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学前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艺术元素的把握韩富瑛
摘要: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前教育辅助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美术、音乐等艺术元素,发挥各自优势并相辅相成,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较好地领悟课堂知识,还能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关键词:学前教育;多媒体课件;艺术元素随着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已成为广大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件中充分运用美术、音乐等艺术元素,通过符合幼儿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的图片、动画、视频以及音效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于课堂,为幼儿提供了有利、有益、有趣的学习环境,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就课件制作中如何合理运用美术、音乐等艺术元素来提高课件质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美术元素
美术元素在多媒体课件中必不可少,包括图片、动画等。在教学过程中,它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尤其是幼
—丝巾”儿熟悉的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如在“印染画——
一课的教学中,在课件中运用各种水果、蔬菜与小动物的图形作对比,通过视频及现场演示展现了印染画的神奇效果和制作过程,激发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件制作中运用美术元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主次分明。在同一画面上颜色种类不宜过多,应突出主要内容,过多的色彩信息会干扰幼儿的视觉,不利于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有用的信息上。
2.表现准确。在色彩表现上可以夸张,但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和幼儿认知规律,即蓝天就是蓝色的,绿草就是绿色的,不能用错误的色彩表现误导幼儿。
3.简洁明快。在构图和色彩搭配上一定要简单、明快,整个画面应以暖色调为主,但不宜使用大面积色块,力求达到清新而柔美的视觉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音乐元素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音乐是不可想象
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心强但注意力较弱,音乐元素的出现可以最大化激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如在中班“母亲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课件中播放“我的好妈妈”等幼儿非常熟悉的儿歌,并向他们介绍了母亲节的来历。通过音乐的烘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激发了幼儿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件制作中运用音乐元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目的性。一定要以服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包括在课堂中的游戏环节里播放以教学内容为主题的音乐,如果在音乐选择上生搬硬套,脱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反而易弄巧成拙,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2.要有亲和力。主要针对课堂中的背景音乐而言。首先,每个主题活动或游戏在进行过程中,需配合舒缓的音乐,而不是冲突性强的音乐。其次,背景音乐应当配合特效动画且简洁短促、具有吸引力。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其想象力,而且可以使整个课堂处于活跃欢快的氛围之中,富有亲和力。
总之,课件制作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将美术、音乐等艺术元素运用到教学课件的制作中是必要的。不仅适宜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及时地进行修改,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乐趣,吸引注意力。将视觉与听觉感触相交融,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对所学知识获得更好的感知和理解。作者简介:韩富瑛,青海省六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
向东]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