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口底癌手术破坏性大,手术范围广泛,常需行上颌骨或下颌骨切除术,术后可产生语言不清、流涎、进食困难、感染麻木和影响容貌等。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成功护理20例口底癌患者总结出以下护理要点: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重视口腔、呼吸道、移植皮瓣、饮食的护理,并观察效果;加强出院指导。
【关键词】 口底癌; 围手术期; 护理
口底癌手术破坏性大,手术范围广泛,术后可产生语言不清、流涎、进食困难、感染麻木和影响容貌等。因此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进行口底癌手术2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岁。均行病灶扩大切除加下颌骨方块截骨加双侧舌骨上淋巴结清扫术加气管切开术,术后入监护室监护7~10天,其中皮瓣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口底癌手术导致面容改变,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1)主要有恐惧、焦虑,担心手术失败、术后外形欠佳、功能恢复不良及疼痛等;(2)希望了解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3)产生自卑感,渴望得到同情和关心。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适时和患者进行沟通,采取如下的护理措施: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及程度;②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的安全性,通过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消除顾虑;③鼓励患者提出有关手术方面的问题并耐心细致解答,增加患者的信心及安全感,并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做好家属工作,共同配合给予心理支持。
2.1.2 一般护理
(1)术后有一段时间语言功能受到影响,必须取得患者合作,指导其用纸和笔交流。文盲患者教会其表达各种需要的手势,如大拇指表示大便,小拇指表示小便,示指表示饥饿,中指表示疼痛等。(2)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炎症或破损,如有异常待治愈后方可手术。每日常规给予1%~3%双氧水或1:5000甲酸含漱液漱口。
2. 1.3 术前各种准备
如术区备皮、备血,各种化验、摄X线片、心电图,术晨置胃管等。 2.1.4 准备全麻用物
如吸痰器、氧气、心电监测、急救药品、抢救物品。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监护
全麻未清醒前专人护理,在麻醉恢复期除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外,必须持续监测SpO2 ,直至患者完全清醒[1] 。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生命体征及出入量,设立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及时记录。
2.2.2 皮瓣情况观察
对行转瓣修复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皮瓣色泽。血管危象是游离皮瓣移植术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2],因此,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状况是预防血管危象的关键。观察皮瓣应从皮瓣的颜色、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等方面着手[3],如皮瓣颜色由红润转为暗紫伴有肿胀、皮纹消失,表示静脉回流受阻,如皮瓣颜色由红润转苍白、皮纹皱缩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处理。术后24h内每半小时观察记录一次,24~72h每1~2h记录一次,以后每天观察四次并记录。
2.2.3 口腔护理
术后由于口腔的自洁能力受到影响,加上伤口肿胀,分泌物堆积,容易感染,影响愈合,因此术后须做好口腔护理。为防止擦洗时损伤创面黏膜,一般采取口腔冲洗每日3次,冲洗时,暂取半卧位,用20ml注射器,接自制的钝、弯12号针头,抽取生理盐水给予适当压力冲洗口腔每个部位,冲洗时应注意针头与口腔黏膜距离不可太近,以防刺伤黏膜,一般距离2cm~3cm为宜,并由另一护士用吸痰器由嘴角吸出,直至冲净为止。
2.2.4 伤口局部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清洗分泌物或渗液渗血并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2.2.5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一般放置负压引流管1~2根,以防止渗血、渗液在伤口内积聚,应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妥善放置,防止脱落,并观察引流颜色、量,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2.6 鼻饲管护理
术后当日禁食,第2天即给予鼻饲流质,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一般约5~7天。进食前先鼻饲温开水,患者无特殊不
适,再注入鼻饲液,第1天不能过快,量不能过多,如无不适,逐渐增加鼻饲量。
2.2.7 气管切开护理
为避免局部水肿,影响呼吸,术中一般给予气管切开,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也很重要,气切导管要给予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内导管消毒每8h 1次,气管内每1h滴药1次,药液配制: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40ml,可起到化痰消肿作用。5天后雾化液中不加地塞米松,因不利于创口愈合,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应>15s,以免缺氧窘迫,管口盖无菌纱布,以增加呼吸道湿度并防止尘埃落入,拔管前先堵管48h,如无不适方可拔管。
2.2.8 基础护理
由于术后患者一段时间头部制动,加上切口引起的疼痛,患者非常痛苦,因此应做好基础护理,将患者的不适降低到最低程度,如:勤衣,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应用软薄枕2个,分别放入肩、臀下,1h更换1次,或用手伸到背、臀下轻轻托起,减少受压,使患者感到舒适。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0.
[2]郭宏梅,胡晓宏.应用游离腓骨肌瓣修复颌骨缺损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0.
[3]朱盛修.现代显微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94-1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