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9期 (总第117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0.9.2Ol3 Genera1.N0.1l7 【校园文化】 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史红华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 《大学语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类的必修课程,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 操和人文精神方面具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大学语 》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应明确以人为本的 教育理念。突出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注重重点讲授与学生自立相结合,点拔启发与泛读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 多方面能力。 关键词:《大学语 》;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3)094)092-02 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大学 语文”教学面临严重困境 一、在许多高等院校中,应用学科、应用课程、技 术教育大大掩盖了人文教育的价值,这是非常普遍 的现象。狭隘的市场取向和经济动机的支配使大学 生越来越实际,学生上课更多考虑的是就业的需要。 伏学语文》这门既不盈利又非实用的人文学科课 程与技术教育、专业课学习相比自然处于弱势地 位。我们看到,不少学生对 学语文》只是抱着 敷衍了事,及格即可的学习态度,再加上专业课程 多任务重,较少有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 学习 大学语文》,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大学语 文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是逃课率最高通过率最容易 的一门课,学生厌学大语课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更新问题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至关 重要。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 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显得十分关键。《大学语 作为公共必修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最小班 型人数八十余人,最大班型人数一百四十余人,在 课堂上师生互动成为一个难点。众所周知,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任何教学设计都是白费力气,人文素质教育更是无 从谈起。 大学语文教育不仅具有培养学生听、说、读、 写能力的实用价值,而且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 文地理,具有文化知识教育的科学价值;同时,大学 语文教育还具有文学艺术熏陶的美育功能,可以培 养人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另外,语文的文以载 道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 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和熔炼,从而影响学生的道 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大学语 文是一门最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1.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大学语文文 化育人的功能 南京大学文学院丁帆院长在谈及大学语文教学 的任务时曾提到: “解决人文素养,重新培养在20 世纪阶级斗争中被阉割了的人文性,重新确立起人 文素养,认清90年代末期以来整个商业文化对人 的异化性的摧残,建立起严格自觉的人格素养。” 正如丁帆院长所言,母语教育对人的精神成长是举 足轻重的,语文教育的内容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外,更重要的还有人文精神、道德人格、艺术品 质的培养。教育不是为了社会功利的目的,而是为 了受教育者个人在人性、理智、情感等方面的发 展,把他培养成自由、完善、和谐发展的个人。大 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应是在进一步提升学生语 文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铸造 “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 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特 别是我国文学史上优秀作家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 歌、散文、小说、戏曲等,都是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具 有强大的生命力、文约意丰、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化 遗产和艺术精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明的思想 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先贤们高尚的精神境界、 强大的人格力量、健康的审美趣味等。我们有责任 使学生“读哲学以明理,读文学以明德,读历史以 明智”,而不至于成为狭隘的功利主义者,狂热的 收稿日期:2013—05—30 作者简介:史红华(1978一),女,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回BIANJIANGJINGJIYUWENHUA 史红华: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拜金主义者、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教师在传授文学 知识的同时,努力做到突出大学语文作为传统文化 的承载与传播的功能,关注人的思想层面,积极的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如孟子的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 正气,杜甫不畏惧“吾庐独破受冻”而甘愿“大庇 天下寒士”的宽阔胸怀、司马迁发奋成就事业的远 大志向,屈原、郭沫若、臧克家对祖国的忧患意识 和感人至深的爱国情结,苏轼不以自己的荣辱毁 誉、得失生死为意的潇洒旷达等等。学生通过对作 文学作品中获取知识转换到多维的思想文库中获取 更多更深的人文精神营养和传统文化精华,拓展思 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按 期完成若干篇目的读后感或个人习作,教师争取做 到详批详改。通过学生的自觉学习独立思考,迅速 有效地扩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并增加其文化底蕴, 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终引导 学生把阅读作为终身的爱好和兴趣。 同时,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不应仅仅意味着一 门课程,它也同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样性人文 家生平思想的了解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感受 古今贤达的风范、情操,学习中外名流的人品、修 养,景仰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获得辨别真善美、假 恶丑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 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拥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健康 的人文精神。 2.注重将重点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将 点拨启发与泛读讨论相结合 郭沫若先生曾说: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 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 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教育从本 质上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人的培养过程 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更需 要学生主动的参与。为此我们确立了教师精讲、点 拨、启发与学生熟读、讨论、体悟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教师认真备课,做出问题设计及讨论主题,在 精讲文本的基础上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允许、鼓 励学生充分表达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疑问和不同 看法,重视“和而不同”,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点 评和引导。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带耳朵和纸笔 的听众,而是“讲授者”、“演讲者”、“辩论者”。 大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也特别强,不管是演讲还 是辩论,都希望自己独到的见解,获得认同和赞 赏,而这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以平时的积累特 别是课前充分的准备作为前提。身份的转化促使学 生在课外主动查阅相关学术资料,对历史文化成果 进行选择、内化和积淀,在课堂互动中积极思考, 表达个人观点和感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调动, 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 一定程度提高,其独立的自我与人格精神也得到了 促进和发展,而许多人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得 到消化和理解。 3.注重将知识传授与提高阅读有机结合,关注 学生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定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 书目,打破一年读一、二本教材的格局,提倡多角 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方式,力求使学生从单一的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协同作战。为了优化学生的知 识结构,扩大学生知识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 素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还根据大学语文自身的特 点开设了延伸课程,即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如伎 学欣赏》《演讲与口才.》《影视鉴赏》《应用文写作》 等,这些延伸课程均具有完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 式,主讲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个 人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自主选择课程。 4.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考试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也是评价和 推动教学的一个手段。如果不认真学习大学语文课 程的学生在考前突击温习一下也能顺利过关,就会 使更多学生不重视大学语文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 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仅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考试的主动权始终在老师 手里,而教师是很难通过一张考卷正确衡量学生的 学习情况,学生也很难通过一张考卷反映出自己真 实的水平。如果能更新考试观念,探索一种好的考 试方法,既能促进素质教育,又能使学生自觉重视 大学语文,无疑对大学语文教学是个推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语文课考试方式为考 查,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 的4o%。平时成绩主要由作业、笔记、日常测试、 出勤、课堂表现、阅读报告、课程论文几部分组 成,这种考试方式是一种开放式的考试,考试时间 由两小时变为一学期,考试不限于课堂也不限于一 张试卷,考试内容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考试 不在只注重结果,更强调考试是一个学习、积累、 探索、思考、辨析过程,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能 力得到很好的检验。 总之在高等院校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过程 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结合大学语文 课程自身的优势,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人大学语文教 学其中,使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 让大学语文的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启迪学生心智、引 人人胜、令人向往的乐土。 [责任编辑:赵云长] BIANJIANGJINGJIYUWENHUA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