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钟永新·北京蜀学堂旧址考察记

钟永新·北京蜀学堂旧址考察记

来源:爱go旅游网


北京蜀学堂旧址考察记

钟永新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社会里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团体组织,在北京的会馆除款叙乡情,接引考生外,更是联络同盟,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京师宣南一地会馆林立,近代以来著名人物多寓居其间,如康有为策划集会在粤东会馆,鲁迅《狂人日记》创作在绍兴会馆等。四川会馆在中国近代史上亦有诸多作为,于此创办的蜀学堂成为在京蜀人维新活动的重要场地,同时以办学形式培养出许多新式人才。惜有关京师蜀学堂沿革及人物的文献搜集多年,得之甚少,或如沧海一粟般难以打捞,至今所获的重要资料为谢兴尧《题戊戌变法时蜀学堂通知旧札》,此通知单涉及入学章程和教员人物,还有75位参与者学习名单,其中可见不少文化名士。后又得阅胡光麃《震撼清廷的三次炸弹案和北京蜀学堂》专述蜀学堂人物清末轶事风云,为了解蜀学堂的又一资料,其描述追忆蜀学堂人物参与刺杀清廷官员,可谓轰轰烈烈。

回忆起来,我曾四度前往寻访蜀学堂旧址。时2005年夏又赴宣南访旧,想起四川会馆未访,于是顶着酷热,进入宣南腹地,这片区正是旧城尚未改造殆尽的老北京韵味所在地,虽是破旧,着实温和,东转西寻,迷失方向,只得垂询街边休憩的人,他们热情招呼着我如何前往,一路树荫浓郁,胡同错综,怅怅前行着,突然一个储库营胡同的名字跳入视野,不禁惊喜万分,连拍数张。

步入17号,旁一路人告诉外面尚存的上马墩是昔日旧物,于是回头打望。进入后却见为一大杂院,穿行于窄促巷道里,面对阴凉的墙垣、寂寞的小花、突兀的屋檐感叹不已,到最里面尚可看到几间清式旧屋,房主告诉前几日还有人来拍过,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希望政府来改造破乱院落,此会馆对他们来说只是暂居之地,附近已有不少地产渗入,不知几年后是否仍存,我也只能暗自怀念昔年的四川会馆风云,带着无言的失落离开。

2006年3月初稿 2015年12月修改

四川会馆所在地 北京储库营胡同

四川会馆所在地 北京储库营胡同

四川会馆 北京储库营胡同17号入口

四川会馆 北京储库营胡同17号内部房屋

四川会馆 北京储库营胡同17号内部房间屋顶

四川会馆 北京储库营胡同

四川会馆 北京储库营胡同17号外下马墩

(钟永新摄 2015年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