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南—富宁微细浸染型金矿分类及代表性矿床

广南—富宁微细浸染型金矿分类及代表性矿床

来源:爱go旅游网
广南—富宁微细浸染型金矿分类及代表性矿床

王迎春;张小兵;秦辉

【摘 要】滇东南广南—富宁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可划分为3种类型: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面型、大陆溢流玄武岩(P2β)型、浊积岩系(T1-T2)断裂破碎带型.选择并介绍代表性矿床,总结其成矿必要条件和找矿标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13(032)003 【总页数】5页(P259-263)

【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三种典型类型;成矿条件;找矿标志;云南广南—富宁区 【作 者】王迎春;张小兵;秦辉

【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十支队,云南昆明650111;武警黄金第十支队,云南昆明650111;武警黄金第十支队,云南昆明65011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618.51

云南东南部广南—富宁地区已查明金矿床(点)31 处(广南16 处、富宁15 处)。其中大型3 处(广南老寨湾、堂上、底圩),中型3 处(富宁那能、者桑,广南那苏),通常按岩金矿床工业类型划分方法归入微细浸染型,但针对性不强,控矿规律总结粗略。笔者尝试根据金矿床(点)产出、沉积建造、岩浆岩等有利成矿地质背景与控矿、容矿构造关系进行分类。

1 成矿地质背景

广南—富宁地区属滇黔桂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北、西、东三面分别被开远—平塘、文山—麻栗坡、广南—那坡三条断裂围限,属扬子陆块区(Ⅰ级)上扬子陆块(Ⅱ级)内Ⅲ级单元南盘江—右江前陆盆地(三叠纪)。受其逆冲推覆构造变形带控制,产出一系列向北凸出的弧形逆冲推覆向北陡倾断裂;该区金矿床的形成与产出,与印支期前陆逆冲—推覆变形构造阶段的构造—地质流体作用叠加改造密切相关;Au 矿床及Sb (Au)矿床均受控于逆冲—推覆构造中,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 2 金矿类型

2.1 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面型

成矿赋存地质背景为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面,经历长期造陆剥蚀作用,现今多以形成面状硅化带存在。有利成矿的构造样式则为由早古生代盖层构成的“古隆起”,并叠加断裂带复合部位,断裂带多形成硅化破碎带产出,矿化蚀变以硫化物为主,金、锑伴生。含矿岩石建造为下奥陶统、下泥盆统碎屑岩,矿(化)层基底为上寒武统碳酸盐岩形成的古喀斯特。此类金矿在滇东南地区找矿前景较好,典型金矿有广南老寨湾、细掌沟金矿。

此外,海西期假整合面也应予以关注。在与广南相邻的砚山—丘北地区,该假整合面金矿化有较大规模。

老寨湾金矿区分为椿树湾、袁家坪2 个矿段(图1)。 (1)赋矿层位与控矿构造

金矿体产于那洒破背斜北翼或倾伏端、加里东不整合面(D1ps/O1s)之上的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附近辉绿岩脉、硅化岩带及断裂破碎带三者重合叠加部位,少数产于辉绿岩体内外接触带和构造角砾岩中。矿区以F3 为界见两个单斜构造,底部为加里东期基底隆起。 (2)矿体与围岩蚀变

椿树湾矿段圈定6 个矿体,V3 为主矿体,似层状产出,局部出现膨大、分枝复合现象,走向长450m,控制最大斜深1 100 m。平均垂厚11.99m,平均金品位1.78 × 10-6,V3-1为隐伏矿体,似层状,走向长240m,倾向延伸210m,平均垂厚3.99m,平均金品位1.47 ×10-6。

金矿化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以硅化为主,次为褐(黄)铁矿化、辉锑矿化及碳酸盐化,其中褐铁矿化分布于氧化带。 (3)成矿作用

在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及逆冲—推覆变形构造作用强烈影响下,成矿流体经主断裂通道向区域应力集中区(文山—那洒—富宁弧形构造带弧顶位置)运移。同时不断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组分。当含矿热液沿F7 断裂和加里东期不整合界面,遇到坡松冲组石英砂岩顶部的泥质粉砂岩及坡脚组泥岩的阻隔作用,以及温压降低及介质条件变化,含矿热液与下部的石英砂岩发生交代蚀变,导致热液中含金矿物沉淀,并聚集于各级断裂周围形成工业矿体。

1∶20 万、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有浓集中心较明显的化探异常,且Au、Sb、As、Hg 套合性较好。

图1 老寨湾金矿区地质简图(据王明聪等,2011)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Laozhaiwan Au Orefield 2.2 大陆溢流玄武岩(P2β)型

薛步高将产在玄武岩(P2β)及其上覆龙潭组玄武熔岩、火山碎屑岩中的金矿,命名为“玄武岩金矿”。广南—富宁属活动性较强的海槽区,玄武岩(P2β)分布不连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与上二叠统玄武岩或火山碎屑岩之间的不整合界面所形成的背斜褶皱区域,具备金、锑成矿条件,含矿层位为上二叠统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此类金矿有广南底圩金矿、堂上金矿、斗月金矿。其中,堂上金矿为该区玄武岩型金矿主要代表(图2)。

(1)赋矿层位与控矿构造

堂上金矿划分4 个矿段,其中赛鸭(占总储量87.27%)与野猪冲两矿段(占总储量0.93%)为板纳组碎屑岩赋存的类卡林型金矿。波担山矿段与安龙山矿段(P2dc 大厂层赋矿),同属玄武岩型金矿,龙潭组与玄武岩组接触带赋矿,占堂上金矿总储量1.34%。

NE 向平寨—者纳逆断层(F4)、NW 向洛里断层(F3)、NEE 向堂上断层(F5),交汇于NEE 向石山背斜东段南翼,为主要储矿空间,断裂控制矿脉,层间破碎带控制顺层、似层状矿体的产出。 (2)矿体与围岩蚀变

龙潭组内赋存一条主矿体,长550m,厚11.36m,Au 品位0.64g/t;龙潭组 与玄武岩组接触带赋存2 条矿体,长540 ~550 m,厚3.72 ~6.67m,Au 品位0.59g/t ~0.72g/t; 玄武熔岩含16 条矿体,主矿体呈似层状,为波担山矿段最大矿体,长550m,厚26.9m,Au 品位0.58g/t;大厂层含5 个顺层扁豆状矿体,Au 品位0.83g/t。矿化带垂深50m±,氧化矿石储量占总储量50.2%。

上述不同层位、不同岩性金矿体的围岩蚀变,均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辉锑矿化,并以前三者为主。

图2 堂上金矿区地质简图(据薛步高,2007)Fig.2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angshang Au Orefield (3)化探异常

堂上金矿于2003 年开展1∶2.5 万次生晕化探,在板纳组(T2b)、龙潭组、玄武岩组圈定的异常组合为Au、As、Sb、Hg。 (4)成矿必要条件

海西构造期(Pz2)峨嵋山大陆溢流玄武岩(P2β)与其前栖霞组—茅口组(P1q-m)灰岩、大厂层(P2dc)硅质岩、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和其后那梭—长兴组(P2c)凝灰

质粉砂岩夹炭质砂岩等之间,存在古岩溶风化面、假整合间断界面,并出现挤压破碎断裂构造,伴有硅化、褐(黄)铁矿化、辉锑矿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等中—低温(<400℃)蚀变作用。

经1∶20 万或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存在Au、Sb、As、Hg 组合异常。 2.3 浊积岩系(T1—T2)断裂破碎带型

此类金矿赋矿层位为下、中三叠统浊流相碎屑岩,金矿(化)主要产于断裂破碎带中,以硅化蚀变较强为特征,无硅化破碎带则矿化消失,矿(化)体氧化深度不大,表生富集明显。该类金矿有富宁那能金矿、广南洒拉冲金矿。

那能金矿床属典型浊积岩系(T1—T2)断裂破碎带型金矿,平均金品位1.14 ×10-6,矿床规模接近大型(图3)。 (1)赋矿层位与控矿构造

那能金矿构造格架由3 条近东西向断裂(F1、F2、F3)及一些北西向(少量北东向)断层组成。近东西向断裂为向北陡倾正断层(张性),为主要控矿构造(与F1 有关的推覆背斜有明显的控矿作用);北西断裂主要为平移走滑(扭性),属成矿期后破矿构造,明显切断并破坏矿体(带)的连续性。板纳组第三段(T2bn3)是矿区主要金矿化部位。 (2)矿体与围岩蚀变

那能金矿床受强应变挤压破碎构造蚀变带控制,划分为平嘛、八毛、金峰山、那丫、碗达、平东、普介、岩岭等八个矿段,主矿体有金峰山矿段Ⅴ号矿体、平嘛矿段Ⅶ号矿体、普介矿段Ⅰ号矿体、岩岭矿段矿体。金峰山矿段Ⅴ号矿体工程控制长740m,平均厚度26.28m,平均金品位1.16 ×10-6。平嘛矿段Ⅶ号矿体工程控制长875m,平均厚度13.14m,平均金品位1.42 ×10-6。普介矿段Ⅰ号矿体呈陡倾复合脉状,走向近东西(110° ~290°)、倾向 NNE、倾角70°,工程控制矿体长度824m,控制矿体最大垂深20m,平均厚度7.31m,平均金品位1.08×10-6。岩岭矿段圈定1 条矿体,工程控制矿体长600m,平均厚12.2m,平均金品位

1.10×10-6,控制斜深210m。

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中低温硅化、粘土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毒砂化、锑化等,其中硅化、褐铁矿化、粘土化蚀变与金矿化呈正相关。 (3)成矿作用

受印支期(T3)逆冲—推覆褶—断构造控制的逆冲—推覆断裂作用伴随,成矿热流体经主干断裂通道进入次级断裂网络渗流循环运移。一方面不断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组分,同时发生热液—围岩相互作用,而产生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随着温压降低及介质条件变化,导致热液中含金矿物沉淀,并聚集于各级断裂周围成矿。断裂网络分布范围限制了矿带向外扩张,而为矿带边界,同时也提供运矿及容矿构造,使其初步富集。脆性逆冲推覆断裂构造,既是深部含矿热液运移通道和导矿构造,同时又是容矿构造,矿体明显地具有多种蚀变叠加特征。

依据近矿围岩蚀变类型和成矿构造环境综合推断,应属远程构造—地质流体成矿机制,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建造水、大气水为主的混合型,中—低温,成矿时代晚于中三叠世。1∶20 万或大比例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中,有显著As、Sb、Hg 、Au 组合异常,浓集中心。

图3 富宁那能金矿区地质简图(据吕世琨等,2003)Fig.3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Naneng Au Orefield,Funing 3 金矿类型划分意义

(1)本文依据地质构造背景及历史演变特征,划分的金矿类型中,不同金矿类型具有各不相同的地质构造动力环境,但都造成成矿物质(Au)的初步富集,为其后的金矿成矿奠定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2)文中涉及的金矿类型均是在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流体作用下,发生在前陆盆地逆冲—推覆变形构造带内、受构造—地质流体控制的、由改造富集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3)这些金矿类型均属于受基底—盖层间断界面产生的挤压断裂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滇东南前陆盆地逆冲—推覆变形构造带内,由南而北构成老寨湾式、那能式、堂上金矿床,在形成与产出时、空上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对区域上不同金矿类型预测和找矿靶区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4)老寨湾式、那能式、堂上式金矿类型演变与分布特性,共同反映、构成华南成矿省金矿床的成矿系列。

(5)本文所划分的3 种金矿类型,金的赋存状态均属微细粒金,与美国典型卡林型金矿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故统称为类卡林型金矿。

本文得到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杨心宜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参 考 文 献

【相关文献】

[1]杨昌华等.2006. 广南堂上金矿多种金矿化的发现. [J]. 云南地质,25 (3):286 ~290. [2]王明聪等.2011. 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地质与勘探,47 (2):261 ~266.

[3]薛步高. 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J]. 云南地质,2008,27 (3):261 ~277. [4]吕世琨等.2003. 滇东南那能金矿带之断裂控矿. [J]. 云南地质,22 (1):47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