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能力的小案例
那么,管理者如何在实战中培养下级的管理能力呢?这两天遇到的两个小案例可供借鉴。
案例一:ERP中的流程设计思路如何确定
上周五(2011年5月13日),一个客户来电咨询关于ERP中的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流程设计问题。我在详细解答其具体问题之后,特意就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思路给了他一点核心提示:
ERP系统要求对流程固化是建立在一个重要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它假设你固化到系统中的这个流程是最优的(起码是当下最优的),但是,就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履行时所面临的复杂多样的静态特征和快速变化的动态特性来看,即便是当下最优的流程也可能很快变成次优或不优。而且,考虑到该客户所在的企业正处于从“人事管理”想“人力资源管理”迈进的过程中,不管是领导还是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都处在学习和摸索中,因此,我建议他在设定流程时把握一个原则:即流程的制订“宜粗不宜细”。关键是把握好这项工作开展的几个关键控制点,在这些控制节点上赋予控制者(通常是领导和管理者)自主判断和相机处置的权力;这样,就能够为死的流程注入活的生机,就能够为创建规范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平台。而不至于自缚手脚,给领导和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案例二:邮件该不该越级抄送?
网友问题:我是一个中低层的主管,现在有一件事,大家邮件沟通一翻后,不能确定,只有建议。因涉及到的系统较多,我也不能做主,所以发邮件问几位相关的上级,同时抄送给上级的上级,这样有无问题?
我的答复:实际上,真正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不是我们这些“局外人”,而是是你的“直接上级”。而且,建议你最好是用请教他的方式来征询他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寻求他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有一点一定要记得:“听话听音”,要真正听懂你的直接上
级的真实建议和想法。不要想当然或只听表面。
以上两个案例,其实可以作为各位管理者学习如何培养自己下属的案例来参考和借鉴。当然,考虑到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本人并没有经过专门的管理训练和培养(事实上,几乎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国内企业的管理者并不是因为管理能力而是因为业务能力被提拔到管理岗位的),因此,学习如何做管理者、学习如何培养管理者,就成为管理者自身职业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用管理能力之工作沟通2015-11-01 14:44 | #2楼 案例一
最近,红星公司的李总碰到了一个难题,工会代表全体工人向他呈上了一份申请书。申请书的大意是要求公司增加员工的工资和提高福利待遇,理由是公司规定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根据规定,员工的工资幅度应该有一定的上浮,又因为现在各个行业的工资平均增长率都在上涨,而该公司却一直没有兑现承诺,引起了员工的不满和抱怨。员工还认为在这半年来,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是满负荷的,压力很大,但是员工的福利待遇并没有得到改善。看完申请书后,李总很生气,因为虽然公司这半年的业绩呈上升趋势,但是公司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因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样一来,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就不能兼顾,李总认为员工应该以公司发展为重,不能只为一己私利。随后,他把公司所有员工召集过来开会,会上他严肃批评了工会和员工的做法,说这是在给公司添乱,严词拒绝了员工提出的解决方案,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接着工会发动了罢工,这使企业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局面,员工目前的工资和福利也难发下去了。
知识点: l 谈判结果 l 谈判方式特点 l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案例二
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未能物尽其用。这说明,他们在事先并未做好沟通,也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没有事先申明价值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场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各自的利益并未在谈判中达到最大化。
如果我们试想,两个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或许会有多个方案和情况出现。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遵循上述情形,两个孩子想办法将皮和果肉分开,一个拿到果肉去喝汁,另一个拿皮去做烤蛋糕。然而,也可能经过沟通后是另外的情况,恰恰有一个孩子即想要皮做蛋糕,又想喝橙子汁。这时,如何能创造价值就非常重要了。
结果,想要整个橙子的孩子提议可以将其他的问题拿出来一块谈。他说:“ 如果把这个橙子全给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还了” 。其实,他的牙齿被蛀得一塌糊涂,父母上星期就不让他吃糖了。
另一个孩子想了一想,很快就答应了。他刚刚从父母那儿要了五块钱,准备买糖还债。这次他可以用这五块钱去打游戏,才不在乎这酸溜溜的橙子汁呢。
两个孩子的谈判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沟通,创造价值的过程。双方都在寻求对自己最大利益的方案的同时,也满足对方的最大利益的需要。
商务谈判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样。好的谈判者并不是一味固守立场,追求寸步不让,而是要与对方充分交流,从双方的最大利益出发,创造各种解决方案,用相对较小的让步来换得最大的利益,而对方也是遵循相同的原则来取得交换条件。在满足双方最大利益的基础上,
如果还存在达成协议的障碍,那么就不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着想,帮助扫清达成协议的一切障碍。这样,最终的协议是不难达成的。
知识点: l 谈判的概念 l 谈判的目的 l 谈判类型 l 赢得好的谈判结果 l 谈判中的利益 案例三
我是一个印刷公司的财务人员。正是那个最难对付的客户,让我学会了如何谈判。起初我很怕跟他打交道 —— 我知道这个人脑子比我快、心眼儿多,总在算计我。每次办完业务之后,我的感觉就是“又按他说的办了!”
其实,我们之间的许多合作和订单都是重复以前的项目,可是他却非常认真,每次都要从头重来,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和我砍价,提出各种新的要求,比如预先看样、免费修改以及尽量把交货日期提前。
跟这人打交道的时间久了之后,我也渐渐琢磨出一些窍门。我承认他有很敏锐的市场感觉,我的反应不如他快。问题的根本在于谈判过程总是被他主导,我一直得跟随他的节奏和控制。无论我是否同意,按以前的风格总是立即做出反应,这样讨论的步调就完全由他支配,我没有了主动权,只能接受他的控制。
当我认识到症结所在之后,决定放慢步调,不再立即反应。即使他提出的问题比较钻,我也不会立即回绝,而是采取一定的技巧拖延或者转移,甚至在不置可否的情形下抛出我的方案。有时候我会故意装作喝茶或上厕所等,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也使他明白我不同意他的方案,这样待回到谈判过程中的时候,他往往不得不改变他的提议。
结果我渐渐发现,同他打交道也并不难,我也完全能够起主导作用。我们之间的合作更加融洽,许多事情也不得不按照我自己喜欢的
方式来进行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谈判往往能够获得对我自己的公司更有利的结果。他可能不喜欢这种方式和风格,但是这种方式对我来说,真是太有用了!
知识点: l 谈判中的技巧 l 暂缓回应的好处 l 谈判过程 案例四
在某商店,一位顾客在某服装摊位前驻足,并对一个款式的风衣多看了几眼。这时,早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摊主前来搭话说:“看得出你对这件衣服比较感兴趣,这是本冬最流行的款式,面料是从韩国进口,你是否试试?”察觉到顾客无任何反对意见时,他又继续说:“这衣服标价750 元,你如果真有兴趣,就580 元给你,怎么样?”看到顾客仍旧没有表态,他又说:“这样吧,我今天还没有开张,交个朋友吧,560 元给你,怎么样?”顾客此时会有些犹豫,摊主又接着说:“好啦,你不要对别人说,我就以580 元卖给你。”这时顾客往往会迫不及待地说:“你刚才不是说卖560 元吗?怎么又涨了?”此时,摊主通常会煞有介事地说:“是吗?我刚才说了这个价吗?啊,这个价我可没什么赚啦。”稍做停顿,又说,“好吧,就算是我错了,那我也讲个信用,除了你以外,不会再有这个价了,你也不要告诉别人,560 元,你拿去好了!”话说到此,绝大多数顾客都会成交。这里,摊主假装口误将价涨了上去,诱使顾客做出反应,巧妙地探测并验证了顾客的购买需求,收到引蛇出洞的效果。在此之后,摊主再将涨上来的价让出去,就会很容易地促成交易。
知识点: l 谈判中的技巧 l 谈判中的冲突解决 l 谈判的过程 案例五:
刘总准备在销售团队会议上发表简短的演讲,演讲的目的是寻求
有效开拓产品市场的方法。刘总考虑首先需要告诉参加会议的人员最近公司产品销售方面的一些信息,然后提出如何开拓市场的问题供大家讨论,最后得到一些可行的推广方案。 会议开始后,刘总首先对他所演讲的内容做了一些介绍,由于没有把握好,介绍的过程有点长,下面的听众中有人就开始窃窃私语,有的人则低下头想别的事情,这种情形让刘总很不高兴。为让大家提起精神,他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散发下去,然后接着讲资料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然而大家越发不听他讲了,大部分人埋头阅读资料,还有一些人互相讨论,大会中开起了小会。 刘总请一些人发表意见,大家推来推去,会场中乱糟糟的,没有人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建议。看来这次会议的目标是没法达到了,刘总觉得非常难堪。
知识点: l 会议沟通五要素 l 会议控制 l 抓住听众心理 案例六:
迪特尼?包威斯公司,是一家拥有 12000 余名员工的大公司,它早在 20 年前就认识到员工意见沟通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加以实践。现在,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特别是 80 年代,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这一系统对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迪特尼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 一是每月举行的员工协调会议,二是每年举办的主管汇报和员工大会。 ( 一 ) 员工协调会议。早在 20 年前,迪特尼?包威斯公司就开始试行员工协调会议,员工协调会议是每月举行一次的公开讨论会。在会议中,管理人员和员工共聚一堂,商讨一些彼此关心的问题。无论在公司的总部,还是各部门、各基层组织都举行协调会议。在开会之前,员工可事先将建议或怨言反映给参加会议的员工代表,代表们将在协调会议上把意见转达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同时将公司和计划讲解给代表们听,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讨论。同时,迪特尼公司也鼓励员工通过投意见进行沟通。公司在四处
安装了许多意见箱,员工可以随时将自己的问题或意见投到意见箱里。为配合这一计划实行,公司还特别制定了一些奖励规定。凡是员工意见经采纳后产生了显著效果的公司将给予优厚的奖励。令人欣慰的是,公司从意见箱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 二 ) 主管汇报。迪特尼公司主管汇报、员工大会的性质,和每年的董事会财务报告、股东大会相类似。公司员工每人可以接到一份详细的公司年终报告。这份报告包括公司发展情况、财务报表分析、员工福利改善、公司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协调会议所提出的主要问题的解答等。公司各部门接到报告后,就开始召开员工大会。 ( 三 ) 员工大会。员工大会都是利用上班时间召开的,每次人数不超过 250 人,时间大约 3小时,大多在规模比较大的部门里召开,由总公司委派代表主持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先由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员工的薪金、福利、分红等与员工有切身关系的问题,然后便开始问答式的讨论。员工大会不同于员工协调会议,提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具有一般性、客观性,只要不是个人问题,总公司代表一律尽可能予以迅速解答。员工大会比较欢迎预先提出问题的这种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事先充分准备,不过大会也接受临时性的提议。迪特尼公司每年在总部要先后举行 10 余次的员工大会,在各部门要举行 100 多次员工大会。正是由于沟通,在 80 年代全球经济衰退中,迪特尼公司的生产率每年平均以 10% 以上的速度递增。公司员工的缺勤率低于 3% ,流动率低于 12% ,在同行业中最低。
知识点: l 沟通对象 l 报告的形式 l 沟通形式 l 沟通系统的作用 案例七:
天天公司召开了一次季度绩效考评会议。 在会上,营销部门的经理 A 说:“最近销售做得不好,我们有一定责任,但是最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好,所以我们很
不好做,研发部门要认真总结。” 研发部门经理 B 说:“我们最近推出的新产品是少,但是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的预算很少,就是少得可怜的预算,也被财务削减了!” 财务经理 C 说:“是,我是削减了你们的预算,但是你们应该知道,公司的成本在上升,我们没有多少钱。” 这时,采购经理 D 跳了起来:“我们的采购成本是上升了10% ,为什么,你们知道吗?俄罗斯的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上升。” 大家仿佛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呀,这么说,我们大家都没有多少责任了。哈哈哈哈!” 此时人力资源经理 E 说:“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知识点: l 工作报告 l 会议的意义 l 会议方式 案例八:
车间原有的食堂已经不能满足使用,必须尽快对食堂进行扩建。公司领导让新任车间副主任小陶负责食堂扩建工作。这使得他非常忙碌。小陶准备在本周四的下午召开车间人员的全体会议,就食堂扩建工作征询大家的意见。 要想取得良好的会议结果,首先必须赢得车间主任老王的支持。老王任主任的时间非常长,在车间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因此,只要他认可了,其他人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好商量。在以前的汇报中,老王一直强调车间预算有限、经费比较紧张,但是他也承认食堂扩建是必要的,关键是怎样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尽量节约的前提下办事。 老王如果不支持,这个食堂扩建项目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尽管他目前还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是老王从来不是一个固执的人。只要有能够说明问题的相关的数据、有来自广大群众的呼声,得到他的支持还是比较容易的。 获得群众支持也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食堂扩建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深受其苦。如果说扩建食堂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停车问题,估计他们也会做出选择和取舍,毕竟吃饭是更重要的事。但是,也必须告诉他们停车场的问题也在车间的考虑当中,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得到解决。
知识点: l 会议沟通五要素 l 沟通技巧 l 会后工作 案例九:
孙翔是移动某市分公司网络运维部员工,他工作积极认真,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省公司企业发展部王总的赏识。一年前王总将孙翔从其所在市公司借调到省公司工作。孙翔工作十分努力,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向省公司提交了多篇电信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报告,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孙翔的直接主管胡经理是一位精通业务的技术骨干,但对下级工作十分挑剔,经常固执己见,听不进下属的建议,还常不分场合地批评属下员工,以至于他找员工沟通时,大家都不愿意和他进行交流,生怕一不小心被他训斥。虽然孙翔等多名下属对胡经理苛刻的工作作风多有抱怨,但是大家对这位顶头上司也只能沉默屈从,孙翔本人更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当孙翔借调期满一年时,省公司进行中层领导的竞聘上岗。在省公司职能部门任职多年的王总要到分公司去竞聘老总,胡经理也要参加部门主管的公开竞聘,孙翔则处于职业发展何去何从的选择中。自己原定两年的借调期目前已过半,虽然工作业绩与个人能力受到王总的赏识,但是王总如果到地市分公司竞聘成功,孙翔将直接面对苛刻严厉的领导――胡经理,孙翔很难预料自己留在省公司的发展前途。如果此时孙翔以两地分居为由,向王总申请缩短借调期,回到原单位继续本职工作,工作轻车熟路,既受老领导器重,又可以与家人团圆。然而如此一来,孙翔在省公司企业发展部的工作成绩,掌握的关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便失去了意义。他觉得通过参与公司战略规划项目,能够站在企业最前沿,了解最新的技术动向、市场动向,这些是自己在网络部技术岗位所接触不到的。
孙翔现在很矛盾,究竟是回市公司网络部去发展,还是坚持留在省公司呢?
知识点:
l 设定自我目标的方法 l 团队沟通 l 沟通障碍 案例十:
情形一:某市场火车票售票处,一位女售票员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窗外排着长长的购票队伍。她在接待两位外地男旅客,向他们介绍车次,因而放慢了售票的速度。后面一位女旅客等得不耐烦了,就挤到售票口训斥这位女售票员:“你是在售票还是在谈情说爱?”后面的旅客也不分清红皂白地起哄。面对这种情景,这位女售票员不是针锋相对,也不是反唇相讥,而是谦和地说:“非常抱歉,让你久等了。”接着她还简要地向这位旅客解释了放慢售票速度的原因。这一说,女旅客心平气和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售票工作又正常地进行了。
情形二:最近我的工作让我非常郁闷。事情起源于我们部门下半年的任务安排-- 在任务指标上我和经理的意见相差甚远。她提出的指标我们部门绝对不可能完成,我反复地向她解释理由,但是经理丝毫不考虑我的意见。
最后百般无奈之下我只能违心地表示同意,因为她的态度非常坚决。我能不能在这里继续干下去,就取决于我能否承担这些额外的任务。此后,我对她的看法有了改变,部门中的使我不跟她交流,也不向她寻求帮助和支持。
糟糕的事还没完,部门里的人都因为这些过重的工作任务而抱怨我,导致我的工作根本不能正常开展。这件事对我的上下级关系和职业前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让我非常苦恼。我正在考虑是否离开这家公司。
知识点: l 沟通方式 l 有效谈判的实现 案例十一
迪斯尼公司的企业员工意见沟通制度
迪斯尼· 包威斯公司,是一家拥有12000余员工的大公司,它早在20年前就认识到员工意见沟通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加以实践。现在,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在80年代,面临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这一系统对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迪斯尼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每月举行的员工协调会议,二是每年举办的主管汇报和员工大会。
员工协调会议早在20年前,迪斯尼· 包威斯公司就开始试行员工协调会议,员工协调会议是每月举行一次的公开讨论会。在会议中,管理人员和员工共聚一堂,商讨一些彼此关心的问题。无论在公司的总部、各部门、各基层组织都举行协调会议。这看起来像结构,从地方到,逐渐反映上去,以公司总部的首席代表协会会议为最高机构。员工协调会议是标准的双向意见沟通系统。
在开会之前,员工可事先将建议或怨言反映给参加会议的`员工代表,代表们将在协调会议上把意见转达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同时将公司和计划讲解给代表们听,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讨论。
要将迪斯尼12000多名职工的意见充分沟通,就必须将协调会议分成若干层次。实际上,公司内共有90多个这类组织。如果有问题在基层协调会议上不能解决,将逐级反映上去,直到有满意的答复为止。事关公司的总,那一定要在首席代表会议上才能决定。总部高级管理人员认为意见可行,就立即采取行动,认为意见不可行,也得把不可行的理由向大家解释。员工协调会议的开会时间没有硬性规定,一般都是一周前在布告牌上通知。为保证员工意见能迅速逐级反映上去,基层员工协调会议应先开。
同时,迪斯尼公司也鼓励员工参与另一种形式的意见沟通。公司在四处安装了许多意见箱,员工可以随时将自己的问题或意见投到意见箱里。为了配合这一计划实行,公司还特别制定了一项奖励规定,凡是员工意见经采纳后,产生了显著效果的,公司将给予优厚的奖励。令人欣慰的是,公司从这些意见箱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果员
工对这种间接的意见沟通方式不满意,还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来面对面和管理人员交换意见。
员工大会都是利用上班时间召开的,每次人数不超过250人,时间大约3小时,大多在规模比较大的部门里召开,由总公司委派代表主持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先由报告公司的财力状况和员工的薪金、福利、分红等与员工有切身关系的问题,然后便开始问答式的讨论。
这里有关个人问题是禁止提出的。员工大会不同于员工协调会议,提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具有一般性、客观性,只要不是个人的问题,总公司代表一律尽可能予以迅速解答。员工大会比较欢迎预先提出问题的这种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事先充分准备,不过大会也接受临时性的提议。
迪斯尼公司每年在总部要先后举行10余次的员工大会,在各部门要举行100多次员工大会。在80年代全球经济衰退中,迪斯尼公司的生产率每年平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公司员工的缺勤率低于3%,流动率低于12%,在同行业最低。
知识点: l 工作沟通的要点 l 员工意见沟通 l 沟通的重要性 案例十二
许 先生刚为一家大石油公司做完一个工程师离职率的原因调查项目。报告和最后建议下星期可以完成。许先生很满意,他认为项目的成功在于管理层同意向员工公开报告和建议书。员工们将这看成管理层正花大力气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因而与许先生紧密合作。而当许先生向该公司负责人事的副总裁陈方汇报提交报告的日期和向员工分发报告的事宜时,陈方说不能按计划公开报告,只能公开两页的概要。
许 先生感到不安,因为他已经告诉员工报告将公开,他提醒陈方以前的诺言并询问改变决定的原因是什么。陈方说这个项目的花费已
经大大超出了预算,应该节约经费,不必要复印这么多的报告。许先生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中止了谈话,答应以后再联系。
许 先生思考了一下他的选择方案。他可以设法说服陈方不顾预算成本而公开报告,但知道这不太可能。他也可以不顾陈方的禁止而直接把报告交给员工。他也考虑找公司中另一个比陈方职位高的人,让这个人同意公开报告。许先生向自己公司的主管通报了情况,主管让他把这件事带到明天的业务会议上来解决。同时告诉他公司目前正在同这个石油公司谈另一项咨询业务,让许先生考虑一下在与陈方相处的这种情况下是否该接这一业务。
知识点: l 沟通的要点 l 沟通中的障碍 l 沟通的技巧 案例十三
吕艳1983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就加入了事务所。作为律师,她和许多律师共事过,并和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然而,她还是发现部门里两位合伙人中的那位大她六岁的公司税收专家吴刚不好相处,吕艳认为他总是喜欢操纵一切。
“ 表面上吴刚很合群,从不对人发火。但实际上他总认为自己正确,很难相处。我刚来时和他共事过一段。他让我研究一个问题,结果我到图书馆写了七页的备忘录给他。他却说自己不想要这个研究结果,而私下却将我的看法当作他自己的。”
吕艳曾和另一个部门的年轻律师合作解决一项公司的税收业务。当他们得出结论时,需要一个合伙人的意见。吕艳去找了一个合伙人,但他让找吴刚。由于知道吴刚一插手就会有麻烦,同时也不想放弃对该项目的主管,吕艳开了一次例会,准备了分析报告和意见书,并得到另一部门合伙人的批准。到开会那一天,这位合伙人病了,但会议开得很好,吴刚也批准了会议结果。
然而,六个星期后,当他们与客户讨论时,吴刚打电话对吕艳说,他不同意意见书的内容,这使客户很不高兴。吕艳觉得自己被愚弄了。
“ 他总是不让你好过,让你在众人面前出丑。每次我提前将事情办好,得到他的同意,和公司合伙人达成一致后,他总是说‘ 你应该对这几件事多下功夫’ ,并否决了我的意见。后来,搞砸了几件他让我做的事,因为我总觉得不舒服、不安全。这使我后来所能干的事大大减少。”
“ 别人对他也有意见。我猜想在我刚开始工作时,他对自己的地位觉得担心。当我成为合伙人时,他对我说虽然不同意提升我,但这一切都算过去了。表面上我们相处还行,但他太理性化,有几次我受不了,就和他争吵起来。”
吕艳成功地被提升为合伙人,成为最年轻的合伙人。她是事务所仅有的三个女合伙人中的一员,并由于杰出的工作而得到许多律师的支持。
“ 当我和办公室其他律师合作时,我总错误地认为他们应该能够忍受我的分析过程。我们在一起工作,我不应该隐瞒自己的看法。我们在一起工作是要为特定客户找到一个特殊的解决方法。但我明显感觉得到,合作者更喜欢别人强加一个观点给他们。我真不知该怎么办。”
“ 我知道客户想要什么,他们想要最好的结果。我可以调整我的方法,如果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确定信号的话。我真正有麻烦的是和事务所内部人的协调,我希望自己诚实,信任别人并解释自己的分析过程,但却遇上了麻烦。”
“ 曾有一个律师和我一道工作,我和他相处得并不好。我让他觉得紧张,他也对我失去信心。有一天我们和客户谈判时,谈到一些客户并不真正关心的小问题。我没在意,但这个律师却抓住不放,问我是否不知道。我想他是害怕我压过他。”
“ 我可以理解他们,我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变得更,让别人觉得自己重要。但我不想以这种方式工作,我喜欢自己的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