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日实习见闻

五日实习见闻

来源:爱go旅游网


五日实习见闻

学校为了让我们对专业知识更加了解,组织了“苏州、上海、乌镇五日见习”的见习课程。课程安排是:苏州两天,上海两天,乌镇一天。我们去过的地方有:1.苏州的蒋巷村、新加坡工业园区、金鸡湖、苏州博物馆、虎丘、耦园、平江历史街区;2.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外滩、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世博中国馆、上海新天地广场、田子坊;3.乌镇西栅景区。

2012年11月19号,这一天我们一路上参观了新农村的样本——蒋巷村、新加坡工业园区和金鸡湖这三个地方。今天的行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蒋巷村和金鸡湖。

A.以前就知道蒋巷村,是通过《乡土》这个栏目。那时对蒋巷村的认识很肤浅,就是这个村很富有,这个村有个好书记。但现在以城镇规划这个专业的角度去看,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这个村的道路、行道树、服务中心等方面。

蒋巷村·基本信息: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政府驻地:蒋巷村: 地理位置:长江下游; 人口:800(2008年); 气候条件:温和; 著名景点:动物放养区.

图1:这张是在蒋巷村的展览馆里拍的,它主要是展现了蒋巷村的一个整体概况

首先通往蒋巷村的那条道路是采用双向双车道,路宽9米。而路边的行道树,也就是道路绿化,是以水杉为主采用三排、错位的方法。进入蒋巷村以后,首先看到的是它的村委会。在这里他有一个泊车区,我们看到都是属于大车位,老师告诉我们一般大车位都是12米左右。然后对面是个湖,湖里种的是莲藕。

图2:这张图是从网上搜来的,它主要是展现蒋巷村的一个地理位置。

接下来,导游带我们参观了蒋巷村的村民的菜园、村民的新家园以及生态园等地方。去过这些地方,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我发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我觉得它的菜园保留的很有特色,因为这样更有那种田园的气息。第二,是那个老年公寓,环境优美,竹林通幽。它的那份宁静很适合老人居住,这一点很值得我去借鉴。第三,就是生态园了,目前已建成动物观赏区、展览区、采摘区、游乐区、学生社会实践区等。但是,它这里的道路就不好,它采用的是面砖,我们看到那些面砖都鼓包了。说明它的等级不够或者材料不好。我以后也要避免这个问题。

图3:这三幅图分别是:村民菜园、村民新家园和生态园的道路

B.从知道行程有金鸡湖的时候就一直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我可以旧地重游了(曾经在暑期时在苏州打过工,那个时候来金鸡湖游玩)。所以是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参观的。想想那个时候是被金鸡湖的景色所吸引,但是今天我是以所学习的专业来看的。我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风景的美,我同时也看到了整个金鸡湖的规划美。

图4:这张是从网上载来的金鸡湖全貌图 图5:这张是圆融时代广场

尤其是金鸡湖的圆融时代广场。它共分为五大功能区,包括高档办公商务区、城市购物时尚街区、生活休闲区、河滨步道—水滨餐饮娱乐区以及苏州首座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它是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文化、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商业综合体”及一站式消费的复合性商业地产项目。

图6: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图7: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

它在规划上更注重人的体验,综合考虑了商业和旅游的价值体系。500米巨型神奇天幕、6大地铁出口、水上巴士、空中连廊、水雾广场、泊车系统、主题景观、时尚夜景从整体规划上看,圆融时代广场在运营中借鉴了国际一流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无论是景观、交通,还是其他配套的设置,理念都比较超前。

2012年11月20号,今天我们到的地方有苏州博物馆、虎丘、耦园和平江历史街。

A.苏州博物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平民化建筑风格和最简单的色彩(白色和灰色)。

图8:苏州博物馆

中国建筑历来是作为一种政治表述或政治修辞出场的,追求高大,追求华丽,讲究排场,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这不仅仅表现在一些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中,也表现在一些大型的纪念浮雕。但苏州博物馆却非常明显的表露出一种内敛的平民化气象。

博物馆的建筑材料是一般的砖、木、钢筋和玻璃。建筑高度、地面不超过两层,大门用用钢架结构,门墙除了小小的一排横式的“苏州博物馆”五个大字和馆标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恰恰它最简单的色彩和建筑材料,更呼应了苏州的粉墙黛瓦。

馆内从石头踏步的选材,到放置方式;从馆内茶厅的布局,到人字形走廊天花顶的设计,也都充分体现亲和性、随意性的原则。

B.虎丘山经历代名人在山上营造,规模宏大、日趋完美、亭台楼阁、园榭轩馆,耸金叠翠,虎丘山寺宇均沿山而筑,名冠吴中,甲于江南。虎丘山虽小,而幽美的景色却能与锦绣名山大川相媲美。这些景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个虎丘塔。

虎丘的建筑特色: 虎丘的建筑是虎丘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其类别多样,年代久远。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 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

C.耦园——“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连理。它是仕宦第宅,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的黄石假山为主要景点,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著名的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舒展绵延。同时,在个体建筑上也有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两两呼应。

D.平江历史街区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它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

2012年11月21号,今天我们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外滩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四个地方。

A.上海城市规划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展馆的经验,在布展内容上,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作为主题,浓缩了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在这里,我的感觉只有震撼。

B.南京路,我对这里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下雨天,没有好好感受的缘故。)

C.外滩⑴.建筑风格:在商品和业态之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建筑的式样和街景的装点了。外滩段的街廓建筑讲究个性,构成了拼贴的场景效果。单单新古典主义墙面和巴洛克山花墙就异彩纷呈,英国式的、意大利式的、法国式的、西班牙式等等。譬如,当初惠罗公司的新折衷主义风格,汇司公司和礼记洋行的新巴洛克清水红砖墙及扁平连续券,汇中饭店相间的红砖白墙和印度式侧向柱廊,沙逊大厦的美国装饰艺术造型和绿色穹隆顶等,都是性格鲜明的建筑范例。

⑵.路面. 路面是街廓的重要组成。百年来,外滩段的路面经历了从沙土到煤渣,从铁力木砖到沥青,从“洋灰”(混凝土)到石材地砖的演替,材料的改换记录了时代的变迁。道路线型从折线变得弯曲,街廓天际线由平坦渐趋起伏,从四坡屋顶为主,到带有局部山花和穹窿的平顶渐多。建筑与街道的高宽比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对应外滩滨水的三期界面来看,南京路的宽度从一开始的6米扩展到后来的12米左右,临街建筑从二层为主上升到六层以上。街道空间的高宽比也从开始平均的1∶1到后来2∶1,最后甚至局部可达3∶1以上。早在1856年,租界当局已对建筑物退后道路边界(相当于道路红线)作了严格规定,但是临街建筑从来就不是整齐划一的。

以前我对上海最熟悉的就是东方明珠,但是没见过实体。今天终于在外滩看到了它的本尊(虽然由于天气的原因,它的上半部分隐没在了雾霭之中。可是,我却觉得它反而增添了一种朦胧美)。

D.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贸易区位于上海浦东,与浦西外滩一江之隔,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上海城市内环线所环绕。

2012年11月22号,今天已经是实习的第四天了。今天到的地方有世博中国馆、上海新天地、田子坊。

A.世博中国馆,它主要是以红色为基调的,在中国人的色谱中,象征富足、文明、吉祥与进步。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

B.上海新天地,它以东西文化融合、历史与现代对话为基调,以上海传统的石库门建设旧区为基础,配合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改造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集餐饮、商业、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时尚休闲步行街。

这片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的石库门建筑群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游人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

餐馆、咖啡酒吧……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一步之遥,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时空之感!

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部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别样的风格。

C.田子坊,它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同时它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人们往往将田子坊称为“新天地第二”。 但实际上,除了同样时尚外,她与新天地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田子坊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只要你在这条如今上海滩最有味道的弄堂里走一走,就不难体会田子坊与众不同的个性了。

图9:上图的第一张是新天地,第二张是田子坊

2012年11月23号,当我写今天这篇日记的时候,我已经回到了学校。今天参观的地方是实习的最后一站,就是乌镇西栅景区。

在参观了一些具有现代风味的城市以后,再看乌镇这个有着“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的江南水乡古镇。更能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的居民建筑,更能体会到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走在西栅的老街,踩在青石板路上,看着有一半挑在水上的屋子……感受这种人、环境、建筑融为一体的和谐美。乌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桥里桥”,它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一绝。

小结:这次实习,让我更明白了,以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会有不同的收获。参观了这么多的地方,我更明白了,在规划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风土人情、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发展情况等特点来进行规划布局。我想这次的实习会给我后面的规划带来一些想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