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2014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3-2014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3-2014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2013秋•兴义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s﹣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s﹣t图象中,t1时刻v1>v2

C. 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物体3和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位移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线通过位移的大小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在位移时间图线中,通过物体位移增加还是减小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在速度时间图线中,通过速度的正负值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 解答: 解:A、位移时间图线是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故A错误.

B、位移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图线1在t1时刻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则v1>v2.故B正确.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4的位移大于3的位移,时间相等,则4的平均速度大于3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在位移时间图线中,在t2时刻,位移减小,则运动反向,在速度时间图线中,在t4时刻,速度减小,但方向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中s﹣t图象与v﹣t图象形状相同,但物理意义不同,关键根据斜率的物理意义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3分)(2013秋•兴庆区校级期末)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 A.

B.

C.

D.

考点: 力的合成. 专题: 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 设两个力分别为F1和F2,根据已知条件并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列式分析即可. 解答: 解:两力同向时,有:F1+F2=a; 两力反向时,有:F1﹣F2=b; 解得:F1=

,F2=

两个力垂直时,有:F=

解得:F=;

故选:B. 点评: 本题关键是先假设出两个分力,然后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出两个分力,最后再得到合力F. 3.(3分)(2012•金山区一模)如图所示是给墙壁粉刷涂料用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粘有涂料的涂料滚沿墙壁上下缓缓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上.撑竿的重力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设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F1,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F2,则( )

A. C.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F1增大,F2减小 B. F1增大,F2增大

F1减小,F2减小 D. F1减小,F2增大

分析: 将研究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F2,转换为研究墙壁对涂料滚的压力F2',对涂料滚受力分析可得各力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角度变化来研究各力变化. 解答: 解:对涂料滚受力分析如图: 有G=F1•cosα F2′=G•tanα

由于α变小,则F1减小,F2'减小.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2=F2',故F2减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共点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以及牛顿第三定律,难度较小,为基础题. 4.(3分)(2013•甘肃一模)如图所示,一只半球形碗倒扣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的蚂蚁只有在离桌面高度大于或等于蚁和碗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时,才能停在碗上.那么蚂

A.

B.

C.

D.

考点: 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 摩擦力专题. 分析: 蚂蚁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求出蚂蚁和碗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答: 解:蚂蚁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有:f=mgsinθ=μN=μmgcosθ 而cosθ=

0.8.所以μ=

=tanθ=.故最大静摩擦力为:f=μmgcosθ=

故选: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 5.(3分)(2014秋•南康市校级月考)小明同学为感受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他用手托着书使它做下述各种情况的运动,那么,书对手的作用力最大的情况是( ) A. 向下的匀加速运动 B. 向上的匀减速运动

C. 向左的匀速运动 D. 向右的匀减速运动

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手托着书运动时,书受到重力和手对书的作用力,根据运动状态,判断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分析哪种情况下手对书的作用力最大.

解答: 解:向下的匀加速运动或向上的匀减速运动时,书的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手对书的作用力小于书的重力;向左的匀速运动时,手对书的作用力等于书的重力;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时,加速度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手对书的作用力大于书的重力.所以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时,手对书的作用力最大. 故选:D 点评: 本题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应用,根据加速度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手对书的作用力与重力的关系. 6.(3分)(2011•西湖区校级三模)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 各垫圈( )

﹣):(2﹣)

考点: 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 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

解答: 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 C、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则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 7.(3分)(2013•安新县校级模拟)下面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相互作用时,先产生作用力,后产生反作用力

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合力为零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 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

C.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仍等于车拉马的力

考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相同,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解答: 解:A、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故A错误;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合成,故B错误;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

D、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 故选:ABC. 点评: 考查牛顿第三定律及其理解.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与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抵消,分别作用在各自的物体上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8.(3分)(2012•江西校级三模)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半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和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 隔离对B分析,根据合力为零,求出A对B的弹力,墙壁对B的弹力,再对整体分析,求出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答: 解:对B物体受力如右上图,根据合力等于0,运用合成法得,墙壁对B的弹力N1=mgtanα,A对B的弹力

.则B物体对A的压力大于mg.

A.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B.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m)g C. B物体对A物体的压力小于Mg D. A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可能大于Mg

对整体分析得,地面的支持力N3=(M+m)g,摩擦力f=N1=mgtanα<mg.因为m和M的质量大小未知,所以A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可能大于Mg.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合适地选择研究对象,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抓住合力为零,运用共点力平衡知识求解. 9.(3分)(2013秋•兴义市校级月考)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殊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仍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 A. 速度逐渐减小 B.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加速度逐渐增大 D. 加速度逐渐减小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升降机匀速上升时,小球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处于平衡,小球上升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的变化,通过加速度方向和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速度的变化.

解答: 解:开始小球受重力和弹簧弹力处于平衡,小球继续上升的过程中,导致合力的方向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增大,加速度的方向向下,与速度反向,则速度逐渐减小.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的变化,会根据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的变化. 10.(3分)(2011•上海)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

A. 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 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C. 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 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1)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从图象中可以看出0~t1秒内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t1~t2秒内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两段时间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2)根据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受力情况.

解答: 解:A.根据加速度可以用v﹣t图线的斜率表示,所以在0~t1秒内,加速度为正并不断减小,根据加速度

,所以外力F大小不断减小,A错误;

B.在t1时刻,加速度为零,所以外力F等于摩擦力,不为零,B错误; C.在t1~t2秒内,加速度为负并且不断变大,根据加速度的大小

,外力F

大小可能不断减小,C正确;

D.如果在F先减小一段时间后的某个时刻,F的方向突然反向,根据加速度的大小

,F后增大,因为v﹣t图线后一段的斜率比前一段大,所以外力F大小先减小后

增大是可能的,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v﹣t图线的相关知识点,涉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及受力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11.(3分)(2011•江苏)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 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 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 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对物体M和物体m分别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通过求解出M、m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判断两个物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解答: 解:A、轻质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受两个物体对其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fm=m绸a=0(轻绸带,质量为零) 故fM=fm

M对绸带的摩擦力和绸带对M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等大;

m对绸带的摩擦力和绸带对m的摩擦力也是相互作用力,等大; 故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故A正确;

B、当满足Mgsinα<μMgcosα、mgsinα<μmgcosα和Mgsinα>mgsinα时,M加速下滑,m加速上滑,均相对绸带静止,故B错误;

C、由于M与绸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较大,故绸带与M始终相对静止,m与绸带间可能有相对滑动,故C正确;

D、当动摩擦因数较大时,由于绸带与斜面之间光滑,并且M>m,所以M、m和绸带一起向左滑动,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整体:Mgsinα﹣mgsinα=(M+m)a 隔离M,有:Mgsinα﹣fM=Ma 对m有:fm﹣mgsinα=ma 解得:

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关键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判断出绸带对M和m的拉力(摩擦力提供)相等,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多数学生对本题有疑问,关键是没有认识到物理模型的应用,题中丝绸质量不计,类似轻绳模型. 12.(3分)(2012•庆城县校级三模)商场搬运工要把一箱苹果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推上水平台,如图所示.他由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开始将箱推出(箱与手分离),这箱苹果刚好能滑上平台.箱子的正中间是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在上滑过程中其他苹果对它的作用力大小是( )

A. mg B. mgsinθ C. mgcosθ D. 0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 压轴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箱子沿斜面上升做匀减速运动,且加速度为a=gsina.对于箱子正中间的苹果,也随箱子一起做减速,加速度相同.

对苹果受力分析即可求得其他苹果对其作用力F.

解答: 解:箱子沿斜面上升,做匀减速运动,对箱子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Mgsinθ 所以加速度为a=gsinθ.

对于箱子正中间的苹果,也随箱子一起做减速,加速度为gsinθ.所以其它苹果对正中间苹果的合力方向要垂直斜面向上. 对苹果受力分析

所以F=mgcosθ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物体运动的分析,即力与运动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3.(3分)(2012•云南二模)如图所示绘出了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 时,紧急刹车时的刹车痕(即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车速 v 的关系曲线,则μ1和μ2的大小关系为( )

A. μ1<μ2 B. μ1=μ2 C. μ1>μ2 D. 条件不足,不能比较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滑动摩擦力.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出加速度,然后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出x与v的函数表达式,最后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解答: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a=μg;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2as;

2

联立得到:v=2μgs,

由图象得到,当s相同时,v2<v1,结合表达式可知,μ越大则v越大,故μ2<μ1; 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是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到x与v的函数表达式,然后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14.(3分)(2013秋•兴义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轴的单位为时间.由图可知( )

2

A. 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 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 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 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失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超重状态: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人下蹲过程分别有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起立也是如此.

解答: 解:人下蹲动作分别有失重和超重两个过程,先是加速下降失重,到达一个最大速度后再减速下降超重对应先失重再超重,起立对应先超重再失重,对应图象可知,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A错误;

由图象看出两次超重的时间间隔就是人蹲在地上持续的时间,约2s,B正确; 下蹲过程既有失重又有超重,且先失重后超重,C、D均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察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意细致分析物理过程,仔细观察速度的变化情况,与超失重的概念联系起来加以识别

二、解答题 15.(2008•四川)水平面上有一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木块A上的物体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C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C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已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F应为多大?

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 压轴题;整体法和隔离法. 分析: 本题为连接体类问题,应分别研究整体、物体B及物体C,由牛顿第二律列出表达式联立可求得加速度,则由整体法可求得拉力F.

解答: 解:设绳中张力为T,A、B、C共同的加速度为a,与C相连部分的绳与竖直线夹角为α,由牛顿运动定律,对A、B、C 组成的整体有 F=3ma …① 对B有

F﹣T=ma …② 对C有

Tcosα=mg …③ Tsinα=ma …④ 联立①②式得: T=2ma…⑤

联立③④式得:

T=m(g+a) …⑥ 联立⑤⑥式得:利用①⑦式得 拉力F应为mg.

…⑦ …⑧

2222

点评: 连接体的处理方法就是要灵活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题在对C的分析中,要注意C竖直方向受力平衡,而水平方向具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 16.(2012•武汉校级模拟)如图所示,长L=9m的木板质量为M=50kg,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质量为m=25kg的小孩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

2

均静止,人以a1=4m/s 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板的右端,求: (1)木板运动的加速度a2 的大小;

(2)小孩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考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1)人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可得到静摩擦力;然后对木板受力分析,受重力、压力、支持力向左的静摩擦力和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加速度;

(2)人向右加速的同时木板向左加速,两种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木板的长度,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1)设人的质量为 m,加速度为 a1,木板的质量为 M,加速度为 a2,人对木板的摩擦力为f.

对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25×4=100N;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m)g=Ma2, 解得:a2=

=

=0.5m/s,

2

(2)人向右加速的同时木板向左加速, 设人从左端跑到右端时间为 t. 由运动学公式得: L=a1t+a2t 解得:t=

2

2

答:(1)木板运动的加速度a2 的大小为0.5m/s;

(2)小孩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为2s. 点评: 本题是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的问题,关键是求解出加速度,不难. 17.(2013秋•兴义市校级月考)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 时到达高度H=64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宽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 (1)第一次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可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求出阻力f的大小;

(2)失去升力飞行器受重力和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0时,最大高度等于失去升力前的位移与失去升力后的位移之和;

(3)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恢复升力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基本公式即可求得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 解答: 解:(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a1,因飞行器做匀加速运动,则有: H=a1t,解得:a1=

2

2

2

=═2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ma1

解得:f=F﹣mg﹣ma1=28﹣2×10﹣2×2=4N;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v1,上升的高度为h1 匀加速运动过程,有:h1=a1t2=×2×6=36m; v1=a1t2=2×6m/s=12m/s

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a2,上升的高度为h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2 得:a2=g+=10+=12m/s;

2

2

2

上升的高度为:h2=

==6m,

解得:h=h1+h2=42m;

(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a3;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3,解得:a3=g﹣=10﹣=8m/s; 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a4,恢复升力时速度为v3,则有: F﹣mg+f=ma4,得:a4=

﹣g=

﹣10=6m/s;

2

2

且+

=h,v3=a3t3,解得:t3≈2.1s

答:(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时到达高度H=64m,飞行器所受阻力阻力Ff的大小为4N.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时摇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为42m.

(3)为了使飞行器不坠落地面,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为2.1s.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对飞行器的受力分析以及运动情况的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本题难度适中. 18.(2011秋•南阳期末)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均为m=1kg的物块A和B(均视为质点),A、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4和μ2=0.1,相距L=0.75m.现给物块A一初速度v0使之向物块B运动,与此同时给物块B一个F=3N水平向右的力使其由静止开始

2

运动,取g=10m/s.若要使A能追上B,求v0应满足什么条件?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A、B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的加速度.由题,A恰好能追上B,相遇时,两者的速度相等,位移之差等于l,由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结合关系式求出物块A初速度大小.

解答: 解:如图所示,设物块A经过时间t追上物块B, 对A:

μ1mg=maA, 对B:

F﹣μ2mg=maB,

m=1kg,μ1=0.4,μ2=0.1,F=3N,

22

aA=4m/s,aB=2m/s. A、B的位移分别为 xA=v0t﹣aAt, xB=aBt,

恰好追上的条件为A追上B时A、B速度相等,有 v=v0﹣aAt, v=aBt, xA﹣xB=L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t=0.5s,v0=3m/s, v0应满足的条件:v0≥3m/s.

答:若要使A能追上B,v0≥3m/s

2

2

点评: 本题是追击问题,关键是写出位移差的表达式,当位移差值等于l时,表示刚好追上;本题除可以用临界值法外,还可以用解析法、图想法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