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省绵阳市剑阁县元山中学2022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剑阁县元山中学2022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四川省绵阳市剑阁县元山中学2022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Al+2OH══ AlO2+H2↑ C.铁跟稀硫酸反应:2Fe+ 6H══2Fe + 3H2↑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Cl2=2Fe+2Cl 参考答案: D 略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气呈黄绿色,而氯离子无色 B.氯气有毒,但氯离子无毒

C.氯水是液体,所以又叫液氯 D.氯气、氢气和氧气比较起来,氯气容易液化

2+

3+

+

3+-

+

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

4. 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参考答案: B 略

5. 在下列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甲烷与氧气反应 B.次氯酸分解 C.氯气与氢气反应 D.氯气与甲烷反应 参考答案: A 略

6.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同时生成n mol D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D,同时生成2n mol A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v(A):v(C):v(D)=2:1:1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⑤ D. ②③④⑤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

参考答案:

C

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异丁烷含有4个C原子,2-甲基丁烷含有5个C原子,故A错误;B.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正确;C.同分异构体是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3、CH3CH(CH3)CH32种,

CH3CH2CH2CH3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CH3CH(CH3)CH3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C错误;

参考答案:

A

【详解】①生成nmolC是正反应,生成nmolD也是正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错误;②生成nmolD是正反应,生成2nmolA是逆反应,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

1 / 5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得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④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⑤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平衡状态无关,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故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②③,故选A。

点低,硬度大于其成分金属,所以铝锂合金的性质与各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

7. 向100ml 0.4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NaOH溶液,若生成1.56克氢氧化铝沉淀,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

A、200 ml B、400 ml C、450 ml D、700ml 参考答案: D

8.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略

9. 第二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将在本月底实现首飞。C919机身部分采用第三代新型铝锂合金材料。下列关于铝锂合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铝锂合金密度较小,强度较大,硬度大于纯铝,熔点低于锂单质 B. 改变原料的配比,可以制得性能不同的铝锂合金 C. 铝锂合金具有金属光泽,可导电导热

D. 铝锂合金的性质与各成分金属的性质完全相同

10. 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 A.过滤 B.蒸发 C.分液 D.萃取 参考答案: A 略

11. 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于连续的四个主族,如图所示.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Z<Y<W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3YO4 C.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D.Y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比Y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高

参考答案:

D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由它们在周期表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

参考答案:

D

A.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硬度大于其成分金属,故A正确;B.合金的性质与成分的含量有关,所以改变原料的配比,可以制得性能不同的铝锂合金,故B正确;C.铝锂合金具有金属材料的一些通性,有金属光泽,可导电导热,故C正确.D.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

处于第三周期,四元素位于连续的四个主族,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故Z为Mg,则W为Al、X为C、Y为N,据此解答.

2 / 5

【解答】解: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由它们在周期表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处于第三周期,四元素位于连续的四个主族,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故Z为Mg,则W为Al、X为C、Y为N.

C. 标准状况下,2.24L CCl4所含的原子数为0.5NA

D. 50mL 1mol/L BaCl2溶液中,Ba2+和Cl-物质的量之和是0.1mol 参考答案:

A.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为Y<X<W<Z,故A错误;

B.Y为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NO3,故B错误;

C.X的氧化物为CO、CO2,Z的氧化物为Na2O、Na2O2,CO、CO2中含有共价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

D.Y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为氨气,由于氨气分子之间形成羟基,比Y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高,故D正确, 故选D.

B 略

15. 用图表示铜锌原电池中一些物理量的关系。x轴表示流入正极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表示( )

A. c(H+) B. c(SO42-) C. 铜棒的质量 D. 锌棒的质量

12.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

A.蒸发 B.蒸馏 C洗气 D.萃取

参考答案:

C

锌棒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铜棒作原电池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在此极得电

不变,A错误;SO42-不参与反应,所以

参考答案: D 略

13. 将4 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反应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表示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 s) B. 用物质B表示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s)

C. 2 s后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D. 2 s后物质B的浓度为0.35 mol/L 参考答案: A 略

子,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所以电解质溶液中

c(SO42-)不变,B错误;铜棒上有铜析出,铜棒的质量增加,C正确;锌棒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锌不断溶解,所以锌棒的质量减小,D错误;正确选项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中所用KMnO4溶液均已加入H2SO4):

(2)甲组: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气体体积的大小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放下,A、B的成分见下表: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B. 5.4mL4℃的H2O中有1.806×1022个分子

3 / 5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0分)在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中,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都能与B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但常温时A、B形成的化合物呈液态,C、B形成的化合物呈固态,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E的核电荷数最大,D与E组成的ED4常温下为气

序号 ① ② ③

A溶液 2 mL 0.1 mol/L H2C2O4溶液 2 mL 0.2 mol/L H2C2O4溶液 2 mL 0.2 mol/L H2C2O4溶液 B溶液 4 mL 0.01 mol/L KMnO4溶液 4 mL 0.01 mol/L KMnO4溶液 4 mL 0.01 mol/L KMnO4溶液和少量MnSO4 态。

(1)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填元素符号); (2)写出A与B可以形成2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 (3)由C与B原子形成的2种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是__▲__、__▲__; (4)D、E所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填具体的化学式);

(5)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某些微粒,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如SO2、O3、NO,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则与B、D同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中,能与N、CS2互称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是__▲__,__▲__ (填符合要求2种微粒的名称); (6)写出工业上制E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

参考答案:

该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管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实验序号填空)。 (3)乙组: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0.1 mol/L H2C2O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1 mol/L KMnO4溶液。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各有一支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的试管),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该实验目的是研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褪色,其原因

是 。 参考答案:

(1)2MnO4+ 5H2C2O4+6H=2Mn+10CO2↑+8H2O 。

(2) ③>②>① 。 (3) 温度 ,没有加入稀硫酸酸化 。 略

由此可判断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2+

(10分,每空1分)、

(1) Na、Si、O、F、H (2)H—O—O—H 、H—O—H (3)Na[]Na

+2-+

Na

[]2-Na+(4)HF、SiH4 (5)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二氟化铍也正确) (6)2C+SiO2Si+2CO↑

18. 已知烯烃在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4 / 5

19. (5分)生产面粉的工厂都要挂上“严禁烟火”的警示牌,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面粉厂空气中充满面粉粉尘,这些面粉粉尘是颗粒极小、总表面积巨大的有机物,与空气充分接触,非常容易被引燃而发生爆炸。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