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 学习在超声中用振幅极值法则测量声速的方法;
2. 掌握相关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的使用知识 【实验仪器】
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附数字频率计)、SW—1型号声速测量仪、同轴电缆。
图1 实验仪器实物图
【实验原理】
图2 声速测量实验原理图 声速是一描述声媒介中转播快慢的一个物理量,那么声音既然是波,就有固定的频率和波长。声速可以利用关系式v测得。声波频率可用频率计直接测量,声波波长的测量则采用振幅极值法去测量。其原理为,由发射器(声源)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经空气传播到相距一定距离的接收器,如果发射面与接受面垂直,这样在发射面与接受面之间形成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多次叠加,当发射面与接收面之间的距离L为/2 的整数倍时,空气中形成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驻波振幅达到列极大,同时接收面上声压波腹也相应达到极大值。因此,在保持声源的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发射器与接受器之间的距离L,
则在一系列特定距离位置上,出现接受器处声压振幅为极大值的位置L1、L2、L3、。。。。而相邻两次极大值的间距离应满足下式:
Ln1Ln2 (1)
则
v2(Ln1Ln) (2)
注:该实验还可用相位比较法测量声波波长,由波动原理可知,若发射面与接受面距离为L,则发射处的波与接收处的波的相位差为:
2L (3)
当形成稳定驻波时
Ln2
则:
n (4)
实验时通过改变L,用利萨如图形理论,观察的变化,当相位改变一个时,相应L改变半个波长2,由此可求出波长。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调制测试系统
按图2连接电路,将两换能器的距离调整到大约5 cm左右,然后调节谐振频率(20~10KHz,因换能器而异),直到示波器上的电压信号达到最大值。 2. 用振幅极值法测量声波波长
调节示波器,直到荧光屏上显示稳定的波形,然后连续调节接收器A2到发射器A1的距离。测出相继产生10个极大值的位置Xi,用逐差法测算出波长。 3. 用测量公式求出声速
vv01tT0
v0331.45m/s
T0=273.15K tC (室温)
把以上结果与测量值比较,估算不确定度,并进行实验分析。
【数据记录及处理】 N Xi 1 2 3 4 5 6 7 8 9 10
【思考题】
1. 换能器的反射面与发射面过小,或不垂直会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2. 低频信号发生器,换能器,示波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他们是如何完成实验流程的?
3. 能否设计出另外一套声速测量实验? 4. 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