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另一种解读

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另一种解读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兰菊花 王成才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7期

近日,和学生一起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们读到了诗人辞别官场、归隐田园的愉悦轻松,读到了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读到了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读到乐天安命、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带着学生与诗人一起享受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之后,掩卷沉思,我更体会到一种悲痛和忧愤,从某种意义上说,《归去来兮辞》更是诗人的一首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悲歌。

一.心为形役之悲。陶渊明是在亲友的劝告下为“免于饥寒”而入仕的,但他质性自然,心向田园,心性的玷

污,灵魂的扭曲,尽管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的自恕自慰,但更有“心为形役”的悲痛、惭愧和惆怅,“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时候,诗人才毅然绝然辞官归田。

二.居家涉园之孤。无论是归途情景,还是归隐后的生活,诗人有“舟轻飏”、“风吹衣”的轻松自在;有“问前路”、“恨熹微”的焦急迫切;有“稚子候门、携幼入室”的天伦之乐;也有闲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也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更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隐者之趣。但我们从“引壶觞以自酌”中读出了诗人的无人为伴的孤独和苦闷,从“门虽设而常关”中读出了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孤寂;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白云和归鸟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中读出了诗人沦落尘网、身陷官场的不自由、不自在;从“翳翳”之景读出了悲凉,从“抚孤松而盘桓”中读出了诗人的孤独无靠、形影相吊的落寞……我们读出了陶渊明的孤寂情怀。

三.交往出游之忧。诗中我们读到了诗人“悦亲戚之情话”的融洽欢欣,但我们更体会到诗人非亲戚、农人等人能够理解而唯有“琴书”才能消除的内心之忧;我们读到了“窈窕寻壑”“崎岖经丘”的出游之乐,但我们更读到了孤舟独往、特立独行的遗世情怀。即使是面对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还在悲愁叹老,自伤自悼,离开官场之后,诗人是自由的,诗人也是痛苦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委心乘化之愤。“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是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的感叹,更是表达去留难定、心力不及的无奈和痛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在否定心神不定的犹豫不决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仍有所求的不甘和难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中的一个“聊”(姑且、暂时)字不也告诉我们诗人的乐天安命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吗?“登车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诗人醉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谴责和抗议,更是诗人否定官场、抗争世俗的孤愤和不平。

所以,我们在解读《归去来兮辞》时,切不可只是一味沉醉于诗人的山水田园之乐中,更要去体会深藏在诗人心中的那份孤独和忧愤。

兰菊花,王成才,江西安福中学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