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4期 2012年8月 电力与能源 311 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看全球 环境治理和中国环境外交 于宏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200233) 摘 要:全球环境问题是综合性问题,与人口、技术、观念和经济发展均有关,但在当今主要是国际政治问题。 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根源是国际社会的无状态和不平等性。国际体系的无状态导致国家在落后时 采取赶超型发展战略,赶超必然导致发展的扭曲和不均衡,扭曲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2012 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里约+20峰会,在总结绿色发展经验和创新可持续制度的基础上,凝聚全球政治共识, 促进治理创新。中国正在通过积极的环境外交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绿 色增长。 关键词:外交;可持续发展;里约峰会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Rio+2O进程评估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81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2095—1256(2012)04—0311—05 Towards a Balanced Relation in Rio+20: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China’S Environnhental Diplomacy Yu Hong .yuan(Shanghai Institut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Shanghai 200233,China) 近年来,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 球环境治理向前发展。 安全等问题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已经超越了国家 和地区的界限,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可 l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 持续发展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再次成为全人类共 全球环境治理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 同关心的焦点。 运动兴起。1990年联合国大会讨论环境和经济 1992年里约及2002年约翰内斯堡两次可持 发展问题,在联合国大会44/228号决议指出:“严 续发展全球峰会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纲领, 重关切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 并促成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计划。2012年6 发展地生产和消费方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这种 月举行的里约2O周年峰会,在总结绿色发展经验 生产和消费方式口lJ,’。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 和创新可持续制度的基础上,为凝聚共识、促进治 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了环境与发展大会,180多 理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做出了努力。国际环境问 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O多个国际组织和团体的代 题事关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各国的经济 表、包括103位国家元首或首脑出席了会议。 社会和人的安全,各国都把环境外交放在比较重 会议提出“各国在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 要的议事日程上。 是相互依赖的,应按照联合国的有关决议,采取适 国际环境问题也关系到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 当方法解决一切环境争端”l2]。会议之后,全球环 中的位置和作用,随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成长 境治理的理念对世界资源配置、国际贸易、国际资 与发展,国际环境合作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重 本流动、技术创新以及国际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要组成部分,中国现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 进入新千年后,全球环境问题引发了更多地关注。 领域的环境保护体系。在这次里约+2o联合国 各国认为,缺乏一个权威的国际环境机构和松散 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国通过积极有效地环境外 的国际环境安全体系,是造成全球环境无序状态 交,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了全 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环境安全体系迫切需要不 - 312 于宏源: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看全球环境治理和中国环境外交 断改革和完善。 2002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世界 式、疾病风险的减少和消失等,但是会议主要讨论 聚焦两大主题,一是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 下的绿色经济,二是可持续发展的机构性框架。 其中前一个主题的内容,是力图通过发展绿色经 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进一步消除贫 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作为一次全球性 可持续发展的盛会,在制度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了 一系列成果,特别是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 施计划》。 困、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及保护和 管理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 《实施计划》专门论述了制度建设问题,提出 、非部门和国际组织为强化可持续发展 制度建设所应承担的责任,呼吁各国批准一系列 重要的环境协定,建立与非部门之间广 2全球环境治理的实质是南北冲突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 泛参与的“伙伴关系”,促进现有联合国机构的协 调和合作等,这些都是《21世纪议程》中没有的新 内容。wSSD可以看作是国际环境安全体系改 革的一个起点,遗憾的是会议的效果还不够理想, 国际环境安全体系改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还在不断恶化。全世界 共有7O亿人,大约有1/5的人口,即14亿人,生 处置不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 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 发展构成的种种现实威胁。全球环境安全体系涵 盖气候变化、水环境危机、贸易与环境等诸多方 面,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紧张等生态 环境问题影响广泛,遍及全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 活在贫困线之下,15亿人没用使用电,25亿人没 有厕所可用,大约1o亿人每天都在挨饿,全球物 种有1/3正在发生变异,而另外1/3逐渐消亡[3]。 响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甚至生活方式等各个 方面。 首先,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超越意识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没有解决贫苦和环 境问题,反而使这些问题更加棘手,到2050年全 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的行 形态性、公益性、整体关联性、严重挑战性等特征, 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极为广泛而又深远的影 响。西方2000年前后就开始研究环境问题及其 恶化对国际安全和主权的影响,包括环境问题与 动,我们的后代将无法拥有一个可宜居得地球。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生 态恶化、环境污染趋势未能得到根本扭转,可持续 发展战略执行力不足,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困 难重重。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资金 地区冲突、环境退化与生态环境难民、边界纠纷与 生态环境问题、军事领域的环境问题、军事手段用 于解决环境安全问题、生态环境、国家环 境安全、全球环境安全等,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对 传统安全构成了一种新的安全威胁。 全球环境这个问题,引发了当代国家主权的 不足、技术手段缺乏、能力建设薄弱等困难,国际 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危机、自然灾害 等挑战,进一步加重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负担。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正在 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十分突出,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面临更为复杂的 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联合国副秘书长和“里约+2O”峰会秘书长沙 调整,主权国家作为最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在面对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承担着主要的责任。然而由于环境问题的全球 化,就必须共同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各种国际机 制的作用,通过主权让渡和主权干涉的形式,对国 家主权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就构成了对传统国家 主权的严峻挑战。 祖康指出:“可持续发展已经不是一个选择!它是 所有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分享宜居的唯一途径。 其次,几乎所有的国际环境条约都说明,环境 外交就是各国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最大的国家利 益,即在世界有限的资源及环境容量中获得较大 的份额。事实上,从《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关 于耗损臭氧层物质的削减,到《巴塞尔公约》关于 危险废物的处置,再到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减 ‘里约+2O’峰会为我们这代人提供了选择这个途 径的机会_4]。”因此,2012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 “里约+20”峰会虽然也讨论了其他一些问题,例 如食品安全、海洋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 职业、社会事务、能源、水、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 于宏源: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看全球环境治理和中国环境外交 313 排CO 等温室气体的谈判,都涉及到各国对有限 全球环境容量的合理分配。 再次,西方主导的全球环境治理对国际经济 “和谐世界”的理念,指出“和谐世界”思想要求建 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社会,使人类与地球和 睦相处,要求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全球的自然生 体系起到重要影响,其中不公平因素对全球资源 分配和利用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环境秩序只能 在艰难中前行。自然资源虽然是各国自然赋予 态环境,合理开发和使用全球资源,使人与自然友 好相处,可持续发展 ],又指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 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l_7]。-胡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和谐世界的理 念基础上,非传统安全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战 略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国际支撑。 的,但是一个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取决 于它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实力强大的国家不仅有能力取得更多的自然 资源,还可以利用经贸手段甚至武力的方法,从其 他国家获得它们所需要的资源。当今,只占世界 人口20 的发达国家,消耗了全球80 的资源。 霸权意识、单边行动、南北分歧、环境资源的公共 性、全球环境管理中的市场失灵与失灵,都对 全球、多边或双边环境国际合作产生了不同程度 的消极影响。国际环境机制的相对“软弱”、污染 转嫁、援助有限如“杯水车薪”甚至“口惠而实不 至”、绿色壁垒、北北明争暗斗,特别是南北鸿沟难 以逾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当前最迫切的 是发展经济解决温饱与问题;更关注如包括水污 染等国内环境问题,发达国家更关注全球性环境 问题,如气候变化等。因此南北双方对全球环境 问题的根源与历史责任、对环境与发展的优先度 抉择、对环境与主权、对环境保护的实现途径等均 存在分歧,而且由于发展不平衡,出于国家环境利 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或者受外交利益的影响,南 方内部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富裕小国和大量落 后的中小国家在一些重大环境问题上的观点甚至 立场开始出现分化。一个国家的环境外交策略取 决于该国的发展战略与外交工作的整体战略,国 际共同利益只能处在兼顾的地位。世界环境资源 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南北在全球环境问题上 的巨大分歧,国际环境机制的相对“空洞”和“软 弱”,世界环境管理的失灵与市场失灵,加上 世界环境外交的专业化、全球化、复杂化、政治化, 导致世界环境外交的必要性,同时环境外交也注 定是复杂的艰难的工作。 3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中国一贯真诚地履行自己所参加的全球环境 治理,并在国际环境中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 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有识之士的共识E 。 2005年在联合国讲台上明确提出了 十七大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赋予了新内涵,十七大报告要求“统筹兼顾” 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兼顾传统与非 传统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其中很多非传统领域 问题如能源和环境外等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经济 转型、生态文明和包容性增长等方面,是“又好又 快发展”的外部条件r8]。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温家 宝已经在各种重要国际会议上系统阐述了国际环 境合作立场(见表1)。 表1 中国领导人系统阐述国际环境合作立场的重要讲话 时间 场合 发表者 讲话题目 2005正 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 携手开创未来 7月 家对话会 推动合作共赢 2007焦 携手合作 共同 11月 东亚峰会 创造可持续发展 的未来 在经济大国能源 2008焦 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 安全和气候变化 7月 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 领导人会议上的 讲话 2008焦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 加强国际技术合 1月 发与转让高级别研 作积极应对气 讨会 候变化 2009焦 9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 化挑战 携手应对气候变 2009钲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 凝聚共识加强合 12月 议领导人会议 作推进应对气候 变化历史进程 2012正 联合国里约+2O可 共同谱写人类可 6月 持续发展峰会 持续发展新篇章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环境 资源大国,中国高度重视环境外交,将环境保 护作为一个重要外交活动内容之一。在多边和双 边环境外交方面,中国从维护国家环境权益、履行 国际义务、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目的出发,加入了 20项多边环境公约。例如臭氧层蒙特利尔议定 书,议定书的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维也纳公 314 于宏源: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看全球环境治理和中国环境外交 约/蒙特利尔议定书、巴塞尔公约/责任与赔偿议 共同参与、求同存异的新秩序,这种新秩序也有利 定书、海洋全球行动计划。在议定书谈判过程中, 于我国环境外交的发展。随着新秩序的推进,环 中国为其中的资金机制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境外交主体将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将更多地参与 在中国的倡导下,最终成立了多边基金。中国在 在国际环境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共同践行可持续 积极加入多边公约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性多 发展,形成互利共赢局面。发展中国家面对环境 边环境外交与合作,如APEC环境保护中心、东 问题国际合作中的冲突,应该有更广的视野、更多 北亚环境合作、东亚海和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等。 表2中国参与建设的国际环境规范 中国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多边基 国际文件 中国的贡献 关注点 金等许多环境保护多边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联合国人类 环境会议的 1972年周恩来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 派代表参加会议。 言》是这次会议的主要 在全球环境基金的试运行期,中国就争取到6个 报告 成果。 基金项目,利用全球环境基金5 461万美元,所占 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 份额在所有受援国中居首位。进入正式运行期 发展宣言》,内容包括各 1992年出 国有责任确保在本国境 后,中国获批准实施的项目有8个,利用全球环境 联合国环境 席了联合国里约环境 内开展的一切活动不会 基金共计12 642万美元。 与发展会议 与发展大会,提出了 损害别国的环境;环境保 的报告 解决世界环境和发展 护构成“发展进程中的一 在相关公约的谈判过程中,中国始终为加强 问题的主张,并得到 个组成部分”;发展中国 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做出努力。1991 采纳。 家、尤其是最穷国家和 “环境方面最薄弱的国 年北京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级会议上,中 家”的需要应得到重视。 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就环境保护形成了共同立 2000年江 在2000年的联合国千年 联合国千年 在联合国发表“让我 首脑会议上,189个成员 场,并通过了《北京宣言》。在历次多边和双边环 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 国通过了《联合国千年宣 境外交谈判中,尤其是在里约环发大会和可持续 且目 好的世界”的重要 言》,承诺在2Ol5年前实 讲话 现八个千年发展目标。 发展首脑会议上,中国坚持了国际社会既定的“共 《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 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重申了发达国家对保护 声明》是各国做出的 环境负有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义务,理应率先行 联合国可持 2002年 含有对全球可持续发展 续发展问题 动起来,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贡献,维护了广大发 世界首脑会 发表关于国际可持续 时间表的政治宣言优先事项的具体目标和 发展合作的主张。它 展中国家的发展权。20世纪7O年代以来,中国 议的报告 。 明确号召各国采取切实 的多边主义行动,力求实 参与了几乎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制度和规范的制定 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见表2),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领域。 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 环境外交的开展必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承 可持续发展 中国承办的2008年 峻挑战和重大紧迫任务; 认地球承载力有限,人类的发展必须控制在地球 北京宣言 亚欧会议为人类可持 认识到经济发展、社会进 续发展勾画的蓝图。 步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 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二是承认地球的整体性和相 发展的三大支柱,三者相 互依存性,加强国际合作是确保全球环境安全的 互依存、相辅相成。 唯一出路。在环境外交中,各方利益的关系不是 的策略、更强的信心,在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 零和关系,处理得好完全可以实现全赢的局面,处 任”原则的基础上寻求与开展互利共赢的国际环 理不好也可能出现全输的结果,因此全球资源和 境合作。里约+20会议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可对 环境容量的公平和合理分配,是今后世界各国环 环境外交的作用抱以过高的期待,发达国家承诺 境外交面临的困难问题。随着中国等新兴发展中 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可能是靠不住的,发展中国 国家的崛起,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机 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怨天尤人、束手待毙、无所 制建设的主导权得到了加强,在规则的制定中得 作为的做法和想法是不可取的,最根本的出路就 到更多的话语权,对于提升联合国环境署的能力, 是发展自己。 提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实际运作职能, 都是非常有利的。 4 结语 环境外交与全球治理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巴西总统罗塞夫认为里约+20的两个主要 相互联系与影响,国际环境秩序的建立需要创建 推动力量是中国和巴西。中国已经是全球绿色增 于宏源: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看全球环境治理和中国环境外交 315 新型超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耗尽后仍可发电 据《中国科学报))2012年8月2日报道:哈佛大学材料科学家通过采用低温运行和使用纳米结构 氧化钒作为阳极材料,研发出一种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既可发电,也可以存储电化学能量,即使氢燃料耗 尽仍可持续运行一段时间。研究人员认为,理论上这种氢燃料电池可用于小尺寸便携式设备,如无人机,因为额外提升 储存能量,可以显著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薄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传统上使用铂做电极,电池在电化学反应停止之前,只能发电约t5 S。新的固体氧化物燃 料电池使用铂和氧化钒双层阳极,在没有燃料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运行的时间超过14倍(3分3O秒,电流密度为 0.2 mA/cm )。研究人员将在2年内进行应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