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一中、武平一中、长汀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
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法制度是依据血缘关系确立的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和继承制度。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
不包括
A.家谱 B.宗祠 C.族规 D.授土
2.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而事异’”
这一观点可以印证
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主张 4.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中载:“今有人持米出三关(注:“关”指关卡),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
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实行抑商的政策 B.关税的数额高 C.农业的地位重要 D.对“市”管理严格
5. 将“神六”“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
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6.南宋昊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
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 B.造成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7.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
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8.“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
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与该条约内容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
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两者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施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世纪初期,中国某政府在建立时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①实行三权分立 ②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下列示意图中,起积
极作用的因素F2可能是 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扶持 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
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
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和封建政府真心实意地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3.“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
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首打油诗你估计出自下列哪位名人之手? A.胡适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林则徐
14.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
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15.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深入江西农村考察,在瑞金某个偏僻山村的旧墙壁上发现了“打土壕,
分田地”的标语,这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留下的?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通知 1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1940年的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亲爱的先生: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热而无情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的。”史沫特莱所指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前仍然缺席。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渡江战役 D.百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团大战 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18.《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废学业 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校长:L·H·泰纳(Turner)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材料属于
A.文献证据 B.实物证据 C.口传证据 D.以上都不是
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度,各州有自治权。新中国“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
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下列关于中美两国管理地方的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②都保证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地方不必服从中央 ④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符合国家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
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这段话反映了 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
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 21.2010年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20世纪曾经 ①
揭开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新篇章 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 D.①
22.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23.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
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 以上材料能说明: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4.古罗马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是“树木”,不能说是“葡
萄藤”,这个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公民法
A. 在处理个人财产上十分完善 B. 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
C.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 注重调解财产和民事纠纷
25.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国王
26.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
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意见最为合理的同学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7.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
述,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B.前者直接领导了后者
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后者 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
马克思逝世100周年 巴黎公社120周年
28.《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的卢森堡负责装
订,随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 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④西欧各国已结成了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
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30.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急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31.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突出特征包括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论证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新航路开辟”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B.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世界经济的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分工流程图: 尚书省 审 通 六 议 过 部 皇 同意后 门下省 帝 交予审议 封 驳 提交上奏 中书省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治模式的特点。(2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政治主张?在权力的制衡方面与材料一有何本质区别?(4分)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外国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3)据此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借鉴外国经验和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开创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创造性地处理了哪些关系?(6分)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政治体制大体经历了怎样的演变?(2分) 34.(13分)开展对外交往促进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注:外贸进口超过出口)比率示意图
1913年 1916年 1919年 1921年
(1)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末民初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950年4月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签订后,当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及其原因。(3分)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3)分析材料三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的状况及其主要原因。(4分)
35. (13分)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斯密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击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度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材料三 美国的大多数决策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但是政府在监督市场运行方面任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制定法律来监管经济生活、提供教育和治安服务以及监督污染。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说:„„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一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他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借贷货币、储藏商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材料四 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0﹪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使共同市场对美国的出口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了一致协议,
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
——西北大学编《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及基本主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列宁经济主张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在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作用。(2分)
(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经济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中的作用。(3分)
(4)指出材料四所反映的经济问题。(1分)这一问题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什么趋势?(1分) 36.(12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4分)
材料二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的历史文化原因。(3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传承与交融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出哪些结论?(3分)
福建省上杭一中、武平一中、长汀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
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C C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B C D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D B B C D A A C 题号 31 32 答案 B C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33. (1)特点: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君权。(或分化相权,加强君权)(2分) (2)主张: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等主张。(2分)
区别:材料二否定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治;材料一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2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3分,任答3点即可)
关系: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3分) (4)演变: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34. (1)情况:1913年至1919年入超比率下降,1919年后上升。(2分) 下降原因:辛亥革命前后,政府倡导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放松对华 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兴起,提倡国货。上升原因: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4分) (2)情况:对外贸易中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比重上升(1分)
原因:建国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 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 (3)状况:外贸持续快速增长。(1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35. (1)思想:自由主义。(1分)
主张:反对国家的任何干预;主张实行经济自由放任;实现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劳动资本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答出2点即可得2分)
(2)变化:从采取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来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为实行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办法来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2分) 作用:恢复发展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分)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1分)
作用:调节了供需矛盾,恢复和发展了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结束了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3分)
(4)问题:美国与西欧共同市场六国发生了严重的贸易摩擦,展开了激烈竞争。(1分) 趋势:经济发展的多极化。(1分)
36. (1)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职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些诉讼原则源于罗马法。(4分) (2)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故用“秦”代指中国。 (3分)
(3)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分)
(4)结论: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不同文明是互相传承、补充、交融、促进的;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