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5期 孝感学院学报 V0L.3l N0.5 2011年9月 JOURNAL OF XIAOGAN UNIVERSITY SEP.2O11 顾客参与及其对顾客满意的影响 张 辉 ,李 骥 ,刘洪深。 (1.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孝感432000;2.孝感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湖北孝感432000;3.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 要:当今,顾客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顾客参与会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 提供创新思维,优化工作流程。而对于顾客自身,顾客参与不仅会带来经济利益,也会满足顾客心理需要。但 从企业与顾客的结合来看,顾客参与更有助于顾客满意的提升。在详细梳理国内外顾客参与文献及整个领域 研究的脉络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顾客参与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揭示影响二者关系的心理机制和今后的研究方 向,能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顾客参与;顾客满意;自我服务偏见;认知一致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44(2011)05—0103—06 从ATM机上取款,为选秀节目投票,利用阿 服务具有消费和生产不可分离的特征,因此,服务 迪达斯公司虚拟3D技术自行设计鞋的款式,生活 过程需要顾客参与进行互动合作 ],顾客参与现 中这些常见场景都充斥着顾客参与行为。为何顾 象逐渐得到了学者的关注。虽然顾客参与相关研 客参与如此普遍呢?顾客参与会显著影响顾客满 究源于服务领域,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创 意是其最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 新,顾客参与也被引入到有形产品的生产与创造 业大量使用顾客参与情景_1 ],让顾客与企业一 中。_6 从参与的效果来看,不论是在产品领域,还 起创造价值,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业绩,最终提高 是在服务领域 ],顾客参与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企业竞争能力。而作为顾客,其参与后也不再是 因此,顾客参与不仅适用于服务情境,也能有效推 产品或服务的被动接受者 ],个性化需求会更 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整合。 易得到满足,也会获得一定经济利益。虽然大多 1.顾客参与的定义。顾客参与的定义较多, 数文献认为顾客参与会促进顾客满意,但仍有许 但都强调顾客参与是一个行为概念,包括顾客在 多研究者认为二者间的关系取决于情境等因素, 生产和传递过程中投入的体力、精神、智力等。从 并不完全确定。以下将以现有国内外文献为基 顾客参与的内涵来看,主要包括:1)涉人性:顾客 础,从顾客参与的内涵、顾客参与对顾客满意的影 参与是一个行为概念,强调顾客实际涉入;2)具体 响及其心理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二者问的 化:顾客参与最初被理解为顾客的涉入程度,逐渐 关系,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探讨参与中顾客付出精力和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参 与,最后落脚到出席、信息提供、合作行为、人际关 一、顾客参与的内涵及测量 系建立等具体参与行为;3)普遍性:顾客参与由服 2O世纪70年代末期,在服务营销领域,由于 务领域源起,但顾客参与现象不仅限于此,逐渐扩 收稿日期:201l一05一O3 ・ 基金项目:孝感学院科研项目(r2012018);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0C0381) 作者简介:张 辉(198O一 ),男,湖北孝感人,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 骥(i978一 ),男,湖北孝感人,孝感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 刘洪深(1977一 ),男,山东乳山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1O3一 张 辉,李 骥,刘洪深 展到产品开发、创意产品、创新战略等领域。 表1 顾客参与的代表定义 学者(年份) 顾客参与定义 Dabholkar(1990) 顾客参与是指顾客在服务生产和传递中的涉入程度 Cermak, File &. 顾客参与是指顾客努力和卷入的程度,及其与服务生产传递相关的精神 Prince(1994) 和物质方面的南关行为 Namasivayam(2002) 顾客参与是指服务或是有形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顾客角色的转变 Hsieh&Yen(z。。s) 警嘉耋 季 言 务生产和传递过程中提供时间、精力、信息提供、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从参与程度来看,可以分为顾客生产、共同生 三维度观。即一是信息分享,指顾客在参与过程 产至企业生产。[7 顾客生产是指产品生产及消费 中将信息与服务员工共享;二是责任行为,指顾客 过程完全由顾客完成,而企业和员工不参与的一 需要实施的行为和履行的责任;三是人际互动,指 种状态;共同生产,又称合作生产,是指顾客与企 顾客表现出的交流、支持和配合等行为。l1 虽然 业员工共同参与,合作生产的一种状态;企业生产 其以金融业为背景开发的量表,外部效度并不高, 是指产品生产过程完全由企业员工生产,而顾客 但对量表的不断改进有很强指导意义。其他学者 并不参与的一种状态。顾客生产和企业生产可以 如Betteneourt(1997)也从顾客在服务中扮演的 看作两种极端情况,共同生产的现象更为普遍,文 三种角色,提出了顾客参与的三个维度。即从赞 献对其探讨也较多。根据顾客服务体验的不同, 助者、人力资源和组织的顾客等角色出发,发展出 也可将顾客参与程度分为三类:1)低度参与:顾客 不同的表现行为,即忠诚、合作和信息分享等。 仅需出现在服务传递过程中,如旅行、餐厅等;2) 3)四维度论。Kellogg,Youngdahl和Bowen 中度参与:顾客需投入到服务生产过程中,如美容 (1997)基于关键事件方法提出顾客参与四个维 美发、定制餐厅等;3)高度参与:顾客与服务提供 度。(1)事前准备:指顾客接受服务之前的准备工 者共同生产的过程,如财务咨询、培训等。l8 作;(2)建立关系:指顾客与企业员工之问建立关 2.顾客参与的测量。文献对顾客参与的测量 系的行为;(3)信息交换行为:指顾客提供信息,表 也与其定义一样,对其认识在不断深入,主要测量 达其对服务的期望,并寻求信息,以提升在服务中 顾客在服务生产传递过程中,提供信息和建议,投 所处地位;(4)干涉行为:指意识到服务存在提升 入精力的涉人程度。 ]最初,关于顾客参与的测量 空间或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反馈,投入到问题解 采用单一维度问项的方法,如“你为此付出的时间 决过程之中。 是多少”等。由于采用单一维度并没有很好的效 Youngdahl和Kellogg(1994)还曾提出顾客 度,后来随着对顾客参与概念认识的深化,其测量 参与的七个维度,但由于内容不简洁,量表冗余过 也发展为度,通过不同维度的问项更为全面 多,并没有得到其他学者认同。由于顾客参与内 表达顾客参与的内容。 涵丰富,涉及到顾客与企业间的互动行为和参与 1)二维度论。顾客参与会代替员工进行生 行为,关于其维度的研究,至今尚未有统一结论。 产,顾客扮演着“部分员工”的角色。Eg]Kelley, 但从研究使用的程度来看,由Ennew和Binks提 Donnelly和Skinner(1990)以Gronroos(1983)提 出的三维度论和Kellogg等三位学者提出的四维 出的服务质量模型为基础,从顾客技术质量和顾 度论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可。 客功能质量角度去理解顾客参与o[10]其中,顾客 技术质量是指参与过程中,顾客提供的劳务、信息 二、顾客参与对顾客满意的影响 等;而顾客功能质量是指顾客表现出的友好、尊重等。 顾客参与包括精力、信息和情感等具体参与 2)三维度论。Silpakit和Fisk(1985)提出了 行为,以下从具体行为探讨其对顾客满意的影响。 一个很全面但操作性稍欠缺的观点,认为顾客参 1.从精力投入角度来看。顾客参与被引人企 与包括顾客实体、情感、精神和智力上的投入。 业实践的初衷是节约成本,通过顾客行为来代替 Ennew和Bink(199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参与的 员工,其带来的顾客满意可能被认为是企业追求 1 04 顾客参与及其对顾客满意的影响 经济利益的“附属产品”。顾客参与可以提高生产 互动达到服务绩效提升的效果。如,顾客对服务 效率,同时,还会产生员工与顾客的协同作用,提 员工示以微笑,为其提供社会支持和认可。同时, 升创意水平等良性结果。E12-1 3 ̄从顾客角度来看, 顾客也会得到服务提供者的支持,在服务导人时 也会有各种经济利益的回报。 1胡如,通过自助服 的辅导,服务互动中的肯定等,都是顾客高度满意 务,缩短服务所需时间,减少等待时的无聊和焦 的来源o[17]顾客参与还可以满足顾客的一些心理 虑[1 ,而企业因劳动成本降低,也会通过低价等 需求,如控制感的需求会提升参与人的幸福感受, 形式回馈给顾客 。 对控制的追求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基本需要之 2.从信息投入角度来看。顾客参与中,信息 一。感知控制是指顾客感知到的在其参与经历中 可以分为二类:一是作为服务生产和传递的前提 所拥有的控制感_l引,拥有控制的感觉对其满意感 条件;二是隐含于顾客与企业互动行为中的信息, 有重要影响[1 。如,以比萨饼定制为背景的文 虽然形式上不是很正式,但能导致更加恰当的服 献,认为通过顾客选择比萨饼所含成分,会产生很 务。_】 顾客信息投人会直接影响到顾客参与的结 强的感知控制感,进而对感知产品质量有了很高 果。如果顾客提供错误或不恰当信息,服务传递 评价。_】 同样,顾客通过网上商店搭配T恤衫的 可能被延迟,服务质量会下降。l_g 如果顾客能提供 领口、袖口、颜色和款式,会体验一种高水平的满 恰当的信息,由于服务提供者已了解顾客要求,并 意度 ,感知控制与满意感提升有密切关系 。 在此基础上与顾客合作,更有可能提供高水平服 务。_1 信息投入并不是单向行为,顾客也会得到 三、顾客参与和顾客满意间 企业的更多信息。顾客会意识到企业所受约束, 关系的影响因素 服务期望会与实际结合更紧密。期望与绩效问的 最初,关于顾客参与和顾客满意关系的实证 差距会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顾客满意。_1 研究,主要关注顾客参与直接对顾客满意的影响。 3.从情感投入角度来看。顾客参与中包括三 随着研究的深入,顾客参与作为一个度的整 方面角色,即顾客、企业、员工。通过参与互动,顾 体概念纳入研究之中,对于顾客参与和顾客满意 客与顾客、企业、员工间都会建立紧密联系,彼此 间的关系更多是寻找中介或调节变量以厘清影响 会相互适应、支持、信任、合作 “ ,通过良好关系 二者关系的“黑箱”。 表2顾客参与和顾客满意之间的中介变量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影响因素的引入,深化了对顾客参与影响顾 系价值主要涉及功能质量)。当顾客参与到服务 客满意机制的研究。根据Gronroos(1983)的服 的传递或产品的研发中时,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不 务质量模型,会发现顾客越来越重视参与中的功 仅仅是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E船],也体 能质量(如,感知服务质量和顾客价值是技术质量 现了服务的过程性和体验经济发展的特点。 和功能质量的结合,而自我一致性、关系纽带和关 既然顾客越来越重视参与过程,那么顾客参 张 辉,李 骥,刘洪深 与过程中的心理利益就会对顾客满意起到决定性 基于自我服务偏见理论,Bendapudi和Leone (2003)对顾客参与和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 实证研究。认为:1)当感知大于期望时,参与企业 作用。_2 由于顾客会对参与结果进行不同方向归 因,会出现认知偏差,导致顾客对结果和过程产生 差别较大的感知,进而影响到顾客满意。在一些 特定情况下,顾客不参与反而会比参与更加满意。 1.基于自我服务偏见的顾客满意。自我服务 生产的顾客同没有参与的顾客相比,他们的满意 程度要低,原因是顾客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而不是 企业;2)当感知与期望一致时,参与企业生产的顾 客同没有参与的顾客相比,他们的满意程度几乎 是一样的;3)当感知小于期望时,两者都不满意或 者满意程度一样 (具体见表3所示)。 偏见其实是一种归因理论,一直受到营销学者的 关注。l_2 当顾客参与到服务传递或产品的生产 时,面对成功,顾客会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对于 失败,顾客就会将责任推诿给企业及其员工。_2 ] 表3顾客参与过程中顾客满意在自我服务偏见机制下的表现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注:“+”表示满意;“一”表示不满意 如果让顾客自主决定是否参与,Bendapudi 和Leone(2003)发现,此时自我服务偏见效果有 态;而当事情不像我们预期那样有序时,不一致感 就会产生,此时我们会尽力实践达到一致性状态 所改变,主要因为参与后顾客把成功或失败都会 归因于自身。在结果感知小于期望的情况下,参 与企业生产的顾客同没有参与的顾客相比,他们 的满意程度要高,因为他们将失败归于自身,而不 是一味地抱怨企业,其他两种情况则不变。 由于自我服务偏见的作用,顾客参与并非一 定比不参与满意,有时不参与反而更满意。当企 业坚信结果将超出顾客的期望时,鼓励顾客参与 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他们将更多的成 功归于自身;而由于某些原因,结果无法满足顾客 期望时,鼓励顾客参与也许是一个合理的策略,因 为这样做可以减少顾客对企业的指责。 (Festinger&Heider,1958)。 国内学者汪涛和望海军(2008)通过情景模拟 实验法,探讨了顾客参与方式与期望目标的一致 性在顾客参与和顾客满意关系中的作用。l2 顾客 参与方式与预期目标的认知一致性指顾客在参与 服务生产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参与方式与心中预期 能够很好实现心理期望的方式是否一致。l_2 ]认为 在服务结果比顾客预期好的前提下,参与的顾客 如果感知参与方式与预期一致,则其满意度显著 高于没有参与的顾客,但是没有参与的顾客其满 意度却显著高于参与了但是参与方式与预期不一 致的顾客;在服务结果没有顾客预期好的前提下, 2.基于认知一致性的顾客满意。认知一致性 理论:当我们个人的内部系统(信仰、态度、价值观 参与的顾客如果感知参与方式与预期一致,则其 满意度显著高于没有参与的顾客,但是没有参与 等)互相支持,或者当我们个人的内部系统被外部 证据支持的时候,我们就达到了舒适的一致性状 的顾客其满意度又显著高于参与方式与预期不一 致的顾客(具体情况参见表4)。 表4顾客参与过程中顾客满意在认知一致性机制下的表现 .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注:“+”表示满意;“一”表示不满意 虽然,部分假设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并不 能否认认知一致性心理机制在顾客参与过程中对 顾客满意的影响,更不能支持“参与一定会比不 参与更满意”的观点。 一3.基于控制错觉的顾客满意。Langer(1975) 系统提出了控制错觉概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将 竞争性、选择权、熟悉度、卷入程度等与技能相关 的因素引入随机情境中,证明了控制错觉现象的 106— 顾客参与及其对顾客满意的影响 存在。控制错觉是指在完全或部分不可控的情境 于,在参与过程中,顾客对于参与结果出了控制错 下,个体由于不合理地高估或低估自己对环境或 事件结果的控制力而产生的一种判断偏差。 国内学者汪涛等(2009)通过模拟DIY和电 觉,对于参与结果出现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结 果与预期不一致,顾客满意会显著下降。虽然该 文解释了顾客参与后不满意现象,但并没有对模 型中的控制错觉进行中介检验,不能武断认为顾 脑选购场景,探讨了顾客参与引起顾客满意下降 的情况。[盯 该文认为造成这种情境的原因主要在 客参与一定会导致顾客满意。 表5顾客参与过程中控制错觉对顾客满意的影响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注:“十”表示满意;“一”表示不满意 从以上研究来看,顾客越来越重视参与过程, 3.顾客兼容性问题研究。顾客参与过程中, 更关注参与中的体验。这与过去认为顾客参与动 除了顾客与员工的接触之外,还存在着顾客与顾 机仅是期望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的 客之间的互动或接触。顾客兼容性就是指在同一 观点并不一致,顾客参与的满意与否更取决于参 场景中顾客之间匹配的程度,即顾客之间是相互 与中的心理机制。 冲突或摩擦的,还是相互共存或协调的。_29]顾客 四、总结与展望 芸 嘉 黧 通过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提供过程中的愉 对顾客的情绪以及行为反应有显著影响,因此,顾 悦体验,低价的产品或服务,顾客参与会导致顾客 客兼容性可能会对参与中的顾客满意有着直接或 满意。但仍应注意到,由于心理机制的作用,还会 间接的影响。 出现参与的顾客比不参与的顾客感到更加不满的 4.员工工作满意问题研究。过去的研究更多 情况。随着研究地深入,二者关系的深层心理机 关注顾客参与对顾客满意的影响,但却忽略了另 制在逐渐被揭示,未来对顾客参与心理研究的空 一个重要主体——服务提供者。服务中强调不可 间依然很大。 分割性,即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的同时出现。大多 1.顾客心理机制问题研究。顾客参与动机, 数前人的研究和理论分析都支持顾客参与和顾客 从最初的低价、节省时问,到后来的高质量服务或 满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实证也表明顾客参与 个性化产品。而从心理层面来看,顾客更关心的 导致服务提供者感知工作负荷负相关。 顾客参 是参与过程中的心理意义。因此,需要不断引入 与一方面带来顾客满意,而另一方面又导致服务 新的研究角度,观察探讨顾客参与过程中的心理 提供者不满,根据服务利润链理论,顾客满意与员 机制如何影响顾客满意,以期得到更为全面和深 工满意应该是一致的。因此,正如古老的禅宗所 人的认识。 说:“吾人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则独手拍之音又 2.顾客社会化问题研究。顾客参与后作为部 何若?”因此,在研究顾客参与对顾客满意的时候, 分员工,他们能否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角色,以及如 员工满意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何清晰地认识到应该干些什么,都将影响到顾客 [参考文献] 的满意。如果顾客参与不恰当,会给顾客带来消 ’ 极的结果。经过口碑传播或以往的经历会使顾客 [1]Prahalad C K,Ramaswamy V.Co—opting Customer 更清楚如何参与,然而,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让 Compe ence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78 顾客理解应该如何参与,这正是“顾客社会化”对 参与的影响。_28 为了让使顾客社会化,重要的是 [ endap ud i N’L。。 ’P:ycho o gic al m plica- ..让顾客理解组织规范、和程序。Kellogg [J].J。urnal。f Marketin ,2003,67(4). (1997)认为顾客社会化会积极地影响顾客满意, [3]Payne A F.Managing the co_creati0n of va1 e 但有关顾客社会化方面的实证研究却是非常罕见 I-J].Journal of th。A。 d my。f M k ti g Sci , 的l2 ,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2OO8(5). 张 辉,李 骥,刘洪深 [4] 汪涛,何昊,诸凡.新产品开发中的消费者创意:产 Chapman press・l 996. 品创新任务和消费者知识时消费者产品创意的影 [17] Bitner M J.The service encounter:Diagnosing Fa— 响[J].管理世界,2010(3). vorable and Unfavorable Incidents[J].Journal of [5] Gronroos C.Servic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A Marketing,1990,54(6). .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pproach[M]. [18] Dabholkar P.How to Improve Perceived Service Wiley:Chicnester press,2000. . Quality by Improving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6] Alison E.The role of culture on customer participa— Developments in Marketing Science[J].Academy of tion in services[D].HongKong:HongKong Poly— Marketing Science,1990(2). technic University,2003. [19] Godek J.Persona1ization and Customization:Impli— [7] Wind J,Rangaswamy A.customerization:the next cations for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and Behav— revolution in maxx customization[-J].Journal of In ior[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2002,29 teractive Marketing (4). (John Wiley&Sons)。2001(15). [2O] Narges K,Suzanne L.Mass Customization:On-line [8] Hubbert A R.Satisfaction with performance and Consumer Involvement in Product Design[EB/OL ̄. satisfaction with the service provider:do customers (2010—03—05)[2011—07—22].http://www. make distinctions?[c].Chicago:presented at the aSCUSC.org/jcmc/vol7/issue4/loker.htm1.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21] 望海军.顾客参与过程中的满意度研究[J].中南财 Summer Educators Conference collected papers, 经大学学报,2009(5). 1996. [22] Hsieh A T.Participative customers as partial em [9] Lovelock C H.Look to Consumers to Increase Pro— ployees and service provider workload[J].Interna— ductiv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9,57 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6). 2004,15(2). [1O] Kelley S W.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 Pro— -[23] Brown S.Marketing scieffce in a postmodern world: duction and Delivery[J].Journal of Retailing,l990,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European Jour 66(4). nal of Marketing,1997(4). [11] Ennew C T,Binks M R.Impact of Participative [24] Cermak D S P,File K M.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 Relationships on Quality,Satisfaction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 and delivery[J].Journal of Ap— Retention: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plied Business Research.1994 r1O(3). _ Business Research.1999.46(2). [25] 汪涛,望海军.顾客参与一定会导致顾客满意吗—— [12] Mills P K,Morris J H.Clients as“Partial”Em- 顾客自律倾向及参与方式的一致性对满意度的影 ployees of Service Organizations:Role Development 响_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4). in Client Particip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26] Wolosin R J.Effects of Cooperation and Competi— Review,1986,11(3). tion on Responsibility Attribution After Success [13] Mills P K.Motivating the Client/Employee System and Failur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 as a Service Production Strategy[J].Academy of chology。1973,9(6). Management Review,1983,8(5). [27] 张辉,汪涛,刘洪深.顾客参与了为什么仍不满意—— [14] Zeithaml V A,Bitner M J.Services Marketing:In_ 顾客参与过程中控制错觉与顾客满意的关系研究 tegrating Customer Focus Across the Firm[M].3 [J].南开管理评论,2Oll,14(5). th ed.Boston:McGraw—Hill,2003. [28] Groth M.Customers as Good Soldiers:Examining [15] Bowers M R.Trading Places:Employees as Cus— Citizenship Behaviors in Internet Service Deliveries tomers,Customers as Employees[J].The Journal [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2). of Services Marketing,1990,4(2). [29] 黎建新,甘碧群.服务企业的顾客兼容性管理探讨 [16] Marion F.Customer Participation and Satisfaction, [j].消费经济,2006,22(4). in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M].London=Paul (责任编辑:胡先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