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形成逻辑及治理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形成逻辑及治理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来源:爱go旅游网
Public Management公共管理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形成逻辑及治理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魏庆庆(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邻避设施建设愈加完善的同时其负外部性却让民众产生了抵触情绪,乃至引发了规模化的邻避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工具,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政府、企业、相关组织者以及媒体,以此为基础分析出不同主体对邻避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推动作用,从而探析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理,并提出针对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关键词:邻避群体性事件 利益相关者 形成逻辑 治理路径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2 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及不少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放特别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形成机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弃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任意破坏生快,为了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存环境,忽略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需要,部分带有强外部性的基础2.1理论基础2.2.3政府对群体性事件回应的低效设施的建设,引起基层群众的不满乃至“利益相关者”指的是能影响组织政府在面对民众对邻避设施建设的抗议,进而导致各种社会环境抗争活动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人或疑问和不解时,没有及时地回应或回应明显增多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邻避团体,或是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过程缺乏足够的透明,使群众的不满情群体性事件就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环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利益相关绪和不信任感不断积累,最终失去对政境抗争类型。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都离不府的信任,甚至与政府发生对抗。开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想要实现利1 基本概念2.2.4大众传媒对群体性事件的渲染益最大化就要追求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事件组织者一般使用网络进行动“邻避”一般是指民众因担心建设体利益,达到利益的综合平衡。员,主题的敏感性和互联网的快速性使项目(如垃圾处理场、发电厂等邻避设2.2形成机理事件极易变成热门话题,产生“围观效施)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公共环境质量邻避群体性事件涉及多个利益主应”甚至进一步的冲突。等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引发人们的嫌恶体,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根据支情绪,从而采取的可能带有冲突的集体持型利益相关者——社会精英、边缘型3 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抗争行为。利益相关者——企业、不支持型利益相第一,事件在数量上呈现逐年增多“群体性事件”主要是指某些利益关者——政府和混合型利益相关者——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意识要求相同、相近的群众或个别团体、个大众传媒等四类利益相关者的特性进行的觉醒,各种高风险项目的启动,让社别组织认定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在诉求分析,系统地理清了利害关系,对我国会也处在高风险中。第二,事件造成的表达机制不健全等刺激下,采取集会、邻避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具有模仿性和传递上访、游行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并对2.2.1社会精英对邻避群体性事件的领导性。第三,参与群众具有过高的动员性。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危害的集社会精英一般是民众内部各方能力邻避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于该体活动。较强,较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在邻避设施所造成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由“邻避群体性事件”是指“邻避设本质上也是处于与受关联群众一样的利于对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的高度关注,导施”附近的居民通过非法定的渠道以自益地位。他们在反抗民众队伍中具有相致其难以具有客观中立的态度。第四,发或有组织的聚众方式来表达意愿、提当的权威性,成为群体内的组织者和领事件所导致的冲突不断升级,暴力程度出要求,进而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导者,从而实现对普通民众的有效动员。不断加深。邻避群体性事件总会出现涉的活动或行为。2.2.2企业选址及生产对社区造成的危害事企业与当地政府“勾结”的消息,导作者简介: 魏庆庆(1993—),女,民族:汉,籍贯:河南安阳,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39 ·公共管理致社会公众的非理想化情绪更加严重,与政府的对立态度也愈发明显。4 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影响4.1邻避群体性事件对民众造成的影响从邻避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如交通堵塞等社会秩序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4.2邻避群体性事件对政府造成的影响邻避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影响小到政府办公设施会被损坏,政府日常工作运行被打断;大到政府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引发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危机。4.3邻避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邻避群体性事件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尤其是当一些不法分子参与其中时。此外,如果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带有谣言性质的不良信息,就会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5 我国邻避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对邻避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它既能减少居民的利益损害,也能让政府树立新的可靠的形象,应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居民与政府的分歧,走向共赢。5.1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政府回应的有效性5.1.1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府要在决策过程中建立多元协商制度,使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都能得到合理的表达,避免出现所得利益最大的或者权利最大的利益相关者,进而通过民主的方式选出让大家利益达到均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5.1.2政府政绩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政府的政绩是由当地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决定的。否则即使城市经济发展飞速,但民众不仅没有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反倒使自身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政府要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只有注重环境,才会有未来。5.1.3政府回应手段和方式的转型政府需建立有效的回应机制,重视民众提出的利益诉求,给出合理解释以免出现民众怨怒堆积、对政府的信任力下降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政府应该保持对群体性事件的敏感性,注重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 40 ·5.2促进公民理性和素质的提高5.2.1完善公民利益表达的理性民众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利益表达的过程中注意要合法化和理性化。在利益受损时,要先积极地通过体制内的沟通方式来进行诉求;在体制内诉求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也要时刻保持理智,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5.2.2加强对公民的素质教育和理性教育政府要加强对民众的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5.3促进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和完善5.3.1加强企业在选址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为了提高安全保障,在选址前期,企业应引进第三方技术力量以及和民众进行具体生产方面上的沟通。通过专家的专业分析和民众的意愿来提高项目选址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合法性以及其科学性。在项目建造的过程中,应在安全措施齐全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这会给民众、企业和政府带来双赢的结果。5.3.2加强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的有效落实首先,企业需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坚持在发展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经济与环保双赢的局面。其次,对邻避设施所导致的对环境的风险和损失进行评估,给予周边居民相应的经济补偿,减轻周边居民的损失以弱化居民的抗争。5.4完善大众传媒的合理报告5.4.1强化大众传媒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大众传媒要坚守自身的职业特性,遵守职业道德,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政府也应规范媒体信息发布,强化大众媒体的许可准入,依法禁止不负责任的媒体对邻避群体性事件的恶意炒作,净化舆论环境。5.4.2大众传媒应注重对社会舆论的合理引导政府应通过舆论的引导作用为其正面形象做宣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与民众对立的形势。同时,要求新闻工作者本着新闻的真实性对事件进行客观报道,并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同步公开,不让谣言有机可乘。最后,注意引导舆论Public Management的方式,避免将舆论中的政府与民众分隔开而产生“群体极化”的现象,加强对舆论的监督,争取网络民意的支持。6 结束语近几年来,邻避群体性事件在城市的兴起,造成了很多项目的取消和延期,不仅不利于城市的发展,也使得全社会都必须为此付出额外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但同时由于邻避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不仅增强了全社会的民主权利意识,还促使政府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以后发生同样事件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需要正视邻避冲突带来的社会影响,努力化解其中的矛盾分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参考文献:[1]  陈宝胜.邻避冲突基本理论的反思与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81-88.[2]  陈澄.邻避现象与解决方法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S1):96-98.[3]  储诚.“村改居”社区邻避冲突的治理[J].江淮学刊,2014(2):26-27.[4]  崔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邻避抗争:公民在区域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与社会学习[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3):167-178.[5]  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2.[6]  何艳玲.“邻避冲突”及其解决:基于一次城市集体抗争的分析[J].公共管理研究,2006(4):93-103.[7]  韩志明.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2):34-36.[8]  汤汇浩.邻避效应:公益性项目的补偿机制与公民参与[J].中国行政管理,2011(7):111-114.[9]  巍青,吉吉.“垃圾运动”与“邻避危机”[J].中国建设报,2009(11):56.[10]熊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实例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3):4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