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 第12期 体育世界 Sports World NO.12.Dec.2013 浅议课前准备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李俊英 摘要: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准备活动的充分程度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 康,目前,体育课上准备活动内容单一,一般性练习较多,专项性练习较少,活动不充分,使得神经、肌肉及内脏器 官不能很快进入运动状态,而后就进行课的主要部分,直接影响到上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高质量的课前准备 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准备活动重要性。掌握做好准备活动的方法,确保体育教 学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准备活动;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1.前言 导速度(在较高的体温时会增加生物化学过程),能使大脑 皮层对即将参与运动活动和各中枢的兴奋性达到适宜的 准备活动就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 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 水平。从而使运动员反应敏锐,动作协调。准备活动机体 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适应 即将开始的强度较大体育活动的需要。 准备活动不仅有利于生理功能,并且在心理功能上 有同样的重要性。在室外体育课进行的最初阶段,教师 过程。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是通过运用各种方式,尽快把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迅速地进入体育教 学的状态中,从而把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开始本堂课体育的学习.从而完 成本节课的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 2.I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必要性 从课堂教学角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是在 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准备活动,它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内 容和教学步骤。一堂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安排的是否 成功,大都体现准备部分即准备活动做的是否充分。事实 证明,准备部分做的不充分,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有时可能出 现一些肌肉拉伤,关节扭.挫伤等外伤事故。不能很好保护 学生的课堂安全。 通过集合,整理对型。宣布可课的内容特别是进行准备 活动后,使学生的心理由静态阶段进入动态阶段,调节 大脑皮质兴奋性处于事宜水平。这是一个首要条件,只 有心理上做好了一系列地动作,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和完成本堂课中的体育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无论对教师教学任 务的完成,还是同学们在体育课堂上的生理心理方面, 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开展课前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2.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主要内容 体育课前准备活动大致有三部分(1)课堂常规练习主 要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从医学的角度,运动生理方面最新研究已经揭示,准 备活动使流经工作肌肉血流量的增加以及肌肉收缩本身 产生的热量能提高体温,而体温升高可以加强对运动器官 的氧供应,减少运动过程中对无氧供应的依赖,因为较高的 体温使血红蛋白向工作肌肉中输送氧和排出代谢废物的 速度加快。因此体温升高可使细胞的代谢过程加强。体 温每升高一度,细胞的代谢率增加13%。提高肌肉的弹性 和张力,增强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并且有助于减少肌肉 组织的外伤事故,因为肌肉的弹性依赖于肌肉的血液饱和 度。血液饱和度的热肌由于粘滞阻力的降低,弹性和张力 的提高,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收缩并且不容易发生肌肉拉 伤和撕裂。克服神经系统的机能惰性,加快神经冲动的传 作者简介:李俊英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学生的运动情绪。(2)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旨在全身活动, 身体的各部位都要照顾到,让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充分 活动起来,通常有徒手操,体操、舞蹈和游戏等。(3)专 门性准备活动,针对性强并且和课的基本部分所学技术 动作性质和结构相似,为所要学的技术动作创造条件。 根据目前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其活 动本身的目的及内容均未体现,并且存在着较多问题。 3.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3.I教师学生均对准备活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 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 一101— 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 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 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 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 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 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表现活跃,只重视基本教学内容 的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 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3.2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一套基本体操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 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 富、形式多样。 3.3只注重一般I生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教师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 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 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 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不一定能达到有 些体育活动的身体素质要求,专门性的活动就在此扮演 了较为重要的角色。 3.4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形式呆 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 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根据具体 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 3.5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 准备活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的课的主要部分,有 些老师对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做了准备活 动就行,不管质量如何,体现了准备活动质量不重要。 综上所述,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决不是可有可无 的,我们应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使其能真正的发挥它 应有的作用。 4.体育课前准备活动主要问题的解决办法 4.1准备活动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体育课前准备活动出现的问题现提 出如下解决措施: 4.1.1应充分认识准备活动的必要性。从老师到学生 对准备活动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只有思想上予以 重视,行动上才能配合执行。 4.1.2准备活动内容应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 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 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或 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 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4.1.3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练习相结合。准备 活动是为主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要在一般性练习基础 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 一102一 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 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 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4.1.4对准备活动的质量应充分重视在编排上应合理 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 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 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 除了从思想理论上重视体育课前准备活动,要想更 好地使体育课前准备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掌握现代科学 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十分有必要。 4.2准备活动的组织活动分类 准备活动的组织教法一般采用集体形式进行,也可 分组进行,既可定位做,也可以行进问做。准备活动的 内容既要有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走、跑练习,又要有保 持学生正确体态、促进生长发育的基本练习。以下是主 要的组织活动分类: 一是诱导性准备活动。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情 况,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如“跳高”学习之前的原地起 跳练习,就是跳高的诱导性准备活动。它可以降低动作 的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加快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 和掌握。 二是兴趣性准备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围绕主 要学习内容,以游戏、循环练习、竞赛的形式安排的准 备活动。兴趣性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能极 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运 用时,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 三是节律性准备活动。是指在各种节奏、节拍、旋 律的伴奏下进行的准备活动。如目前经常采用的音乐、 口哨代替口令伴奏的准备活动,包括韵律操、健美操、 武术操。节律性准备活动深受学生们喜爱,对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及审美观念,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是意念性准备活动。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引导和自 我心理的调节,使学生的身心都充分调动起来,为后来 的练习所进行的准备活动。如在练习动作之前,对动作 要点的默念、自我暗示等。采用意念性准备活动能加深 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科学的准备活动分类外,体育教师掌握一定的 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技巧也是一种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有 效性的办法。 5.总结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做准备活 动的目的是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加快机体 的代谢速度,增强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提高肌 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提高兴奋性以及 避免运动损伤,使人体尽快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下转第107页) 得的同时,敬畏大自然、感恩大自然,反哺大自然,感 参考文献: 悟生命、生活的真谛,将得到的感悟化作保护自然的动力, [1]1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 维护生态平衡。 报,2005,3 1(02):43. 4.结语 【2】龚建林.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J].体育学 生态体育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本文主要是从开 刊,2008,15(7):20—23. 发生态体育资源的角度,从外探析体育系统与自然系统 [3】赵相春,卢萍.试论生态体育观[J].科学发 的和谐,从内探究中小学体育教育开展的新途径,寻求 展,2005(12):18—19. 人——体育——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生。未来,依托自 [4]王宝军.生态体育教育的构建[J].海潮(下半 然环境的生态体育课堂的构建必然能给学校体育教育的 月)。2012 ̄:131. 开展提供新方向,最终目的也还是为促进学校体育内部 【5】董明华.构建小学生态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运 各要素的协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动,201 1(07):1 14—1 15. (上接第1O2页) 但因为是每节课都有的教学内容,习惯性使得教师在内 参考文献: 容、方法和手段上少了创新,形成了单一的模式,影响 [1】冉清全,易学,丰孝法现代体育准备活动.西南师范大学 了活动的效果,甚至影响整节体育课的学习。在大学体 出版社,1996(7). 育教学中,在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生心特点和活动的时 [2体育学院普教通用教材.2]田径.人民教育出版 间、负荷等情况下,精心设计和组织准备活动,是开展 社,1991(1);1995(6). 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障。也是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的 【3]时玉英,马成亮.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M】.人民体育出 保障,高效的体育课前准备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 版社,1997. 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 [4]体育学院普教通用教材.体育心理学.海世界图书出版 其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 社,1997(1). 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 [5】体育学院函授教材.人体生理学.上海世界图书出版 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社,1995(12). [6金钦昌.6]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7】裴海泓.体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一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