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了解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是实际的需要。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P13
练习三的第1—3题
环节教师活动
1复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师:同学们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请大家按要求写出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预设学生活动设计说明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是怎么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
师: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板书:积的近似数)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
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生1:人的嗅觉细胞有让学生根据例多少个嗅觉细胞?(得数保0.049亿个;留一位小数)
师:从题目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题说说得到的
生2:狗的嗅觉细胞是信息,培养了学人的45倍。
生的观察和分
生3:要求狗约有多少析能力。个嗅觉细胞?生4:是让我们求一个近似值。
师:同学们审题很仔细!教生:因为题目要求我们师在“一位”上面画上波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线。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积的近似数”(板贴课题:积的近似数)师: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
师:请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学生说出“0.049×45”学生汇报自主探究的结果
×列式解答的?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同时板贴:0.049×45
0.049452451962.205
的计算过程。学生拿出练习本计算.
师:我们再来检查横式
生:不对!求近似数应
0.
049×45=2.205这样写对吗?
该写≈,
生:得数要保留一位小数,他没有看题目。
师:教师用红笔写上≈。
师:同学们,怎样保留一位同学互相讨论。小数,求积的近似值呢?请你们互相讨论一下,互
小组讨论
相说一说吧!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意识。
师:同学们,你们讨论好了生1:用“四舍五入”紧紧围绕问题吗?请××同学说说。
的方法,大约是2。
的解决进行展开教学,学生学
师:什么是“四舍五入”法?生2:“四舍五入”法
就是我们在取近似值
(教师板书:“四舍五入”法。)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师:结合这个题目,谁能说
的时候,看要保留数位的后一位。跟5比,小于5就舍,大于等于5就入。
习目标明确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到,本环节着重让学生说清解决问题的
理由。生3:因为要保留一位得更具体些呢?教师边总结边在竖式的得数上板书2.205(画出箭头)
小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第二位上是
0<5舍0,比5小,应该舍去,再在横式上写得数、单位。所以保留一位小数后,(0.049×45≈2.2(亿个)师:说得很好,因为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第二位上是0,所以舍去0和5,得到的积约是2.2。
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或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师小结学生看书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书上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页例6中的算法,在书上把答句写完整。师: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板贴: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
师:我们来完成一组练习。课件出示题目(课本第为学生提供自课件出示题目(课本第10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和理由
师:你们能分别算出两题的结果吗?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两生板演。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做法?生1:我先列竖式算出
积是0.72,再看题目要学生独立完成。
页“做一做”)。
10页“做一做”)
主探索的机会和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理解所学新知。
学生看书上的算法,并在书上填写答句。积约是2.2。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示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算式。)
师: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审题很仔细,学会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数,真不错!
我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第二位上是2,应该舍去,所以保留一位小数后,积是0.7。生2:我先列竖式算出积是0.765,再看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我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第三位上是5,应该向前一位进一,所以保留一位小数后,积约是0.77。生;都是求积的近似数,但第1题是保留一位小数,第2题是保留两位小数。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学生尝试解决练习二第2题
这是一幢21层的大楼,每层2.84米,这幢大楼约有多高?(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分小组交流。
师:谁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谁来说?
生1:要想求出这幢大楼约有多高,只要用每层的高度乘大楼的层
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点击:出示计算过程:2.数就可以了84×21≈60(米)
生2:可以这样来列式:2.84×2128456859.646>5
入
2.84×21=59.64,根据题目的要求,应该将最后计算的结果按“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约等于60米。
答:这幢大楼约有60米。)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师:(课件先出示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吗?这是世界上的第一台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生:5.85×6≈35(吨)5.85×6对学生进行科技在不断飞速前进,答:这台计算机重35吨。现在要好好学习的情感教育。生1:科技发展太快了!生2:说不定将来还有比2.5千克还要轻的电脑呢!学生汇报物品的情况。生1:我是算的1.25+1.60+3.70×4+6.60+2.40=26。65(元)够了!生2:太麻烦了!不能估算吗?把1.25元看成1.5元,1.60元看成2元,3.70元看成4元,6.60元看成7元,2.40元看成2.5元,1.5+2+4×4+7+2.5=29(元)够学生尝试解决练习二第3题
计算机,它很大,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你们能算出这台计算机有多重吗?请将得数保留整数。师:大家做好了吗?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示计算过程。)师: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重35吨,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只有2.5千克,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只有“四舍五入“这一种方法呢?我们一同来看这道题。喷绘出示课本P14第9题:妈妈带30元钱买下面的东西够吗?出示书上的四副图。师: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师:妈妈带30元钱买下面的东西够吗?请大家独立思考,看用什么方法解决?师:想好了吗?35.10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9题师:你能想到估算很好,那你为什么把每个数都估大一些呢?师:看来你的生活经验还挺丰富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师:这个方法好吗?师:同学们可能还有不同的方法,其实,咱们在生活中要灵活的选择估算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说说吧!总结了!因为估小了,钱带少了,就买不起来了!生3:我先算毛巾,2.40+6.60=9(元)再把把1.25元看成2元,1.60元看成2元,3.70元看成4元,2+2+4×4+9=29(元)够了!生:能估算的估算,能简算的简算,这个方法也挺好。生1:我学会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数,生2:因为题目中有时要保留整数,有时要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等等,所以我觉得求近似数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生3:我知道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反思,能使他们建构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明了。
板书设计: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0.049×45≈2.2(亿个)0.049×452451962.205答:狗约有2.2亿个嗅觉细胞。课后反思: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并不陌生,但是,“积的近似数”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我首先从与学生的谈话中抓住他们的心理,并通过计算机播放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四舍五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多注意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说说“为什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习题的形式多样,难易适当,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