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溶解度曲线

来源:爱go旅游网
黄川中学九年级化学 溶解度曲线 学案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孙振旗 审核人: 黄华 学生姓名 班级

目标:1、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学会解有关溶解度曲线的相关问题。 一、看教材36~37页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NaCl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说明________℃时________g的NaCl溶解在________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由此可知在20℃时________g的NaCl溶解在25g的水中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 2、在绘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A点表示对应温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 (2)B点为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对应温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3)C点为曲线下方任意的一点表示对应温度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如右图所示,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m表示在t℃时,A和B的溶解度相度相等且都为ag. 5、气态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成________比。

6、看教材37页图9 – 12及图9 – 13可知 (1)大多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如________。 三、例题精讲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你能读出的信息有:(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降温至t1℃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2℃时将60克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P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案

1、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在4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较(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2、如右图所示是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t1℃时,N的溶解度比M大 B、M的溶解度比N的溶解度大

C、温度从t1℃升高到t3℃时,一定量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增大

D、N中含有少量M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N 3、如图所示,A、B、C分别表示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A、B、C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时,A、B、C饱和溶液各Wg,冷却至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