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读书”的话题依然是关注的焦点。 一个人该不该读书?一个民族该不该读书?今年2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线与网友交流时讲到: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就我个人来说,虽然喜欢读书,但仅仅是喜欢读书而已。我讨厌那种“读书无用”的论调,我也讨厌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论调。因为它们把读书太庸俗化了,太功利化了。其实,读书就是读书,读书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我们不该给读书附加太多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说具体了,不同的人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各自都有理由,你可以不赞成,但你的反驳别人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因此,我们应该从哲学上给人生意义一个统一的答案:人活着就是为了成功!顺便延伸一下,读书是为了什么?当然也是为了成功。 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读书”,说“读书是成功的捷径,因为书就是伟人的肩膀”,说“学而优则仕”,说“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优雅,读书使人快乐……”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读书找到答案。
读书就是读书,它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对待读书,就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能走极端。虽然,读书与成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读书却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对于如何取得成功,著名学者季羡林给出了一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天资”很重要,“不要不是那块料,非要往上套”,要成功就必须弄清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才”是什么,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勤奋”也很重要,不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勤能补拙是良奋”,“坚持就是胜利”;“机遇”更重要,否则只会“怀才不遇空悲切”,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机遇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读书可以充实天资,读书是勤奋的因子,读书也是在为成功作准备。如何让人们爱上读书?最关键的是,不要神话读书,也不要功利读书,不以读书实现了成功而喜泣,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无关成功,想读书的时候读读书,足够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