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代钱币大全

来源:爱go旅游网
目录

一.洪武通宝................................................................................................................... 3

洪武通宝................................................................................................................... 3

“洪武通宝”钱的来源 ............................................................................................... 3 “洪武通宝”钱版式研究 ........................................................................................... 3

(一)背“记局名”钱 ........................................................................................ 3

(二)“素背”钱................................................................................................ 4 (三)背“记值”钱 ............................................................................................ 4 (四)背“记重”钱 ............................................................................................ 4 “洪武通宝”及其后货币的演变情况 ......................................................................... 4

明代初期 ........................................................................................................... 4 明朝洪武年间 ................................................................................................... 4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 ........................................................................................ 4 明宣宗宣德八年................................................................................................ 5 明世宗嘉靖六年................................................................................................ 5 明穆宗隆庆四年................................................................................................ 5 明神宗万历时期................................................................................................ 5 “洪武通宝”部分钱币价格 ........................................................................................ 6 二.建文通宝................................................................................................................... 7

建文通宝................................................................................................................... 7 三.永乐通宝................................................................................................................... 8

永乐通宝................................................................................................................... 8 简介 ......................................................................................................................... 8 版式特征 .................................................................................................................. 9

与郑和下西洋 .......................................................................................................... 9 发现情况 .................................................................................................................. 9 四.洪熙通宝................................................................................................................... 9

洪熙通宝................................................................................................................... 9 五.宣德通宝................................................................................................................. 10 宣德通宝................................................................................................................. 10 六.正统通宝................................................................................................................. 11 七.景泰通宝................................................................................................................. 11 八.天顺通宝................................................................................................................. 11 九.成化通宝................................................................................................................. 11 十.弘治通宝................................................................................................................. 11 弘治通宝................................................................................................................. 11 十一. 正德通宝 .............................................................................................................. 12

正德通宝................................................................................................................. 12 十二. 嘉靖通宝 .............................................................................................................. 13

嘉靖通宝................................................................................................................. 13 十三. 隆庆通宝 .............................................................................................................. 13

隆庆通宝................................................................................................................. 13

1

简介 ....................................................................................................................... 14 相关介绍 ................................................................................................................ 14 十四. 万历通宝 .............................................................................................................. 14

万历通宝................................................................................................................. 14 简介 ....................................................................................................................... 14

相关介绍 ................................................................................................................ 14 价值分析 ................................................................................................................ 15 十五. 泰昌通宝 .............................................................................................................. 15

泰昌通宝................................................................................................................. 15

历史 ....................................................................................................................... 16 形制 ....................................................................................................................... 16 现状 ....................................................................................................................... 16 十六. 天启通宝 .............................................................................................................. 16

天启通宝................................................................................................................. 16

简介 ....................................................................................................................... 16 种类 ....................................................................................................................... 17 文字 ....................................................................................................................... 17 辨别 ....................................................................................................................... 18

总述 ................................................................................................................ 18

从钱版书法上看.............................................................................................. 18 从形体上看 ..................................................................................................... 18

传说 ....................................................................................................................... 18 参考价 ................................................................................................................... 18 十七. 崇祯通宝 .............................................................................................................. 19

崇祯通宝................................................................................................................. 19

引崇祯通宝简介..................................................................................................... 19 崇祯通宝背文 ........................................................................................................ 20 崇祯通宝种类 ........................................................................................................ 20

崇祯通宝种类一.............................................................................................. 20 崇祯通宝种类二.............................................................................................. 21 崇祯通宝价格 ........................................................................................................ 21 十八.声明....................................................................................................................... 21

2

一.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

据湖南常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证:吴二年(1368)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开铸“洪武通宝”钱,仍继大中钱式,行五等钱。《

“洪武通宝”钱的来源

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真书,直读。当十大钱一般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径2.45厘米,重3.4~3.6克。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户部及各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四年(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宝钞而罢宝源局铸钱,第二年又罢各行省宝源局。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钱式,钱背加铸重量,并置各省宝源局开铸。

“洪武通宝”钱版式研究

据湖南常德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记载,洪武通宝钱有四类六十一种,现存世可

牧童骑牛

见者五十八种:

(一)背“记局名”钱

此钱计有背京(应天)、北平(洪武元年八月改大兴府为北平府,二年,北平行中书省)、鄂(湖北省)、浙(浙江省)、济(山东省)、桂(广西省)、福(福建省)、豫(河南省)、广(广东省)等九种,各有小平、折二、当三、当五、当十五等。其中,背桂小平钱有穿上桂和穿上下“桂一”两种,实共四十六种。小平钱至当五四等钱的记局名大多铸于穿上,仅背福、豫者字在穿下,背广者字在穿右。照史书的记载,福建到永乐年间才铸钱,湖广到弘治年间才铸钱,可是洪武钱中,却有“福”字和“鄂”字。这是有待研究澄清的问题。在这些背文中,“京”“济”“鄂”等字都少见。

3

(二)“素背”钱

谱录拓存有五等。除素背当十钱外,余四等皆有存世。特别是小平光背的板别非常多。

(三)背“记值”钱

记值文字一、二、三、五、十皆铸于穿上。存世所见者有背上三、五、十等三种。背记局名当十钱皆加铸“十”字以记值。背桂、广、福之折二、当三、当五三等钱,亦加铸二、三、五记值文字。广西所铸的小平钱有两种背文。一种是穿上一个“桂”字,另一种除穿上的桂字外,穿下有一“一”字。这“一”字也是纪值。

(四)背“记重”钱

钱背穿右各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和一两等纪重文字。规定百分之百用铜,生铜一斤铸小平钱一百六十枚,折二钱八十枚,折三钱五十四枚,折五钱三十二枚,当十钱十六枚。当时一斤为十六两,钱如其重。当十大钱则除穿右记重一两外,穿上加铸“十”字以记值。四类洪武通宝钱中,仅背记重钱为大中通宝钱所无,应是洪武二十一年恢复五等钱制,“诏更定钱样”所铸新钱(图245、246)。应当肯定,朱元璋推行洪武通宝纪重钱,从而统一了全国的货币,结束了元末以来的混乱状态,对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代钱文不称元宝,因为朱元璋的名字中有“元”字,要避讳,所以自大中钱到永历钱,不论大小,都称通宝。由于铸局不同,所铸五等钱径重大小皆不一,即使同局所铸,亦有差别。各等钱铸额大小与存世量多寡亦相差甚远。如:洪武通宝背京小平与折二;背桂三、桂五;背广三、广五记局名钱与背穿上三记值钱,皆极罕见。此外,背京当三、当五;背鄂五等钱;背济小平、折二、当三、当十;背桂二、桂十;背二福、三福;背大字五福;背广、广二、广十;背北平折二、当三、当五、当十;背豫折二等记局名钱和素背当三钱、背穿上五记值钱等品,亦属罕见或较罕见之品。

[1]

以上内容摘选自:《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 周新国 周波 著

“洪武通宝”及其后货币的演变情况

明代初期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纸币,规定大明宝钞每贯合铜钱一千文或值银一两,宝钞四贯合黄金一两。并且实行铜钱与宝钞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向政府兑换。明朝为推行纸币的流通,当年就停止了中央及各地方钱局的铸钱。到第二年全部停铸铜钱。明朝洪武十年,又恢复宝源局与各省钱局铸小钱至洪武二十年后又停铸。洪武二十六年,改变钱制,重新铸五等钱,按洪武元年铸行规定,后又改铜钱每文重一钱两分。其它四等钱,依照小平钱之重递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准京师宝源局铸钱,其它各省再次停铸。到八月,因宝钞流通受阻,为坚决实行纸币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铜钱。直到明宣宗宣德末年,历时长达四十一年。

明朝洪武年间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没有铸钱炉,年铸钱约十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

4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铸行了“永乐通宝”,此钱铜色紫红,为真书直读,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厘米,制作上精致统一,钱文秀逸,笔画端庄。永乐通宝钱中也有折三大钱,但传世仅一枚,为孤品(现存上海博物馆),此钱史书上并无记载,而且当时正禁止用铜钱,应属试铸品并未发行。当时开铸钱局有两京(北京、南京)、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六处,其版式的差别,微乎其微,勉强区分,“永”字的横笔有长短两种,“宝”字的两点有接离两种,钱穿有大小之别。我国曾在西沙群岛的一艘明代沉船上发现了永乐通宝钱万余枚。此外,日本的丰臣秀吉曾用金银铜仿制过一批,分为打制和铸造两种,铸造钱与明“永乐”钱很相似。

明宣宗宣德八年

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制作上稍逊于“永乐通宝”,书法一般,版别较少,相比同时期所出的“宣德炉”铜器相差很大。传世量少于永乐钱。宣德钱只是两京宝源局及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省宝泉局铸行了十万贯,数量不多。永乐、宣德两朝铸钱所开钱局相同,连两京在内也只有六处鼓铸,每年铸行也都不超过十万贯。

自宣德九年后,到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共六十八年未再铸钱。孝宗弘治年间宝钞信用动摇,百姓不肯使用,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情况。十贯宝纱换不到三文钱,明政府认为再不发行铜钱,就将无法挽回宝纱信用,且很多利益也被私铸商贩赚取,便下诏命两京及全国十三省重新开炉铸钱。铸行“弘治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此钱版本较多,各地所出,略有差异。传世有一“弘治通宝”大钱,为孤品。“弘治通宝”曾由原重一钱增加到一钱二分。弘治钱制作书法都较一般,且铸量也不多,没有达到要求的数额,因为改钱重铸新钱之时孝宗已死,明武宗继位,改元正德,此钱即停铸。

明世宗嘉靖六年

明世宗嘉靖六年开铸“嘉靖通宝”,为光背小平钱,真书直读,但含有隶意,此钱存世较多。在铸行方面,朝廷先下诏命令两京宝源局开铸此钱,并令工部按照永乐、宣德时铸钱标准在其它四省开铸,铸量比永乐、宣德时略有增加。“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此外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出火漆、镟边、金背等钱,火漆就是二次溶炼。旋边就是用旋车锉磨边缘,金背是指经四火熔炼之黄铜,俗称“四火黄铜”。嘉靖通宝钱大都为小平钱,仅在二十三年时,令工部宝源局仿洪武钱五等式铸小平、折二,当三,当十大钱,于钱背穿右侧铸:“ 二钱、三钱、五钱及一两”,一两钱穿上再加铸“字十”,此套钱为记重钱,各只铸三万,且并未流通,只为充实内库。因为并未流通,因此传世也少,传世品中有一背穿右直书“一钱”的记重钱,为孤品。世宗所出的钱比前代各钱要精美。

明穆宗隆庆四年

明穆宗隆庆四年,铸行“隆庆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隆庆通宝钱制每文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隆庆时期铸钱比嘉靖时减少,当年两京铸钱仅二万贯,只及嘉靖时两京铸额的一半。

明朝前期的这一阶段,因大力奉行宝钞政策,对铜钱控制严格,三番两次停铸,禁用,即使开禁也有限制,要不就收入内库,充作库存。所以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民间私铸猖獗,可民间又因铜材缺乏,就用古钱,但古钱也有限,于是就私铸古钱,以作流通,这是因为私铸本朝钱币刑罚很重;二是促使白银使用普遍化,明时把银铸成马鞍形,名日“元宝”,也有其它形状,称“银锭”。

明神宗万历时期

5

铸钱量上升是在明神宗万历时期,这是明代铸钱的转折,也是明朝的转折。神宗万历四年,开铸“万历通宝”,此钱版本较多,万历小平钱为真书直读,大多背无文,少数背铸有文字或星月纹,但都较罕见。万历通宝钱有折二钱,也为真书直读,狭郭,双点通,钱径为2、8厘米;“万历通宝“大钱传世只有一枚,为孤品。万历通宝钱由两京及全国各省为铸行,两京铸金背、火漆,其它各地只许铸镟边。万历二十年援助朝鲜对抗日本侵略战争开始后,开支递增数十倍,但收入却减少近一半。明朝政府应对的办法就是铸钱,以补充财政收入。万历二十年以前,全国铸钱局只有六十座钱炉,到二十年时增加到一百座炉,三十年时,户部等机构新开二百五十座钱炉,应天府也添一百炉,一年便增加三百五十炉,本来户部只管纸钞,工部管铸钱。此时宝钞已停,户部改铸钱,此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起炉铸钱,一时全国有多少钱炉就无法统计了。由于铸量明显增加,而铜材又缺乏,铜价上涨,许多临时官炉无利可图,开炉不久即关门大吉,工人们无以为生,便自行私铸,他们铸的有的不比官铸的差,有的则很粗劣,当时私钱名称很多,像歪脖、尖脚、胖头等等,流传很广,至崇祯时仍存,现存的也有。

“洪武通宝”部分钱币价格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4元 太祖洪武元年铸。形制,钱轻,重同大中通宝,钱文楷书直读,较规整,除光背无文者外,记值有:一,二,三,四,五。记重,为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记地为;京、北平、浙三、豫、济、鄂、桂、福、广等九等。记地兼记值“桂一,桂二,广二,二福,桂三,桂五,广五,五福,京十,北平十,广十,鄂十,济十,桂十,十豫,十福,十浙等。同等钱各有差异小平径2.4厘米,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15--3.3厘米,折五径3.8--4厘米,折十径4.4--4.5厘米,此钱以光背平钱,记钱较常见。.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 5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京” 5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鄂“ 4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北平” 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浙” 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济” 7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福” 1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豫” 8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桂一” 320元 洪武通宝楷书小平背“广” 6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1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 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豫”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京” 10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北平” 8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济”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桂二” 4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浙” 1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二福” 7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豫” 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二背“广二”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1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 30元

6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北平” 1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鄂”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浙” 1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三福” 1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京”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济”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桂三”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广三” 6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三背“豫” 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光前 11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 28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钱” 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北平” 12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浙” 3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济”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京” 4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鄂” 60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桂五”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五福” 4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豫” 28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五背“广五” 5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 3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6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北平十” 2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广” 22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京十” 1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济十” 22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鄂十” 28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豫” 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桂十” 50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福” 150元

洪武通宝楷书折十背“十浙” 150元

二.建文通宝

建文通宝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前,因为太子(建文帝之父朱标)早逝,朱元璋按照封建礼法传统,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逝去后,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奉遗诏承继帝位,随后改“洪武”年号为“建文”,史称朱允炆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推行“削藩”政策,为争夺地位,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公开反叛,起兵北平(北京),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变”。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夺取其侄帝位,即为永乐帝,朱棣破城之时,建文帝下落不明,《明史》称其“阖宫自焚”,但《明史纪事本末》等民间志书则认为建文帝并

7

未自焚,而是改扮僧人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四处流亡,至今在各地还保留了不少有关建文帝的民间传说和文物遗迹。有学者认为,其后永乐帝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有赴海外探访建文帝下落的目的。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已成为明代历史上的一大谜案。建文帝在位只有短短的3年多时间,是否铸造行用过“建文通宝”年号钱也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有泉家提出,“建文通宝”钱有实物存世,但极为罕见。《古泉汇考》记载清末最早发现甲骨文的学者王懿荣曾得到一枚“建文通宝”小平钱,认为“制作面背色泽与洪武、永乐各种小平钱无异”。1989年《舟山钱币》杂志也披露过一枚建文小平钱,声称为江苏淮阴乡下农民耕田时所获,钱径2.45厘米,重3.44克。该文认为从铜色、形制、文字、声音等方面判断,该钱均与传世明代钱币极为相似。 这些存世的“建文通宝”钱是否为建文帝在位期间铸造的年号钱呢?史籍不载,后世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有人认为确实是建文帝铸造的年号钱,后为朱棣所销毁。朱棣夺取其侄帝位,改元“永乐”。为掩饰这段不光彩的“夺位”历史,下令消除“建文”年号。据说当时凡有“建文”字样的铜铁器物都要销毁,最能说明“建文”朝存在的“建文通宝”年号钱自然在劫难逃。但已故著名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先生不同意上述观点,在其著作《中国货币史》中质疑曰:“若说销毁,也不至于销毁得这样干净。”他认为建文帝未曾铸钱,因为“当时(明初)一意推行宝钞,铸钱在政府看来没有什么好处。洪武时岁次停铸,甚至禁用铜钱。后来各帝也都是在即位以后许多年才开铸,所以惠帝(建文帝)不铸钱是没有什么奇怪的。

那么存世建文钱又从何而来呢?《明史·食货志》载,嘉靖六年(1527年)、三十二年(1553年)两次补铸前朝年号钱,有人据此认为存世建文钱为嘉靖年间补铸钱。但钱币学界现在已大致认定嘉靖年间没有补铸过钱,纠正了史料的错误。于是又有人认为这些建文钱可能是明代建文帝在位时或其后各帝在位时民间私铸的年号钱。《古钱大辞典》认为存世建文钱为伪造品,于是在其上刊载的建文钱拓图旁标注“伪品”二字,干脆否认了存世建文钱的真实性,更增添了问题的复杂性。

是真钱还是伪品?是官铸还是私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建文钱问题已成为货币史上的一个谜。由于史料和实物的缺乏,建文钱之谜的破解,还寄希望于货币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进一步探索。

三.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朱棣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1408年)开铸永乐通宝钱,“至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

简介

永乐通宝钱书法绝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是中国货币史上精美的货币之一。这些铸造精整的永乐通宝钱主要用于对外贸易,为明初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600年

8

永乐通宝钱

前的国际贸易硬通货。邻国日本、越南等也曾大批仿铸使用永乐通宝钱,现在所见永乐通宝钱背“治”、“木”等字的皆为日本所铸。

版式特征

永乐时期开铸永乐通宝的钱局有北京、南京、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六处,其版式的差别,微乎其微,为铜色紫红,真书直读,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没有折二以上的大钱。钱币直径2.5厘米,重4克左右。钱面文字“永乐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逸,是中国货币史上精美的货币之一。永乐通宝钱中也有折三黄铜大钱(背三钱),其钱径达到3.4厘米,文字清晰,形态古朴,但传世仅一枚,为孤品(现存上海博物馆),此钱史书上并无记载。而且当时正禁止用铜钱,应属试铸品并未发行。“永乐通宝”目前没有发现有大型的折十钱。

与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的永乐通宝钱。郑和庞大船队每次都达200多艘船,2.7万多人,船上满载金银宝货、丝绸和青花瓷器。金银宝货以铜钱为大宗,因当时西洋、南洋许多国家流通使用中国铜钱,《瀛涯胜览》曰:“爪哇国通用中国历代铜钱,旧港国亦使用中国铜钱,锡兰国尤喜中国铜钱,每将珠宝换易”。有些国家还专门大量输入中国铜钱,如邻国日本就输入许多明钱,以洪武钱和永乐钱为最多。

发现情况

永乐通宝钱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货币。永乐通宝钱在国内出土的数量不多,甚至许多明清时期的钱币窖藏不见一枚。但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地区却有大宗发现。20世纪70年代在东沙、西沙群岛的水下考古发现,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沉船所遗下的铜钱,永乐通宝钱数量非常巨大。如西沙群岛第一次清理古钱,约80706枚,其中永乐通宝49684枚,占61%强。第二次清理能看清文字的铜钱有1995枚,永乐通宝1215枚,占明钱的91%。在东沙群岛清理古钱,发现明钱有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三种。国外考古中也有大量发现。如1930年入田整三对日本48处所发掘铜钱的分析统计,总数有554714枚,中国钱占99.8%,其中永乐通宝有29225枚。南中国海及环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肯尼亚、坦桑尼亚到阿曼、伊朗,从斯里兰卡、印度到泰国、马来西亚,都有出土发现永乐通宝的记录。

四.洪熙通宝

洪熙通宝

9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炽,洪熙年间(公元1425年)铸造。“洪熙通宝”传世所见仅有二枚,皆为国宝级文物。不过泉界对其真伪尚有争论。

此钱泉届多认为是后朝补铸,其中一枚已经流失,另一枚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五.宣德通宝

宣德通宝

宣德通宝

宣德通宝

10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铸造,版式为小平钱。铸量少于永乐通宝,版别统一,几乎每一枚都是精工制作,未见质量低劣者。如今存世量已不多。“德”字偶有省去一横的,称作“省一宣德”,比较少见,价格颇高。 年号介绍 年号:宣德 纪年:1425 庙号:宣宗 皇帝名字:朱瞻基

即位时间:洪熙元年六月(1425.6) 即位年龄:28 在位年数:10 驾崩年龄:38 世系:朱高炽之长子

六.正统通宝

史料未有详细记载。

七.景泰通宝

明朝没铸过“景泰通宝”、发行过“景泰年号钱”。八.天顺通宝

明朝未铸天顺通宝,不过安南也有天顺年号。九.成化通宝

资料不详。

十.弘治通宝

弘治通宝

11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六年,两京及各省钱局开铸“弘治通宝”钱,定制每文重一钱二分,并规定了每年的铸额弘治十八年五月,帝下令户部调查各地铸造“弘治通宝”的情况,各地所铸仅为计划的十分之一、二;到了正德二年,四月下令各省全部停铸。前后铸期不足四年。版式为小平钱,光背。有大字光背版式,比较少见,传世品有一枚当十大钱,可能是试铸样钱。弘治通宝存世量较其他明代钱币为少,制作不精,文字粗拙。从“治”字的三点水旁不同写法,可分为“连水治”和“分水治”两

大版别,其中“分水治”较少见,价格较普通明朝钱币高。

十一. 正德通宝

正德通宝

“正德”是明朝明武宗朱厚燳的年号,其在位期间并未铸钱。存世的正德通宝是明末清初铸造的压胜品,清代中后期、民国时民间铸造的最多。其工艺和材质各不相同,多以黄铜为主。背面多龙纹、龙凤纹、牡丹等。

民间盛传正德钱有各种迷信和传说

1、 保佑渡水平安。清吴文炳《泉币图说》、戴熙《古泉丛话》、清俞曲园《茶香室四钞》卷廿七载均有记载:清康熙年,民间盛传“国朝焦循《忆言》云,泰州宫紫悬太史言:十年前后以重价购求正德钱,一二文可值一金,云正德为游龙,佩之渡江河,无波涛之厄”。 2、 赌钱会赢。传说赌博时身边有正德钱就会赢。 3、 孕妇生产时手握正德钱可保母子平安。 4、 吉祥。“人下正德钱只两个丫,真者鸡见之不啼” 因其美好寓意,在民间大量铸造。

正德通宝的价值根据铜质、色泽、轮廓、形制、工艺、铸造年代不同,价格各异,一般来说年份越早越珍贵。 价格目前一般在一百元到三百元之间。

12

十二. 嘉靖通宝

嘉靖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铸造。“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公斤,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该币经全泽铅锌矿质量检验科1990年6月27日取样分析化验,该钱含铜90.18%,铝0.584%,锌0.532%,铁3%,银每吨含640克。经专家鉴定属纪念性质,当为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开始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该币对研究会泽造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价值分析 嘉靖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10元 世宗嘉靖七年铸。仿洪武钱制,分为五等,小平径2.5厘米,重3--4.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厘米,折五径3.9厘米,当十径4.5厘米,重24克以下。钱文楷书直读,除光背者记重有:二钱,三钱,五钱。记值有:一两。存世平钱较丰。 嘉靖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 65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 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五背“五钱” 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雕母背“十一两” 无定价 嘉靖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大观改范 25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二十光背 6000元

十三. 隆庆通宝

隆庆通宝

13

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穆宗朱载垕,隆庆4年(公元1570)铸造。小平,光背,文字端正,铜质厚重,铸工精美。存世量不大,较一般明朝钱币为少。

相关介绍

隆庆通宝,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始铸,皆为小平钱,钱面真书直读,文字端正,铸工精美,光背无文。隆庆通宝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隆庆时期两京铸钱仅二万贯,传世甚少。

十四. 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

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年(公元1570)铸造。仿造嘉靖钱制,有小平,折二两种。光背者比较多见。少数小平钱背有“工”,“天”,“公”,“正”,“江”,“河”,“厘”等字,其中“厘”表示值银一厘。背“河”,“户”者极少见,价格颇高。折二钱铸量也多,制作精良,偶有背星月者,价格颇高。还有银质“万历通宝”钱。

相关介绍

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1585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九万锭。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

14

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货币私铸取利的现象。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价值分析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3元 神宗万历四年。版别繁多,以小平多见,平钱除光背外,穿上有:星、月、工、公、正、天。穿右厘,合背等。径2.4--2.5厘米,重3.4--4克,折二径2.8--2.9厘米,矿银小钱径1.9厘米,背五钱径3.5厘米,特大钱径8.8厘米,传世属小平钱最丰,面文除规整楷书者,尚有少数“历”,历下长日宽日数种。..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宽缘大样 25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大字 1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星 2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天” 16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月” 2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正” 5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50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公” 1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工” 6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分” 8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江” 6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厘” 2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背纹 15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背“户” 5000元 万历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40元 万历通宝楷书折二背包星月 8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银质背“矿银” 8000元 万历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钱” 45000元 万历通宝楷书折二背北斗星 800元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旋背 10元

万历通宝楷书特大型光背 无定价

十五. 泰昌通宝

泰昌通宝

15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历史

明朝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明光宗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形制

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还有钱径达2.9厘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也有钱径2.3-2.4厘米的小钱。

现状

存世量不大,较一般明朝钱币为少。

另有一种名曰“心泰”的种类,存世甚少,十分珍罕。

十六. 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

1368年朱元璋称帝前他就在应天府设置了宝源局,开铸大中通宝。为了维持纸币制度,政府先是禁止用铜钱,接着又禁止用金银,然而纸币却滥发无度,这些措施并没有达到目的。自嘉靖元年开始,停用宝钞,恢复了铜钱铸造。其中,天启通宝钱以铸量多,流通广,成为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至今仍多有发现。

简介

天启通宝

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还有钱径达2.9厘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也有钱径2.3-2.4厘米的小钱。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次年便开铸“天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军队的铸钱炉只保留西北三镇,东南的一律取消,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

16

各省钱局铸造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天启五年,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其大钱铸期不过三年;天启钱钱重原定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铜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种用日本铅锡销熔入铜所铸的铜呈折色的“折沙钱”就是此时所铸。天启小平钱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背文比万历钱复杂,背铸有星月纹的种类多;背有文分记重,记事,记局、记地。背记事为“奉旨”二字,是当时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皆较少见。

种类

“天启通宝”是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执政期间铸造的,有50多个版别。单是币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种,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天启钱有折二钱,但铸得不多。当十钱种类却很多,大小、轻重不一。因此有人认为明朝天启年间所铸的“天启通宝”,开启了我国古代钱币背面版式多样化的先河。

天启通宝

另外还有一种元朝“天启通宝”,直径3.4厘米,元至正十一年徐寿辉起义,攻占蕲水,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年号治平。1356年,徐寿辉迁都汉阳(今湖北武汉),1358年,改年号为天启,铸“天启通宝”铜钱,由于天启作为年号的时间很短,铸钱不多,保存下来的更少,故此钱极为珍贵。 由于后来明朝熹宗也铸有“天启通宝”,为了区别这两种“天启通宝”,钱币界就将其分别称为徐天启和明天启。

文字

天启通宝

元末南方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公元1358年铸“天启通宝钱”,该币质地为紫铜,就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由于从发行到停铸仅经历了一年,因此元天启通宝比较珍稀,尤其是篆书折三天启钱为一级品,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启钱则版式较多,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多种,质地也为黄铜,但钱文却均为楷书。

元天启钱光背,而明天启钱背丰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户、浙、京、新等多种,纪值有二、十、十一两等,当然还是以光背为常见。此外,区别的关键是钱文字体。元天启钱“天”字饱满有力,尤其一捺,刚劲有力,非大手笔不能为之;“启”字繁体结构中的“户”字,非常特别为横户;“通”字和“宝”字有瘦金体风味,显然受宋钱“大观通宝”和“崇宁通宝”影响较大;“通”字的甬部为三角。而明

17

天启通宝“天”字一捺,轻飘空灵,“启”为正规繁体,“通”字中的甬部为拐三角,这也是明钱“通”字的一个普遍特点,“宝”字虽为楷书,却明显有隶书特色,繁体“宝”字的贝部为方贝,标准“八”字,这也是明钱宝字的普遍性。

辨别

总述

不少钱币收藏爱好者,由于缺乏历史知识,只知道有明代“天启通宝”钱,而不太清楚元代也有“天启通宝”钱,所以凡带有“天启”年号的钱,都认为是明代的“天启”钱(1621年)。实际上,元代末年所铸之“天启通宝”钱(1358年),比明代的“天启通宝”钱还要早263年。所以元代“天启通宝”钱,当然要比明代的收藏价值高。

天启通宝

如何鉴别明“天启通宝”和元“天启通宝”钱,首先应注意钱币的材质,然后分析钱文和形体上的差别。

明“天启通宝”钱“启”字左上部的“户”字,其上不是点,而是一横,与下部“尸”字不相连,而元“天启”的“启”字上的“尸”字上方一横是连接的,二者有明显不同。另外,在明“天启”钱中,钱背偶有“奉旨”二字,这在元“天启”钱中是不曾见到的,这是鉴别明“天启通宝”和元“天启通宝”钱最可信的证据。

从钱版书法上看

元“天启通宝”钱,版别很少,钱之书法只有楷书和篆书两种,背面没有标记。而明“天启”钱版特别复杂,书体有楷书和不规范宋体两种,且楷书不及元“天启”钱秀美,有向宋体承启之韵味。

从形体上看

元“天启”钱外轮较细,楷书秀丽,明“天启”钱外轮宽阔,字体浓重,两者相比,区别很大.

传说

在明末铜钱中,还有一种形制特别的“跑马崇祯”钱。此钱的背面铸有一奔马,问世后产生了“一马乱天下”的民谣。又因明末农民军领袖李闯王的“闯”字中含有“马”字,所以有人附会说崇祯钱上的奔马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先兆。

参考价

明代天启通宝背一钱一分大样 估价 RMB 30,000

元末起义军徐寿辉铸“天启通宝”折二 估价 RMB 28,000-32,000

明代天启通宝背密十一两(直径46.5mm),少见,美品 估价 RMB 25,000-30,000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估价 RMB 10000

明天启通宝背十一两因存世量大,目前市场上的参考价格一般为30元至40元人民币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RMB 3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得 RMB 20元

18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月 RMB 15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新” RMB 6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浙” RMB 5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工” RMB 8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户” RMB 8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壹钱” RMB 850元 元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京” RMB 65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院” RMB 8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分一钱” RMB 35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 RMB 6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旨奉” RMB 1500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二分” RMB 22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背“一钱”RMB 700元 天启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母钱 RMB 10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户” RMB 15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星 RMB 15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背“二”星 RMB 6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二银质背“二” RMB 400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光背 RMB 7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RMB 35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 RMB 45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府” RMB 3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镇十” RMB 600元

天启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密” RMB 2000元

十七. 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是中国货币史上的第一个铸币高峰,而其版别之复杂、品类之繁多,尤以其繁缛的背文、含义,至今有的都难以辨识。

引崇祯通宝简介

19

崇祯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8-1644年)始铸。《续文献通考》载∶天启七年12月,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帝令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务令宝色精彩,不必刊户工字样。钱文真书,通宝之“通”字有单点、双点之分。有小平、当二、当五,又有当十型大钱四种。小平钱径一般2.2~2.6厘米(实测最大径2.6厘米),重约3~6克;当二钱径一般2.7厘米,重3.7克;当五钱径3.3厘米,重6.2克,南都钱较轻。

跑马崇祯

其间的轻重没有什么规律。钱文\"崇祯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顺读。钱背有星月,也有的有奔马图形,俗称\"跑马崇祯\"。另外有一种背文为满文,据说为清兵入关时所铸,也有人怀疑可能是民间私铸钱。小平、折二、折五钱背文繁杂混乱,有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记局兼记值、吉语钱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其中以光背及记地平钱为最多。传世当十大钱光背无文,有文者。另外崇祯通宝还有合背钱。

崇祯通宝背文

崇祯通宝的背文可以归纳为七大类。 1.纪星月:背有星、月、圈、圈内星;

2.纪天干:背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背文纪重:一分、一钱、八、捌;

4.背文纪局监兼纪值:户、户五、工、工二、工五、监二、监五、局、兵、官、府;

5.背纪地:贵(贵州)、重(重庆)、加(四川嘉定)、共(即通“恭”,广西恭城,元明清均属平乐府)、江(江苏江宁)、广(广东)、季(即季汉,指蜀汉。)、应(应天府)、忠(四川忠州)、清忠、青(南京池州府或南直青阳县松江府青浦县)、鄂(鄂州)、榆(陕西榆林)、沪(应为泸,四川泸州)、宁(江苏南京市的简称,因隋代以后历为江宁县及江宁都、江宁府的治所而得名。)、太平(四川 夔州府太平县);

6.纪事类:旨、奉旨、制、行、新、旧、户面。其中的“新”与“旧”,指收销旧钱,铸行新钱。《明史·食货志》:“庄烈帝初即位,……以御使王燮言,收销旧钱,但行新钱,于是古钱销毁顿尽”; 7.背文:奔马形,有背穿上马、下马之版别,以穿上马形为泉家所重。

8,背文:四手。马定祥定为珍品。云南人用钱,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云南生产铜,却是用贝,很不合算,官员已经认识到了,为了让人们接受,在背文上明确标示了铜钱与海贝的比价。

崇祯通宝种类

崇祯通宝种类一

崇祯年间铸行的崇祯通宝,种类繁多,计有百余种。崇祯元年开铸的崇祯通宝,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铸作精良。但三年后,改为北京钱重一钱,南京钱重八分,从此后,钱制开始趋于复杂,崇祯通宝以小平钱为主,有当二,当五,当十大钱。

20

崇祯小平钱皆为顺读,分为背无文字和背有文字两大类,但有一种隶书体背无文小平钱,比较罕见。在背有文钱中再分二类,一种背铸星月纹标记;一种是背铸文字:有背记重,背记局记地,背记事。

此外还有一种背文穿下铸奔马图形的小平钱,径小轻薄,俗称“跑马崇祯”,此钱铸意不明,但民间传说却把此钱和闯王李自成和南明马士英巧妙的联系起来了,李自成号称闯王,“闯”字门内有马,“跑马崇祯”预示着“一马入门,门下有马”灭亡崇祯者必为李自成也。而马士英是明末凤阳总督,崇祯死后拥立福王于南京,但他虽手握大权,却不积极抗清,反而结党营私,排斥抗清名将史可法,结果导致扬州失守,福王政权被灭。人言“跑马崇祯”意味着“一马乱天下”。

崇祯通宝种类二

崇祯通宝折二钱,皆为楷书顺读,钱背有文,也分两大类,一为有背星纹标记,二为背有文字,背为文字亦分三种:背记值, 背记事,背记重记钱局。

崇祯当五钱,面文皆为楷书顺读,仅背文记局一种,分:工五,监五,户五三种。该钱制作精美工整,铜质呈金黄色,浑厚凝重。

崇祯当十钱仅背无文一种,宽郭大字,制作精良,为少见品。

崇祯是明朝钱币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其中小平钱复杂的背文,版别更加体现了崇祯钱制的混乱性。

崇祯通宝价格

明崇祯通宝折十大钱一枚 估价 RMB 25,000-30,000 明代崇祯通宝背穿上“寿”一枚 估价 RMB 20,000

明代崇祯通宝背“敕二”小平 估价 R钱币MB 10,000-15,000

十八.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其中如有纰漏和错误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