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无锡滨湖区教师招聘测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师说》 D.《大学》
2.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赞科夫
3.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4.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背着学生检查学生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息、日记等信息。这样的行为涉嫌侵犯了学生的( ) A.知情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5.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程度分类,课程可分为( ) A.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B.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C.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D.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6.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7.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是( )A.探究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体验学习 8.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9.对教师来说,直接表现教师教和学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批改 D.课外辅导
10.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 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1.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12.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13.一个学生上课既能认真听讲,又能顺利地做好学习记录。这位学生最主要的注意品质特征是(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14.我们说一个学生的智力好,通常是指学生在认识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其核心是( )A.记忆能力 B.想象力 C.注意力 D.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5.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是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语词逻辑思维 16.在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中,童年期又称为学龄初期,下列哪一时期又称为学龄中期?( )A.少年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17.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教学评估和测试命题应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对于不同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A.智力 B.价值观 C.理想 D.能力
18.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对学习有影响。下列因素中,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意志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注意力
19.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目的是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其中,“三级”指的是( ) A.学校 家庭 社会 B.地方 学校 教师 C.地方 学校 学生 D.国家 地方 学校
20.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缺失。那么,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成绩差 B.厌学 C.注意力不集中 D.贪玩
21.在道德教育中,人们常常运用“对偶故事”的方法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那么设计这种“对偶故事”方式所依据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榜样示范模式
22.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A.人际关系 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 23.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意义学习 D.多元学习
24.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学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是( )A.变化 B.变式 C.比喻 D.比较 2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
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形象 D.道德体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由外在力量决定,人的家庭出身、经济地位和
生活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动力。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弗洛伊德
2.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积极提倡目标教学,认为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 )A.情感领域 B.认知领域 C.运动技能领域 D.美感领域
3.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包含一些基本成分,它们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A.教育体制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5.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大系统具有反作用,体现出多重功能,包括(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
6.教师具有多样化的职业角色。从教师职业角色特点看,教师角色有( ) A.研究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父母和朋友角色 D.授业解惑者角色 7.少年期的儿童试图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因此,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又称为( )
A.心理断乳期 B.危险期 C.青春期 D.新时期
8.通过评价分析日常教育教学问题及原因,并和评价对象一起制定改进方案,以期正确解决实际存在问题。我们把评价所具有的这些功能称之为( ) A.诊断功能 B.鉴定功能 C.导向功能 D.改进功能
9.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具体作用包括( )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示范作用
10.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决定教育的权利 B.决定教育的发展速度 C.决定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 1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
A.复杂性 B.目的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12.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
A.概括的 B.间接地 C.直接的 D.具体的
13.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营养午餐费 D.交通费
1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 )A.社会生活指导 B.心理健康辅导 C.青春期教育 D.国际理解教育
15.班级管理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有(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过程。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 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制度化教育。
2.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和1903年的 。 3.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 》,正式启动基础课程改革。 4.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反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构建了完整的 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5.19世纪初,英国学校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除教师外,还配备一些“导生”,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这一制度被称为 。
6.根据我国教育法规定,中小学实行 负责制。 7.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 。
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 。
9.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和 三个阶段。
10.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年义务教育制度。
1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 。
13.中国人过春节有贴春联的习惯。根据所给上联拟对一句下联。上联是:爆竹声声
除旧岁;下联是 。 14.请写出一句比较流行的网络
语:
15.科学著作《时间简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科学家 。 得分 评卷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述多元智能观的核心是认真对待个别差异。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得分 评卷人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下案例:
李老师因为英语课上的一件事和师傅发生了争执。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李老师在上英语课,正好带教她的师傅来听课。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句子: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 有个男同学就嚷嚷着说他知道这两句英语的意思。
李老师就和颜悦色地说:“那你说说看。How are you 什么意思?”那个男同学站起来说,“怎么是你?”李老师愣了一下,接着问:“那How old are you呢?”那位男生说:“怎么老是你?”
看着那个男孩认真的样子,李老师一下子乐了,笑着说:“你翻译的真的很有创意吔!”她转向全班同学,“同学都应该向他学习,以后碰到不认识的句子也不要怕,大胆的去猜,既是猜错了没有关系的。”接着,;李老师把这两个句子的正确翻译告诉了同学们。
下课后,师傅对李老师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看法,“你不能这样迁就学生,明明是错的,还要表扬他。等到测试时,你就会知道你一味的表扬学生是不行的。” 面对师傅的意见,李老师陷入了沉思……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并且认为在低级需要满足之后,才后产生高级需要。试分析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得分 评卷人
六、作文题(本题共50分)
请以“测试”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一、单项选择题 1.D【分析】第一个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论著是《学记》。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学记》内容的记忆。★★★★ 【错因分析】容易将《学记》和《论语》相混淆。
2. A【分析】教师中心论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儿童中心论的代表者是杜威。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察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属于教育学部分常考题。★★★★
【错因分析】知识点记忆不全面。
3. D【分析】表现性评价指对学生日常的表现进行的评价,他不仅仅得出学生学习成绩的结论,而且还指出学生的其他特点,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手段。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评价的分类。★★★ 【错因分析】对各个类型的评价理解不深入。
4. C【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隐私,教师检查学生的私人物品和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学生的权利。★★★★
【错因分析】本题容易选择人格尊严权。两者的差别是是否人格受到侵犯。 5. B【分析】根据课程的自主程度,学生学习的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课程的分类。★★★ 【错因分析】略。
6. A【分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错因分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学内容。两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科书属于教育内容。
7. C【分析】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而进行的学习。它的第一步便是将班级分为小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合作学习的特点。★★★
【错因分析】自主、探究和体验学习都不需要先分组。只有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
8. D【分析】教师通过活动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的阶段是教学的检查知识阶段。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教师教学过程的阶段。★★ 【错因分析】略。
9. B【分析】上课过程中,教师直接和学生发生相互作用。 【命题立意】考察考生对教学的几个过程的理解。★★ 【错因分析】略。
10. C【分析】力行近乎仁指的是教师应该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德育的原则。★★★★ 【错因分析】略。
11. A【分析】个性心理特征分为能力、气质和性格三部分,气质和性格又统称为人格。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 【错因分析】对心理现象的组成以及结构记忆不清楚。 12..A【分析】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命题立意】 主要考察考生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是心理学中的常考点。★★★★
【错因分析】记忆不清。
13.C【分析】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表明了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很强。 【命题立意】主要考察注意的品质。★★★★ 【错因分析】对注意的几个品质理解不透,相互混淆。 14. D【分析】智力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命题立意】考察智力的核心成分。★★★ 【错因分析】本题容易误选其他几个选项。
15. A【分析】形象思维是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的一种形式。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思维的类型及各种思维类型的特点。★★★ 【错因分析】对思维类型理解不深入。
16. A【分析】个体的学龄时期分为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学龄晚期。它们分别对应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命题立意】考察儿童的年龄阶段划分。是心理学部分常考点。★★★ 【错因分析】对学龄阶段划分掌握不熟练。
17. B【分析】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理论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命题立意】考察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理论。★★★★ 【错因分析】记忆不清。
18. A【分析】意志力属于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非智力因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影响学习的因素。★★★
【错因分析】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分辨不清楚。容易误选注意力。注意力属于智力因素。属于智力的五力之一。
19. C【分析】新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适用性,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课改的三级管理体制。★★★★ 【错因分析】略。
20. A【分析】学习动机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其他选项都是学习动机缺失的次
要表现。
【命题立意】考察厌学的相关知识。★★★★
【错因分析】容易误选A,成绩差有多种原因,学习动机缺失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21. A【分析】对偶故事法主要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促进儿童去分析道德问题,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故而,对偶故事法所依据的德育模式是认知模式。 【命题立意】考察德育模式。★★★ 【错因分析】对德育的各个模式理解不清楚。 22. C【分析】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性格。
【命题立意】考察人格的结构及其各个部分的特点。★★★
【错因分析】容易误选B。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具有道德评价的特点,故而人格的核心部分是性格。
23. D【分析】布鲁纳主张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提出了发现学习法。 【命题立意】考察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错因分析】对各种学习理论不熟悉。
24. B【分析】变式指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保留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到的例子,该例子有利于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命题立意】考察变式的定义。★★★
【错因分析】变式的定义掌握不牢固,出现错选。
25. B【分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个成分,道德认识、道德体验、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命题立意】考察品德的心理结构。★★★★ 【错因分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C【分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够充分。 2. ABC【分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错因分析】注意掌握布鲁姆和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
3. ABC【分析】学校的精神文化包括三个基本成分,他们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价值成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校精神文明方面的知识。★★ 【错因分析】记忆不准确。 4.BCD分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5. ABCD【分析】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和文化功能。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育功能的记忆。★★ 【错因分析】略。
6.ABCD【分析】教师的职业角色十分多元,包括研究者、示范者、朋友、授业者等角色。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记忆。★★★
【错因分析】 本题易漏选A,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也进行教育行动研究。 7. A B【分析】少年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显著变化。家长和教师如果处理不好这一时期和儿童的关系,可能会放大孩子的问题。 【命题立意】考查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阶段特征。★★★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充分。
8. C【分析】班主任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为他履行班主任的职权,另一方面体现为他具有个性魅力。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领导力知识点。★★★ 【错因分析】略。
9.C【分析】新课改的课程目标为三个方面: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新课改的课程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错误记忆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10.D【分析】21世纪是一个更开放、更多元、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21世纪的教育有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个别化的特点。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21世纪教育的特点。在新课改中也是一个常考知识点。★★★
【错因分析】考生容易漏选。需要明确记忆。
11. BCD【分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错因分析】记忆错误。 12. AB【分析】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思维的特点。★★★
【错因分析】思维的过程是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所以,答案不选CD。 13. AB【分析】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受学费和杂费。 【命题立意】考查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点。★★★ 【错因分析】注意将新老两部《未成年人保护法》作区别。 14.ABC【分析】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青少年实行社会生活指导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的记忆。★★
【错因分析】记忆不清,忽视了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较小知识点的记忆。 15.ABCD【分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班级管理模式的记忆。★★ 【错因分析】本题易漏选,需要加强记忆。 三、填空题
1.学校 2. 癸卯学制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4.实用 5.导生制 6.校长7.意志过程 8.社会环境 9.内化 10.资源管理 11.九 12.灵活性 13.红梅朵朵迎春开 14.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哥传说 15.史蒂芬霍金 四、简答题 1.(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命题立意】考查素质教育的相关内涵。★★
2.(1)从理论上来说,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同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智能不同,从而支持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2)从实践上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因材施教,并且提出了训练学生不同智能的具体方法。有效地为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支持。 【命题立意】考察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命题立意】考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五、案例分析题
我认为李老师的做法并没有错误。原因有二,首先,他对学生的错误并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鼓励了学生的创造力。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有了信心才可以不断地去尝试和提高。其次。他最后也指出了学生的翻译是错误的,并且告诉了同学们正确的答案。通过这种方法传授知识,在一种趣味的学习氛围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李老师的师傅的观念和李老师之所以存在差别。原因在于两种不同的教学观。李老师的师傅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测试中获得好成绩。而李老师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但是为了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建立新的教学观。首先,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其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再次,教学过程重于结论。最后,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止是学科知识。李老师的观点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
六、作文题(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