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2019年文档

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2019年文档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

在我国分布比较广,它通体乌黑,外形丑陋,喜食腐物,叫 声聒噪,因而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乌鸦是一种不祥之鸟,是一种 恶鸟,某个人说话不吉利, 被斥为“乌鸦嘴”; 某个人不是善类, 被称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又非常愚蠢,从“狐狸和乌 鸦”的故事中可见一斑; 乌鸦还会给人们带来厄运, 所以民间有 谚语:“乌鸦叫,祸事到”。但是我们如果对中国文学的乌鸦形 象进行历史考察, 就会发现乌鸦的形象曾发生三次改变, 在先秦 时期,乌鸦是一种神鸟;在汉魏晋南北朝,乌鸦又是一种具有伦 理道德色彩的孝鸟;从宋代至今,乌鸦又变成了一种恶鸟,不祥 之鸟。乌鸦形象的不断改变, 表明古代中国审美心理不断发生变 化,也表现出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方式。 本文着重探讨乌鸦意 象的嬗变及其原因。

一、先秦时期:乌鸦是一种神鸟

在先秦时代, 乌鸦是一种神鸟, 象征着太阳, 是太阳的灵魂,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上天的使者,是一种祥瑞,和龙、凤、麟、 龟、白鹿、白狼并驾齐驱,所以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这在古代 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 《礼斗威仪》记载:“江海不扬波,东海 输之苍乌。”又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南海输以苍鸟。”[1] 《尚书纬》曰:“火者,阳也,乌者有孝名,武王卒成大业,故 乌瑞臻。” [2] 在这则材料中乌鸦被推崇道祥瑞的巅峰。 《墨子》 曰:“赤乌衔 ?,降周之歧社,曰命周文王代殷。河出洛图,地 出乘黄。天锡武王黄乌之旗。” [3] 从以上数则材料

可以看出, 乌鸦已经变成一种神鸟, 代表上天传授旨意。 特别在周代商之际, 乌鸦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乌鸦衔着玉 ?降临周的祭坛上, 我们知道祭坛在中国古代地位非常重要, 代表着国家政权, 同时 乌鸦代天宣命,命令周文王代殷。在这里乌鸦和玉 ?都有深刻的 象征意义,乌鸦代表着上天,玉 ?象征着国家政权,这就意味着 周代商是上天的旨意。 在周武王伐周之时, 在孟津会八百诸侯之 地,乌鸦又神秘出现,显示天意。这都反映出周人深刻的宗教体 验。

但为什么乌鸦会成为上天的使者?这和先民时代的太阳神 崇拜有深刻的联系。何星亮在《中国自然崇拜》一书中概括而又 形象地太阳神崇拜出现的原因。 他认为太阳神崇拜的出现和畜牧 业、农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4] 并且太阳神崇拜在中国古代是 普遍存在的。 何新在经过严密的论证后得出一个结论: “上古时 代的中国曾广为流行对太阳神的崇拜。 这些崇拜太阳神的部落也 许来源于一个祖系, 也许并非来源于一个祖系, 但他们都把太阳 神看作自身的始祖神, 并且其酋长常有以太阳神为自己命名的风 俗。” [5] 乌鸦为什么又成了太阳神的象征呢?太阳和乌鸦的联 系,始见于《山海经》。 《山海经 •大荒东经》 记载:“汤 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6] 《淮南子 •精神训》则说:“日中有俊鸟,。”高诱注曰:“俊犹

而是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整合。 他认为, 古人把日和鸟合在一 起的原因有三: 一、太阳在空中运行,而鸟也在天空中飞翔,这 种现象是古人把太阳和鸟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古人 蹲也,谓三足乌

[7] 何星亮认为,日鸟合一,不是联合图腾,

认为太阳的运行, 是有鸟驮着飞行。 三是古人把候鸟和太阳联系 起来。所以乌鸦和太阳合二为一,乌鸦成为太阳的象征,成为上 帝的使者。同时,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又有固定的拜日场所和拜 日仪式,所以乌鸦成为神鸟是长时间历史积淀的产物。

所以在先秦至汉魏时代,乌鸦具有以下象征意义:象征了 改朝换代,在上文周代商之际,已论述明白,兹不赘述。同时, 乌鸦又象征了五谷丰登,经济繁荣,天下太平,政治清明。 《吴 历》曰:“吴王为神王表, 五庙苍龙门外, 时有乌巢朱雀门上。 ” 又曰“有两足乌衔一鹊,置神座前。或得神书,说改号之意,乃 改赤乌为太元。” [8] 《太平御览》卷 920 引王隐《晋书》说,: “虞溥为鄱阳内史,劝励学业,为政严而不猛,宽裕简素。白乌 集郡庭,止于枣树,就执不动。” [9]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乌鸦成为一种孝鸟 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乌鸦的形象开始改变, 从神鸟向孝鸟 转变。《说文》曰:“乌,孝鸟也。” [10] 《孙氏瑞应图》说: “三足乌生,王者慈孝,天地则至。” [11] 《春秋原命苞》曰: “火流为乌,乌孝鸟,阳精天意,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12] 后来乌鸦作为“孝鸟”这一理念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中进一步得 到强化, 故事越来越丰富, 情节也越来越离奇。 《孝子传》 记载: “李陶交趾人,母终,陶居于墓侧,穷自治墓,不受邻人助,群 乌衔块,助成坟。” [13] 《异苑》则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 阳颜

乌,以纯孝著闻,后有群鸟衔鼓, 集颜所居之村, 乌口皆伤。 一境之内以为颜至孝,故慈乌来萃,衔鼓之兴,欲令聋者远 闻。” [14] 这时候乌鸦作为孝鸟被人们广为歌颂。晋成公绥《乌 赋序》云:“有孝鸟集玉之庐,乃喟尔叹曰:‘余无仁惠之德, 祥禽何为而至哉?夫乌之为瑞久矣。 '” [15] 孟郊诗云: “慈乌 不远飞,孝子念先归。”白居易《慈乌夜啼》则写道:“慈乌失 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 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昔有吴起者,母陨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 乌,鸟中之曾参。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把乌鸦在鸟中地位和曾参 在儒士中的地位相比附。

乌鸦从神鸟到孝鸟的转变, 反映出汉魏时期社会思潮和审美 心理的嬗变。在汉魏时代,孝道得以大力提倡。汉文帝开始设置 《孝经》博士,给研究《孝经》有成绩者以优厚的俸禄,给孝悌 者赐予布帛, 让他们在民间作为倡导孝行的榜样。 汉武帝独尊儒 术,将《孝经》作为对太子、诸王进行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形成 制度。汉平帝时《孝经》成为官定的教科书。东汉光武帝将举孝 廉作为通常补充官吏的主要途径,甚至直接以孝廉担任尚书郎、 郡守、国相等要职。 东汉诸帝要求天下人都讲诵 《孝经》 ,以《孝 经》师主持监试, 经常褒奖孝行卓著者, 以孝道作为王朝的国策。 在魏晋南北朝时,各王朝都将《孝经》立于学官,而广加传播。 同时在汉魏时期人们的审美心理、 审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正如 李泽厚所说:“从巫术神话、宗教脱身之后,以自然景物来作为 情感抒发的发端和寄托, 在以社会论政治哲学为主题的先秦, 先 是过渡到‘比德'的阶

段。 ”[16] 李泽厚进一步论述道: “山水 在这里不具备神话、巫术、宗教的内容,却有着确定的伦理道德 的含义。用山水比仁智,孔子之前就有;晚于孔子的更多。例如 荀子将水来和‘德'、 ‘义'、 ‘道'、‘勇'、‘志'等相比, 等等。所有这些比拟的特征,在于是伦理、道德的规范或范畴通 过理知的类比思考,而予以情感化、感受化。在这种比拟中,尽 量使得自然现象与伦理特性通过理知的确定认识, 来创造出他们 在情感上的相互对应关系。 ”[17]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 乌鸦因其 反哺的自然本性,被比附成孝行,就容易理解了。

三、宋元明清时期: 乌鸦变成为恶鸟

从宋代到今天, 乌鸦的形象又一次发生变化, 从“孝鸟”变 成恶鸟, 在人们心中地位可谓一落千丈。 其实在宋朝这种变化已 经初露端倪。 《容斋随笔》 记载: “北人以乌声为喜, 鹊声为非。 南人闻鹊躁则喜,闻 (下转第 16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