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中亚

来源:爱go旅游网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 中亚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下图中甲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国1997年将首都由甲迁至乙。读下图,完成1~3题。

1.哈萨克斯坦

A. 终年严寒 B. 降水稀少 C. 森林广布 D. 多高原山地 2.哈萨克斯坦的河流

A. 多源远流长,水量丰富 B. 多发源于我国,向西注入海洋 C. 多为外流河,水量丰富 D. 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3.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边境,安全受到邻国威胁 ②周围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 ③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 ④距离其他城市远,联系不便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1.B 2.D 3.A

【解析】1.哈萨克斯坦纬度高,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地表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故选B。 2.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该国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选D。 3.读图可知,甲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距离其他城市较远,周边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有河流流经,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大,不适宜作为首都,故选A。

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如图示。回答4~5题。

1

4..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 B.离海洋较近 C.纬度较低 D.有很多大河流经

5.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4.A 5.D 【解析】

4.根据材料得知,塔吉克斯坦境内山地高原占比很大,高山冰雪融水多;从纬度位置看,位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所以区域内水资源较多,A正确。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达到,B正确。从纬度位置看,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纬度相差不大,所以纬度因素不是导致水资源差异的主因,C错误。中亚境内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D错误。

5.中亚地区远离太平洋,位于西风带,由西往东,太平洋水汽难以进入;主要是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①错误②正确。中亚地区临近西伯利亚冬季风风源,偏北风带来北冰洋水汽,④正确。印度洋水汽受中亚南部高山阻挡,极少进入中亚地区,③错误,故选D。

凯拉库姆水库周边是棉花种植业和葡萄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下图为凯拉库姆水库所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2

6. 凯拉库姆水库周边发展葡萄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夏季水分、热量充足 B.劳动力丰富廉价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种植技术水平高 7. 凯拉库姆水库周边大力发展水稻、葡萄种植会造成( )

A.咸海面积扩大 B.荒漠化加剧 C.草地面积增加 D.河流水量变大 【答案】6. C 7. B

【解析】6. 中亚地区气候干早,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故A项错误,C项正确; 该地区地广人稀,故B项错误;该地区经济落后,种植技术水平较低,故D项错误。

7. 水稻、葡萄都是耗水量大的农作物。凯拉库姆水库周边大力发展水稻和葡萄种植会造成河流水量大量减少,咸海面积萎缩,故A、D两项错误;当地气候更加干早,草地面积减少,荒漠化加剧,故B项正确,C项错误。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8~9题。

8.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A.有很多大河流经 B.离海洋较近 C.纬度较低 D.地处山地和高原 9.图中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沙尘暴 C.水土流失 D.洪涝灾害 【答案】8.D 9.A

3

【解析】

8.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洋远,境内河流规模并不大。但因多山地和高原,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相对较多,水资源相对丰富。故答案选D。

9.塔吉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蒸发旺盛,从而导致土壤盐渍化严重,故答案选A。

读中亚最大的河流——阿姆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面10~11题。

10. 下列关于该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可信的是( ) A.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 植被覆盖率高

C. 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流域内的降水丰富,但蒸发旺盛 11. 在阿姆河的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的问题是( ) A. 咸海可能濒临消失 B. 土地次生盐碱化加剧 C. 土地荒漠化加剧 D. 流域内的气候越来越湿润 【答案】10.C 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阿姆河开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0.本题考查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阿姆河是一条内流河,该流域自然地理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干旱。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层层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该流域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植被覆盖率低,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故A、B、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C。

11.本题主要考查中亚地区阿姆河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阿姆河在开发过程中过度利用河水灌溉,导致灌区土地次生盐碱化加剧,入湖径流减少,咸海面积不断减小,可能濒临消失,导致荒漠化加剧,不会变得越来越湿润。所以A、B、C三个问题都可能会出现,只有D问题不会出现,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下图为里海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

4

12. 影响里海沿岸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地形 ②风向 ③纬度 ④河流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3. 冬季里海北部冰冻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 北部因河水注入盐度低 B. 北部纬度高

C. 北部风力强劲 D. 北部水深呈半环状递减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 由图可知,里海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区,西岸地区分布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高加索山,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大,盛行西风携带暖湿水汽遇到山地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所以里海西岸降水较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13. 影响湖水结冰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湖水水深、湖水盐度。由图可知,里海北岸虽有两条河流注入,但冬季两条河流处于封冻状态,注入的河水较少;纬度因素影响下的水体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该地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水体东北地区温度较低;里海北部靠近北岸的水域较浅,水深呈半环状递减,使湖水温度呈半环状下降,故选D。 二、综合题。

1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细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盛产苜蓿、棉花、瓜果、金属矿产而著称。盆地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只有一条公路连接,冬季还有数月大雪封山,这使费尔干纳盆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制作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费尔干纳盆地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毛、肉两用为主,养羊业发达。该地葡萄种植业也发达,当地农民经过

5

探索发现,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可以取得了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下图为费尔干纳盆地位置示意图。

(1)分析该盆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的原因。(4分) (2)简述该盆地中部土壤盐碱化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该盆地适宜大量种植苜蓿的原因。(6分)

(4)分析葡萄园里种植紫花苜蓿对葡萄生长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

(1)费尔干纳盆地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费量大,商品率低;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交通不便,且易受大雪等灾害的影响,农产品外运不便(任答2点)

(2)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升高;气候干旱,蒸发大,地下水通过土壤空隙被大量蒸发,盐分滞留地表,地表盐分不断累积

(3)该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足,适宜苜蓿生长;盆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改良土壤;该地区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耗量大,且适应发展畜牧业,紫花苜蓿为优质牧草

(4)该地气候干早,紫花苜蓿可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归还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解析】

整体分析:费尔干纳盆地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冬季还有数月大雪封山,农产品外运不便。农产品消费量大,商品率低。地下水位升高,地表水分蒸发,盐分滞留,导致土壤盐碱化。紫花苜蓿能够改良土壤。

(1)根据材料,费尔干纳盆地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交通不便,盆地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只有一条公路连接,冬季还有数月大雪封山,农产品外运不便。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费量

6

大,商品率低。所以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

(2)该盆地的中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升更高。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大,地下水通过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分滞留地表,地表盐分不断累积。导致土壤盐碱化。

(3)根据材料,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该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足,苜蓿耐干旱,耐冷热,适宜生长。盆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改良土壤。该地区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耗量大,且适应发展畜牧业,紫花苜蓿为优质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

(4)该地气候干旱,种植紫花苜蓿可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能够改良土壤,苜蓿归还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中亚地区植被少,增加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15. 读中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①位置: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或中纬度大陆内部),距海较远;②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③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④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⑤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2)①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②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萎缩,河流断流;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从位置分析,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从地形分析,图中图例表明,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从气候分析,因深居内陆,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从河流、湖泊分

7

析,因降水少,所以其河流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从植被分析,因气候干燥,所以植被为草原、荒漠。

(2)因该地气候干燥,大面积开垦棉花,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面积种植棉花,会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萎缩,河流断流;又因灌溉方式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哈特隆州丹加拉地区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早在苏联时期就以富产农作物闻名。2017年4月初,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将从中国带去的棉花良种播种在了该地的十万亩农田上,秋收时可产出三万吨籽棉,这些棉花纺出的纱线首尾相连,可绕地球一万圈。这些纱线将最终销往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和波兰等国。

材料二 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依托中塔两国优势,打造现代化棉花产业基地,带动当地棉花产业,成为塔吉克斯坦最大的纺织产业园,这座产业园不仅织出了纱线,更为当地百姓“织”出了美丽新生活,助力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成为中塔合作的典范。

(1)材料一中丹加拉市“十万亩农田”产出“三万吨籽棉”可谓是高产,请分析除中国良种因素外,还有哪些有利于棉花高产的条件。

(2)请分析材料二中的工业布局对于组织生产、获取效益有哪些意义。

(3)请你谈谈对“这座产业园不仅织出了纱线,更为当地百姓‘织’出了美丽新生活,助力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成为中塔合作的典范”的理解。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丰富;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有利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有利于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塔吉克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

8

有利于提高塔吉克斯坦的棉花生产技术、棉纺织技术;有利于促进塔吉克斯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中塔两国企业在两国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效益。(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区位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条件的分析需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条件;有利于高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经验、生产技术、劳动力的数量及素质等。

(2)本题考查产业集聚的意义。产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终获得规模效益。需注意规模效益是指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使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降低。

(3)本题考查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答影响类题目需从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层面入手,全面分析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伊犁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产芦苇和鲤、鲈等鱼类。从1975年到2014年的39年间,巴尔喀什湖萎缩明显,共减少617km2,平均每年减少约15.8 km2。巴尔喀什湖正受到“灭湖”威胁。 材料二 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

(1)与乙河相比,伊犁河(即图中甲河)湖口三角洲更明显,试解释其原因。

(2)经过观察发现,夏季巴尔喀什湖和周围地区存在局部降水差异,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原因。 (3)说明巴尔喀什湖萎缩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1)伊犁河流量大、携沙能力强(乙河为时令河,流量少,携带泥沙的能力较弱);流经沙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乙河入湖处地势起伏较大,泥沙不易沉积等);伊犁河有多条入湖河道。 (2)①湖区因水面宽广,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②湖区周围地区陆地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湖泊和周围地区之间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气流中的水汽因上升冷却而成云致雨,导致湖区周围降水量较多。

9

(3)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加速区域的荒漠化进程;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或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

(1)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大小与流水携带的泥沙量多少、流速有关;伊犁河有多条入湖河道;伊犁河流量大、携沙能力强;流经沙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乙河为时令河,流量少,携带泥沙的能力较弱;乙河入湖处地势起伏较大,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

(2)湖泊与周边地区降水的差异主要与湖泊的比热容大、湖泊与周边地区的热力环流有关;湖区因水面宽广,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湖区周围地区陆地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湖泊和周围地区之间形成局部热力环流,即多湖风;湖风带来气流中的水汽因上升冷却而成云致雨,导致湖区周围降水量较多。

(3)湖泊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作用,湖泊萎缩对湖区周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本身气候干旱,湖泊萎缩,会加速区域的荒漠化进程;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或生态环境恶化)。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影响。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大小与流水携带的泥沙量多少、流速有关;伊犁河有多条入湖河道;伊犁河流量大、携沙能力强;流经沙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湖泊与周边地区降水的差异主要与湖泊的比热容大、湖泊与周边地区的热力环流有关;夏季湖泊升温慢,周边陆地升温快,湖陆风的影响;湖泊比热容大,温度较周边低的影响,降水较周边地区少。湖泊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作用,湖泊萎缩对湖区周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会加速区域的荒漠化进程;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的金融、科技和教育文化等中心,中亚第一大城市。上世纪末,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往阿斯塔纳。阿斯塔纳接近哈萨克斯坦国家版图的中部,从1950年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重要的公路和铁路枢纽。读哈萨克斯坦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的特点。

(2)指出哈萨克斯坦气候最突出特征,并简述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0

(3)据材料推测哈萨克斯坦迁都的原因。 【答案】

(1)位于北温带;深居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海洋;跨亚欧两大洲;地处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 (2)特征:干旱。? 影响:气候干旱导致河流稀少,河流短小,水量小;植被稀疏,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分布广泛。

(3)分散阿拉木图的城市职能,缓解阿拉木图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地紧张、环境恶化等);阿拉木图地处东南部边界,迁都阿斯塔纳,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管理,促进均衡发展。 【解析】

第(1)题,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阐述。

第(2)题,哈萨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受其影响,河流稀少,径流量小;植被稀疏,多荒漠;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分布广泛。

第(3)题,阿拉木图是中亚第一大城市,迁都有利于缓解阿拉木图城市化问题;读图可知,阿拉木图偏居一角,阿斯塔纳接近哈萨克斯坦国家版图的中部,交通便利,迁都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管理,促进均衡发展。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