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概念引入问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1.重概念结论的灌输,轻概念形成的过程

课改新理念倡导培养学生积极地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种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益于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保证了整个知识掌握的牢靠程度。但在数学概念教学时往往会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只重视结论的记忆,而很少引导学生探究其形成过程。这种忽视概念教学的探索性与生成性的现象,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的模式上,各种能力可谓少之又少,充其量只是个“两脚书橱”

2. 目前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是学生中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真正透彻理解。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我们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有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

3. 传统的概念教学中常常把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采用的是讲解法,方式上以“告诉”、“注入”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思维呈依赖性。学生没有通过自主学习来建立完整、牢固的数学概念体系,这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由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建立新的概念体系。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时可以使用以下一些策略,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

一、概念的引入

(1)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

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8.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教师忽视小学生这个特点,而单纯抽象地进行概念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

会高。例如,我在教长方体表面积这一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既避免把体积与表面积弄混,又看到面与体的联系,不仅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教具,还给长方体做了一个外套包在外面,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件事,防止了概念的混淆。

首先,第一学段,教师要注意形象直观,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注意形象直观,多举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这座桥梁达到抽象理性的彼岸,理解数学概念。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既平淡又枯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