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与管理 NeW TechnolotdeS and Produ 2 ! Q:! ! 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 孟令子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产学研;发展;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 作。导致了产学研合作目标短期化现象, 状 产业化水平不高,集成创新更少,使得科 近年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成绩显著, 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程度不够。 据统计,仅2013年上半年全省就实现科 4产学研合作利益保障体系和制度不 技成果转化296项,签约额8.3亿元,投 健全。我省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普遍对可 资额61.18亿元。产学研合作中,企业逐 能存在的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估计不 渐起到了主体作用,高校逐渐突显了引领 足,加之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失信 作用。 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科技服务业发展落 高校逐渐突显的引领作用哈工大为 后以及共同投入、成果分享、风险分担的 例。2010年,哈工大以“校企共建”模 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导致产学研合作 式在松北科技创新城开展了产学研基地建 无法顺利开展。 设,该基地涵盖了节能减排、复合材料、 5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引导作用仍 土木、环保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4 需加强。一是政府部门在我省产学研合作 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个,国家重点发 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多。如签约成 展产业化项目1O个,军转民产业化平台 果有多少,招商引资有多少,往往忽视了 2个,目前,该基地为黑龙江省吸引海内 对项目的前期调研、组织培育以及后续的 外资本投入约3O.7亿元,创生了智能电力、 跟踪问效,这就导致各种形式的对接工作 同和精光、海天质控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 做了很多,却无法取得实效。二是政府协 促进了九洲、博实两家高科技企业上市, 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专院校科研 支撑的相关产品为我省企业带来新增工业 模式的转型,科研院所的机制体制创新, 产值超过210亿元。 科技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省科技协 二、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 同创新体系构建都需政府进一步发挥作 一、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围绕产业技术路线进 行重大项目合作和长期的跟踪研究。解决 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共性技 术,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3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为产学研合作 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对高校、科研院所的 机制体制创新,提升其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鼓 励科研机构创办经济实体。加快推进科研 机构分类改革。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 人员进入企业兼职,对在市场中创新、创 业的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给予适当的股权、 奖金和制度激励,促使高校、科研院所出 台相应的管理制度。针对设立的研发机构 出台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其真正在 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产学研合作 创造良好氛围。 4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深入产学研合 作的过程化服务。整合全省科技资源的基 础上,要进一步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 的各类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业繁荣可以在 组织协调、科技成果评估、技术产权交易 等产学研合作的各环节发挥推动作用。针 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可有效整合人才、技 术、设备等资源,可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不足的短板提供智力支撑,帮助企业了 解、运用政策法规和科技资源,提升自主 创新意识。 ’ 5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推动科技创新 工作取得实效。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工作 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 特点,开展各种专题性交流洽谈对接活动, 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对企业技术需求和招 标科技成果做好系统诊断,避免无效对接。 在各类计划项目管理上,进一步加强企业 诚信管理及配套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各类 计划项目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强项 目全过程管理。探索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 新模式、新思路,促使科技人员深入企业 线,了解黑龙江企业真实生态环境。进 而开展相关科技创新活动,针对该模式可 设置专项资金加以扶持。 一要问题 用。 1科技与经济没有实现有机结合。目 前我省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 善。一是教育体系传统学术研究为主导的 科研模式阻碍了创新创造的活力,并未遵 循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二是科研机构的 体制、机制矛盾仍然突出,导致其研究成 果要么几乎都锁在档案室没有用,要么就 是觉得企业的研发水平低,不愿意与其开 展合作,产业化意愿并不强烈。 2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有所欠 缺。这里主要存在五方面问题,一是企业 觉得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发的东西脱离 实际,无法实现产业化。二是企业无法对 成果进行有效甄别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 前景。三是受企业自身能力局限,因专业 素质不足使其无法准确表达产学研合作的 主观意愿。四是企业往往倾向于拿来就可 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而不愿 承担技术研发产生的风险。五是企业承载 能力较弱,使得许多省内的大项目、好项 目无法在本省落地。 3产学研合作缺少产业技术层面合 作。目前我省大多数产学研合作还是以企 业向大学、研究机构一对一委托的临时合 作居多,少有围绕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 三、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对 策 1明确中长期目标,统筹协调共谋发 展之路。政府应着眼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和全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黑龙江 资源优势与比较优势,充分调动产业各层 面的参谋作用,谋划好黑龙江中长期科技 发展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 鼓励和引导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 规划及自身优势确定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 方向,通过规划来明确黑龙江中长期发展 方向和目标,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核心 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总体需求和供给趋 于一致,形成科技对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的 有力支撑。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 参与产学研活动。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法 规进一步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激励企 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 研院所互动、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技 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创 新战略联盟。必要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 支持,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前沿技术、 关键技术嵌入到地方产业中。引导企业在 合作中摆脱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窘境, 参考文献 [1】宋健,陈士俊.国外产学研政策的经 验及启示Ⅱ1.现代管理科学,2008(O7): 36-38. [2】范英俊.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对策研 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