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来源:爱go旅游网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教材第44页)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2.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计算。

3.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重点: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计算,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系统整理2~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课件、点子图、长方形纸、剪刀。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100以内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

·我学会了购物。

·我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这些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我学会了剪两边完全一样的漂亮的图案。

……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现在就用你们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1.外出参观。

师:同学们要外出参观了,你能帮忙解决这些问题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一。

师:一共需要多少瓶水呢?

生1:每人发1瓶水,说明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瓶水,所以这道题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只要把三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加就可以了。32+29+34=95(瓶) 师:很好,说得很清楚。继续看。

师:谁知道再买多少个原味面包就够了?

生2:每个学生发1个面包,说明面包数与学生人数是相等的,已经买了35个豆沙面包、26个麦香面包,差多少人就再买多少个面包。求差多少个面包就是从95里面去掉这两种面包的个数就可以了。95-35-26=34(个)

生3:我同意前面的想法。但是后面我们完全可以先计算出已经买了多少个面包,就是35+26=61(个),那么一共需要95个,所以还差95-61=34(个)。这样也可以算出来。

师:哪种方法对呢?

生:两种方法都对。

师:那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吧!

师:在小组里,模仿这道题编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同组的同学解答,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编题,共同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出现典型题目可以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借助这一例题引导回顾第一单元“加与减”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买奖品。

师:故事会小组下周就要比赛了,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买奖品,如果老师给你10元钱,可以买什么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二。

学生可能说:

·这四种物品可以各买一件,一共才4元8角。

·可以买5个转笔刀,2×5=10(元)。

·可以买20支铅笔,20个5角就是10元。

……

师:如果选择上面的一种物品,可以怎样付钱呢?

生1:我选橡皮,付1张5角、1张2角和1张1角的。

生2:我选转笔刀,付2张1元的,或1张2元的。

生3:我选铅笔,付1张5角的,或5张1角的,或1张1角、2张2角的。

生4:我选圆珠笔,付1张1元的、1张5角的。

……

只要学生回答得正确就给予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购物,系统整理复习第二单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边摆边说。

师:解决了一些问题,大家也有点儿累了,我们一起来玩小游戏吧!拿出我们的点子图,在小组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2、3、4、5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摆点子图,说学过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能说一说4×6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1:每个小组有4个同学,6个小组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的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我们小组的4个同学的文具盒里面也都有同样多的铅笔,我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

……

如果学生能说得完整,就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如果学生叙述得不完整,就要适时引导学生加以补充改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的乘法口诀,为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奠定了基础。】

4.做手工。

师:看给出的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四。

学生独立动手折纸,画图,剪纸。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知道这四个图案剪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师:用学过的方法剪一个新作品,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做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动手实践过程中,促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对这半个多学期来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你们开心吗?今后,我们要逐步学会自己整理所学的知识。

学习了本册上半部分的知识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方面,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

A类

东东去商店买了一辆玩具小汽车,给售货员阿姨4张5元的,售货员阿姨说:“正好。”那么这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 .

(考查知识点:乘法运算;能力要求: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B类

小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5棵树,一共跑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乘法计算;能力要求: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4×5=20(元)

B类:5-1=4 6×4=24(米)

整理与复习(教材第45~48页)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整理前面学过的知识。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整理前面学过的知识。

难点: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

师:同学们,这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咱们也一起参加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一。

学生可能回答:

·他们在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

·他们在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数学活动。

·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

·他们在聊天,说自己感到高兴的事。

…….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这说明你们在长大,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并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境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劲头。】

1.我的成长足迹。

师:同学们,说说这半个学期来你们的成长足迹吧。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当一道题看不明白时,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还可以先从问题入手,找出相关的条件,再解决问题。

·我之前会照着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背,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现在我知道了,还会编乘法口诀呢!

·在学习“购物”后,买东西时,我更会算账了。

·我最喜欢剪纸了,原来我们的游戏中也有数学知识。

……

师:是啊,在我们的数学课上,大家的收获真多啊!只要你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自己的成长足迹,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有些进步,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习是不能停止的。想一想:还有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你有哪些疑问呢?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二)

学生可能回答: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3角、4角、6角、7角、8角、9角的钱。

·乘法与加法是有关系的,可能与减法也有关系吧。

·外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吗?他们是怎么计算乘法的呢?

·镜子里的人和物应该和本来的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字是反着的呢?

师:说得真好,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你还没有找到答案,那就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地攻破这些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的学习注入动力。】

3.解决问题。

师:把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现在我们来一起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第12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回答:

·小火车有5节车厢。

·每节车厢有2个轮子。

师:那么做一辆这样的小火车一共需要多少个瓶盖?

生:其实就是求5个2是多少。

师:说得真好。该怎么列式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的道理正确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

师: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加油!

整理与复习

成长的足迹: 问题:外国的小朋友学习乘法口诀吗?他们怎么计算乘法呢?

我学会了: 为什么看镜子和水里的字是反着的?

什么与减法有关系呢

1.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

A类

(考查知识点:2~5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能看懂题意,运用乘法口诀完成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