应用、设计方法、疗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工作。 关键词:乳腺炎;乳痈;推拿;按摩;综述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10—0121—03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以 的对照组(P<0.05)c … 初产妇为多见,常发生在产后3—4周…。中医称该病为“乳 2.3推拿结合其他外治法:①推拿结合针灸:王虹等 j对急性 痈”,认为产后体虚受风、哺乳不当、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 乳腺炎治疗组36例采用肿块围刺加电针,以及乳房肿块按揉 素,可造成厥阴之气失于疏泄、阳明胃热壅滞,从而使乳络郁滞 及挤捏乳头等手法,其效果优于对照围刺组和对照推拿组(P< 不通,致气滞血瘀或化热而成痈 。近年来,推拿治疗急性乳 0.01或0.05)。李香 对治疗组48例施以毫针刺肩井等穴, 腺炎的文献逐年增多,本文对近10年来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 及乳房揉、拿、按、捏等和乳头牵拉等手法,总有效率优于采用 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西药抗感染治疗的对照组(P<0.05)。②推拿结合外敷:于立 1资料来源 红等 对急性乳腺炎治疗组采用患侧乳房热敷,及推、拿、 文献采自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VIP中文科技期刊 摩、抓等手法,其疗效优于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P<0.O1)。梅 全文数据库,以“乳腺炎”或“乳痈”和“推拿”或“按摩”组成检 清秀等 对治疗组应用热敷乳房,及推、拿、点、按和牵拉乳 索式,年限为2003—2012年,共检出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相关 头、乳根点按等手法,其疗效优于采用热敷法的对照组(P< 文献100篇。对检得文献进行整理,删除27篇重复、预防类或 0.O1)。李洪权 对治疗组56例以煮沸醋为按摩介质在患乳 个人经验类报道以及与其他无关文献,获有效文献73篇。本 行摩、抹、揉、捏等手法;对照组48例治以25%硫酸镁湿热敷和 研究同时以“acute mastifs”、“massage”、“tuina(tui na…)”等相 内服抗生素。治疗组总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50%。曾 关主题词在Pubmed、Springer、OVID等数据库进行国外文献近 金香等 对30例急性乳腺炎治疗组用艾叶、生姜制剂热敷双 十年的数据检索,未获独立于上述中文文献之外的资料。 乳,配合按摩手法,其疗效优于采用温开水热敷的对照组(P< 2推拿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研究现状 0.01)。③推拿结合理疗:高学清等 。。对急性乳腺炎治疗组68 73篇有效文献含临床对照研究33篇和系列病例观察文献 例采用乳房肿块按摩和乳头牵拉等手法,配合MH一1Y型微波 40篇。限于篇幅,现仅对更具代表性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归 治疗仪垂直照射患处;对照组西药常规抗感染治疗及热敷。治 纳。 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④推拿结合多种外治法: 2.1单用推拿:周敏等 对急性乳腺炎治疗组32例施以肿块 刘秀英n :对急性乳腺炎治疗组60例采用患乳热敷、肿块按摩 及其周围揉、抹推、和捏拿等手法,辅以膻中等穴按揉及内关等 挤压,吸乳器吸乳和微波理疗等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抗生素, 穴点按,对照组32例子抗感染治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辅以患乳热敷。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叶志 (P<0.05)。尚晓莉用肿块周围拍击,乳头轻提,患侧手臂牵拉 英¨副对治疗组48例应用膏肓穴七星针叩刺拔罐加TDP照射, 及极泉穴脚蹬等手法,辅以肩井等穴按揉和乳房按摩,治疗50 以及乳房揉、摩、推、拍、击等手法,其疗效优于采用抗生素治疗 例急性乳腺炎。治疗组疗效优于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 的40例对照组(P<0.05)。康轶鑫等 以治疗组40例应用 2.2推拿结合内治法:①推拿结合内服中药:郝永志等[4对 针刺屋翳等穴位及肿块围刺加电针,TDP肿块局部照射,和患 6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乳腺结节揉按等手法及口服乳消汤 处一指禅推法等手法,对照组采用LDM微波手术理疗仪照射 等治疗方法,疗效优良率治疗组较对照手法组和对照中药组为 肿块局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高。②推拿结合内服西药:高学清等 对急性乳腺炎患者应用 2.4包含推拿的综合疗法:①推拿结合内服外敷:王莉萍等 抗生素,同时治疗组42例采用肿块按揉等手法,每日1次。结 在对急性乳腺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基础上,治疗组同时应用患 果治疗组平均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O1)。③推拿结合内 乳湿热敷,乳房按摩,乳头挤捏及肿块按揉等手法,治疗组痊愈 服中西药物:李丽等 对急性乳腺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例数多于对照组(P<0.O1)。常风云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均 均应用抗生素及乳头按摩和提拉等手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坤乳 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及乳房湿热敷,治疗组45例同时应用硬 宁免煎颗粒内服。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李伟娣 结按摩,乳头牵拉等手法,并辅以猪蹄汤、黄芪口服液等治疗, 等 对治疗组200例采用乳房硬结按揉手法,辅以散结通乳内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100%,优于对照组的20%(P<0.01)。刘 服方药,严重者加予抗生素治疗,其疗效优于采用抗生素治疗 义等 应用乳房热敷,膻中等穴点按揉,乳房揉、抹、推等手 法,以及中药通乳方内服等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治疗前后肿块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203) 大小、前后症状、体积积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推拿组和对 2013年1月3日收稿 照中药组(P<0.01或0.05)。卢振花 对治疗组19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