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定量实验练习2

来源:爱go旅游网
定量实验练习二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配制5%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配制1mol·L-1NaOH溶液时,将溶解后的NaOH溶液立即注入容量瓶

C.配制0.1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D.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 2.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 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为 ( )A.量筒 B.容量瓶 C.滴定管 D.以上均不对 3.(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八校高三下学期期初)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理论上,为了制得纯净的CuSO4·5H2O晶体,需要消耗稀硫酸、稀硝酸溶质物质的量之比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实际制得的胆矾晶体中还是含有一些杂质,通常采用 法提纯。 (3)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所加稀硝酸的浓度控制要求比较高,通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滴定过程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现象是 。请在右图中画出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的曲线图(要求过A点)。

(4)上述使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通过基准物质的标定。下列物质中通常可用来标定碱液的基准物质是 。

A.醋酸 B.草酸 C.苯甲酸 D.苯酚 4.(2012.杭州.第一次质检)热重分析法是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

现有一CaC2O4·nH2O试样,分别在氮气气氛、氧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得到如下热重(TG)曲线。

(1)图中曲线上有三个失重台阶,分别表示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了三个反应。根据第1步反应的失重数据计算试样CaC2O4·nH2O中的n值(精确到整数)为 。

(2)根据第2步反应的失重数据推测第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曲线说明氧气存在时有利于第2步反应进行,原因是 。

(3)第3步反应中释放的气体产物是 。观察曲线可判断出,氧气存在时不利于第3步

反应进行,可能原因是 。 5.(10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常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纺织高漂白。过氧化氢

法生产亚氯酸钠的流程图如下

已知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且NaClO2在碱性条

件下稳定性较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ClO2发生器中同时有氯气产生,则在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NaClO2稳定装置中,H2O2作 (选填序号)。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3)在实验室模拟“固体分离装置”中的技术,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按实验后顺序填写操作代号)。 A.过滤 B.加热 C.分液 D.蒸馏 E.冷却 (4)经查阅资料知道:当pH≤2.0时,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

溶液中Na2S2O3能与I2反应生成NaI和Na2S4O6。 欲测定成品中NaClO2的含量,现进行如下操作:

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步骤Ⅲ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 ②若上述滴定操作中用去了V mL Na2S2O3溶液,则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 (用字母表示)。 6.(14分)Ⅰ.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2SO2(g) + O2(g)2SO3(g) ΔH= —Q1 kJ·mol-1 2NO(g) + O2(g)2NO2(g) ΔH= —Q2kJ·mol-1

-1

则反应NO2(g) + SO2(g)SO3(g) + NO(g) 的ΔH= kJ·mol。 (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

上述反应, 当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NO体积比为1:3,

100则平衡常数K= 。

CO的平衡转化率250C300COOO(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 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该反应ΔH 0 (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 右,选择此条件的理由是 。

8060350C402000.51.01.5Ⅱ.已知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草酸氢钠(NaHC2O4)溶液显酸性。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a2C2O4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1

-1

压强/104kPa(2)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H2C2O4溶液中滴加10mL 0.01mol·LNaOH溶液时,比较溶液中各种

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 (3)称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 mL 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

各25 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第一份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1 NaOH 溶液

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第二份溶液滴加0.10 mol·L-1 酸性KMnO4溶液至16mL时反应完全。则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

27.(14分) Ⅰ.(1)-(Q1-Q2)/2或(Q2-Q1)/2(2分)

(2) 1.8(2分)

(3)<(2分) , 在250℃、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增加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却会显著增加(或经济效益不好)(2分) Ⅱ.(1)C2O42-+H2OHC2O4- +OH-;(2分)

+-+2--(2)c(Na)> c(HC2O4)> c(H)> c(C2O4) > c(OH);(2分)

(3)21%。(2分)

20.【答案】

【解析】(1)为得到纯净的CuSO4,应使H2SO4提供酸性环境,使HNO3与铜恰好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则H2SO4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3)滴定过程中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故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4)分析实验中,通常用草酸和苯甲酸标定碱的浓度。

(4)B、C(选错不给分,漏选扣1分)

7.【答案】

【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第一个台阶为脱水过程,即质量的减少值为分子中水的质量。即

14.6g12.8g12.8g18n128,n1。

(2)由(1)计算可知CaC2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第二个台阶后质量为10g,说明生成的固体的摩尔质量为100g/mol,因此确定为CaCO3,根据质量守恒得另一种生成物为CO。

(3)第三个台阶生成的固体的摩尔质量为56g/mol,所以确定为CaO,则分解反应为CaCO3CO2↑。

△ Ca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