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前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当前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热点分新 'u■'●■,・ ■■, 当前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一方方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 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工社会保障仍处于制度建立的初期,在制度的运行中出现了诸如失业保险严重缺失、养老保险参 保率低、工伤医疗保险不健全、不能同等享受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等问题。本文从衣R,.z-群体的特征入手,通过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 障必要性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必要性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下的经济发展和 在此问题上的进展很不平衡,在参保方式、参保率、具体政策上都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城市中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 不尽相同。拿养老保险为例,就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以北京为代 农民工。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自身则日益 表的“仿城型”模式、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扩面型”模式和以 “边缘化”,其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 上海为代表的“综合保险型”模式。这种制度模式的不明确一方面 来,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且一些地方的实 造成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农民工个人之间新的不公平、不平衡, 践已初见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也为未来制度的统一和完善设置了新的障碍。 建设仍处于滞后状况,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 2.总的参保率低。目前,农民工参加城镇各种社会保险项目并 维护。因此,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 不存在制度上的歧视,虽然各地都将农民工作为城镇职工基本社会 现实意义。 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的主要对象,但农民工参保率依然偏低。 一、农民工群体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3.退保率居高不下。由于没有实行全国统筹,而且全国农民工 农民工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我国 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不健全,覆盖面窄,返乡农民养老保险关系 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 和养老保险基金转移困难,只能选择退保。 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在此,农民工,是指已完 三、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在城镇的务工所得为 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我国城 主要谋生手段,但仍持有农村户13,且没有放弃农村土地经营权, 市化、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兼具农民与工人双重身份的劳动者。 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只有解决好了 农民工群体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 “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 “三农”问 征:1.数量庞大且增速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 题的解决归根结底是要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则 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 ̄7_,人, 要靠农民自身,农民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资金、技术 其中外出农民工1 4533亿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JN436万 和土地。虽然土地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但它是与社会保障制度联 人”。同时,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政策不发生 系在一起的,只要使农民工对针对其自身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具 大的变化,农民工数量仍会以平均每年500万人左右的规模持续增 有信心,就能化解其因失去最后的土地保障的后顾之忧,就会使他 加。2身份特殊且地位尴尬。农民工离开土地甚至居住地在城镇从 们愿意把撂荒的土地转让出去,实现土地的流转,进而形成大面积 事着非农产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群体。同时,他们又因户 的耕地,为农业的产业化、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三个条件中主要 籍的原因而与传统的城镇劳动者有别,被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 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而农民工外出打 的一系列面向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所排斥,使其难以真正融入城 工就能获得工资,就能转化为资金,用这些资金购买技术和设备, 镇社会。3.流动性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事着低技能和体力型的 经济就能启动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 “三农”问题 劳动,工作岗位很不稳定,频繁更换工作使得他们经常处于流动之 得到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就能加速。 中。 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与效率的需要 二、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社会主义生产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巨 1制度模式取向不明确。尽管农民工有多种参保模式,但各地 大的变化,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同时,机械化大 《商场现代化》2010年9月(中旬刊)总第623期 I热点分祈 lll,'●t,_,0■l-■ 生产条件下的各种职业病、养老、失业等问题都增加了农民工的就 目: 业风险和生活风险。这些风险对农民工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工伤保险制度。各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伤保险条 特别是在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网,是保障公 例》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所以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 民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农民工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 理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农民工发生工伤 为再分配手段之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应该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 后,要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未参加工伤 长期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使城市居民可以充分享受社会保障,而农 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支付 村居民却没有。只能依靠家庭和土地保障,如果农民工的失业、医 费用。当前,要加快推动农民工比较集中、工伤风险较高的建筑行 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 业、煤炭等采掘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建筑施工企业同时应为从事特 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把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上议程就 定高风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成了必然。 (2)医疗保险制度。在现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针 3.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对农民工流动性强、收入水平低的特点,广泛开展农民工大病医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条件就是要追求社会 保险,着重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问题。根据农民工 的安定有序。农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不仅给交通运输带来很大 的承担能力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建立大病统筹 压力,也不利于流入地的社会管理。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 基金。同时,要适当调整医疗保险的起付线,等待期,个人支付比 城市,各种与农民工有关的违规、违法、犯罪活动逐年增加。农民 例等方面的政策,如本人不愿或无能力在城市治疗的,应制定相应 工进城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压力.现在社会 的措施,将大病医疗保险关系和资金转入农村合作医疗。 保障制度供给的缺失和社会安全管理的不到位,使得这一群体成为 (3)农民工救助机制。农民工在城镇缺乏生活基础,是城市中 各大城市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建立适合农民工群体特征的 最困难的群体之一,为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应建立包括农民工特 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后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维护 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遭遇天灾人祸时的紧急救助、合法权益受损 其合法、正当的权益,让他们充分享受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成果, 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应急救助机制。 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更好地促进 2.要真正使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得以解决,还需要改革和完善 社会的发展。 相关的配套制度: 四、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缺失的原因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体制上的原因。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体制不相适应,户籍制度不改革,农民工就永远不能转变身份,成 是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主要原因。我国城乡分割的户籍 为城市居民,也不能享受晕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改革户 制度是传统的就业制度模式和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基础。户籍 籍制度,取缔其衍生出的各种附属功能,恢复户籍的治安管理和人 制度的存在不但加深了农民与城镇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心理 口统计功能,进而彻底的把农民工身份变更为市民身份,使其平等 方面的隔阂,同时也使农民失去了在城镇就业的机会和享受社会保 地享有一切社会保障。 障的权利。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仍是以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 (2)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和监督管理,完善法律体系建 力市场为基础制定的政策。由于农民工没有城镇居民的身份,进城 设。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 的农民工就被城镇劳动力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所排斥。 的立法,虽然近年来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不少针对农民工社会保 第二,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农民工所在的单位多为私营企 障的政策和相关文件,但是这些都是一些指导性条例、通知、决定 业、乡镇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这些用人单位为追求最大利润,千 等,效力太弱。而且各个地方制定的措施不统一,执行混乱。因 方百计减少工人成本,不愿为农民工缴纳必要的社会保险费,对农 此,政府必须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立法步伐,尽快出台统一的关 民工参保态度消极,经常以各种理由拒绝,或者象征性地将身边的 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方面方法律,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科学 几个人参保来应付了事。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 管理和健康运作提供法律依据。 地区的经济利益,置国家政策于不顾,对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 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从而违 规不参保,或者通过对农民工“合理”威胁,使农民工“自愿”不 参保。 参考文献: 第三,观念上的原因。农民工的知识欠缺,社会保障意识薄 [1】邓大松刘昌平等:2007—2008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 弱,对社会保障心存疑虑,担心交纳的保险金以后收不回来,不愿 【M】.人民出版社.20{}8.9 意参加保险;而且农民工的收入大多偏低,工作流动性大,工作地 f21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 tS.gov.cn/ti ̄x/ I txhg/t201Of)3 一4{}262828.htm IZ/OL]. 点不固定,他们不愿意参加缴费标准过高的社会保险,而更情愿将 【3 J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新华文摘2()()5 宝贵有限的现金收入寄回农村,回乡寻求土地的保障。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1()6 3.29 五、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5]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人民出 1就社会保障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应尽快健全和完善以下项 版社.2{}07.6 《商场现代化》2010年9月(中旬刊)总第62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