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第5期 2014年10月 中OF 南林业科UNI技VERSI大TY 学OF 学报(社会科学Soc版) JOURNAL CENTRAL SOUTH FORESTRY&TECHNOLOGY(ial Sciences) 、,01.8 NO.5 Oct.2014 杭州运河水景旅游资源开发之探索 黄慧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 要]…‘文化名城”是杭州城市的定位,是杭州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杭州旅游的导向。设想以京杭大 运河杭州段为主干道,贯通拓宽杭城内外所有运河和水道,连接西湖、钱塘江、西溪湿地,可使杭州形成“水景游” 水网体系。像意大利威尼斯那样,旅游者可以坐船穿过“大街”(运河、钱塘江), “小巷”(城内外各水道), 观光西湖风景、钱塘江景观、西溪湿地风貌,使杭州真正成为东方“威尼斯”,也将会更加凸显杭州历史文化名城 的形象。 [关键词]杭州运河;水景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673.9272(2014)05.0025.04 浙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之地,水景旅 闲旅游的基本载体。到目前为止杭州运河的原生性 游资源开发是浙江省与杭州旅游业的重中之重。杭 州的水景丰富多彩,江河湖海溪泉一应俱全。论江, 有波澜壮阔、闻名世界的钱塘江及其涌潮;论湖, 有秀雅妩媚的西子湖:论溪,有田园诗章般隐逸的 旅游资源不少被损毁或仅留地名,或因环境污染而 使其内在价值大为降低,但是在运河沿岸还保留下 众多史迹遗存、名胜佳景、人文风情和社会风貌, 成为杭州宝贵的旅游资源。杭州运河旅游资源可细 分为自然资源,如名山(半山、皋亭山、老虎山、 青龙山、黄鹤山)、名泉(清水潭、珠儿潭、游龙潭、 西溪湿地;论河,有古运不息,活力永恒的京杭大 运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得此美誉, 同水景旅游资源的支撑密不可分。近年来杭州的城 浴龙池等),植物景观(拱宸桥旁的古樟树林)等。 人文旅游资源有古城遗址、古桥梁、古建筑、古园林、 古街巷等,社会旅游资源以城市公园、文化设施、 商业闹市街区及购物中心等为主,主要包括墅园、半 山公园、武林广场、省展览馆等。 杭州运河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滨水性, 市旅游形象逐渐向休闲之都转变,与水旅游的大力 开发密不可分。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在杭州各类旅 游资源中,处于枢纽的地位,起着关键、核心的作用 ,举足轻重。因此,可以作为杭州市域整体区域旅游 杭州运河是杭州城市水旅游开发的一出重头戏。 形象的代表¨J。 水是杭州运河旅游资源点的共同背景,以水为主线, 形成水和山的组合,以及水和历史、人文景观、现 杭州城市的发展,天堂地位的确立与大运河的开凿、 开发密不可分。杭州市政府决心在弘扬西湖文化, 代人文景观的组合,共同组成一条景傍水的运河滨 水景观带 J。 因此我们在创文化名城的活动中,不但要弘扬 丰富钱塘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运河文化旅 游,形成三水并举的城市水旅游发展格局。 一、杭州运河旅游姿源概述 西湖文化、丰富钱塘江文化,而且要发掘运河的文 化内涵,体现运河的文化特色,让古老的运河焕发 青春,让运河沿线成为杭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更是一项为名城增光添彩的重要工作。 二、杭州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沿河两岸及 黄河、长江流域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杭州运 河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同样也历经千百年的历 史变迁和演化,形成了特有的地理景观与史迹遗存, 如今已成为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 杭州运河长期以来都是杭州城市发展和经济繁 荣的主要基础,杭州运河也曾养育出一代代名人英 杭州运河作为大运河的南端,与北端起点(北 京积水潭)一脉相承,遥相呼应,同时东通钱塘江、 南接西湖、西连西溪成为构成杭州城市水系以及连 才,留下过一批批天骄豪杰的足迹和传说,也曾散 落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古迹,这些文化遗产和历 史遗迹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的主体,是观光休 接浙东运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发挥杭州 水景特色旅游,沟通区域性山水旅游乃至对整个大 运河文化旅游项目的推动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t5t期】2014—08—14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智慧旅游新业态研究”(编号:13BJY148)。 [作者简介】黄慧(1969.),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日旅游文化的研究。 25 干百年来,大运河与杭州城市发展唇齿相依, 杭州古运河两岸曾经一派繁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南起江干区三堡船闸、北至余杭塘西镇,河道总长 39公里,贯穿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区。运河 交通孕育了杭州城,运河的波涛节拍,应和着杭州 悠悠千年的发展节奏。杭州因有运河一跃而成“东 南第一州”。商贾云集,出现了“水面上船樯20里, 街面上商铺三万家”的空前繁荣景象。清末民国时期, 运河淤塞,航运停止,运河衰落,20世纪5O年代运 河边工厂林立,工业污水污染导致运河河水变黑变 臭。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河治理,1997年拱墅区 政府提出“让运河清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吹响了构筑运河景观带的序曲。为杭州运河旅游资 源开发打响了第一炮。2000年8月杭4,1、I市委提出“做 好运河文章”后,为发挥运河旅游、历史文化、生 态等城市功能,弱化市区河段的货运功能,把运河 建成为以展现城市景观为主的亮丽的都市风光视觉 走廊[31。2002年11月,一个体现大杭州城市格局, 着眼于挖掘运河文化内涵,高起点开发建设运河杭 州段的战略构想《京杭运河杭州段整治与保护开发 战略规划》,由杭州市规划局编制完成,市政府计 划投资30亿万,着力建设运河文化风景线。在综合 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的重大决策以来,杭4、H市围绕: “还河以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 三大目标,“坚持截污、清淤、驳坎、配水、绿化、 保护、造景、管理”八位一体,倾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 杭州特色的景观河一生态河一文化河。2003年杭州 市区完成了搬迁31座规模小、设备落后、噪音扰民、 带有腐蚀性和危险性的码头。 2006年l0月,经过4年多的努力,运河(杭4,1、I 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顺利竣工。目前 的杭州运河旅游开发正是以此为蓝本,开展各种各 样的运河旅游活动。这一期工程包括:一馆(中国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二场(西湖文化广场、运河 文化广场)、二带(左带、右带)、三园(艮山公 园、大关公园、北星公园)、六埠(艮山门、施家 桥、武林门、卖鱼桥、北新关、拱宸桥六个码头)、 十五桥(城东桥、艮山桥、建北桥、映月桥(新建)、 中北桥、西湖文化广场桥(新建)、青园桥、朝晖桥、 潮王桥、德胜桥(改建)、华光桥(新建)、江涨桥、 大关桥、登云大桥、拱宸桥)。 运河一期工程完工,风景如画的运河两岸21公 里长的游步道一气贯通,城市中心有这样一条漂亮 的游步道,这在世界各国名城里都是少见的。杭州 市民称之为:“长寿之路”(步行锻炼、延年益寿); “爱情之路”(情侣携手、浪漫游步);瘦身之路(徒 步运河、瘦身健身);历史文化之路(游步景点, 26 增长见识)。 一期工程峻工后,紧接着以“突出古建筑保护、 水质改善、企业搬迁、景观整合、城中村改造”五 大重点计划总投资56亿元的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其 中“一廊二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的八大 工程,于2007年国庆节已和大家见面。原杭州市委 书记王国平,在工程竣工庆典会上讲:“迈入新世纪, 随着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运河这棵‘摇钱树’ 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杭州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级旅 游产品的一是西湖,二是西溪,三是运河,相比较 而言,运河的国际影响力最大,实施运河综合保护 工程就是要把运河杭州段打造成杭州的‘塞纳河’, 打造成与西湖、西溪齐名的世界级旅游产品”。这 就是杭州市委、市政府与杭州市民对开发杭州运河 旅游资源的意义的认识与成绩的结论,也是为更深 层次开发杭4Il’I运河旅游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河水景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意义 1.形成完整的杭州城市水旅游框架体系 京杭大运河f杭州段)具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 内涵,它不仅是杭4,1、I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 也是杭州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所应具有的文化累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就旅游资源的品位而言,大运河无疑是一个 响亮的品牌,它与长城均是中国的骄傲,某种意义 上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构成杭州城市特色的“三水”优势即西湖、钱 塘江和运河,彼此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对杭 州城市的演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 它们在杭州旅游开发格局中也发挥着各自特有的作 用。西湖以山水名胜人文史迹见长,能满足游客对 传统观光旅游的需求。钱塘江则以其波澜壮阔、怒 潮汹涌而闻名,加之钱江新城崛起,主要是一种特 色观光旅游产品[4],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成为西湖旅 游有限的补充。而运河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在 空问上具有向外延伸和辐射的特点,其旅游产品的 开发可成为区域性的焦点。因此,运河沿河的旅游 开发对杭州旅游业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将在很大 程度上改变目前杭州旅游以西湖为中心的单一形态, 将进一步完善杭州市的旅游产品结构,使杭州旅游 的外部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凭借运河旅游品 牌也将更加有利于杭州对外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2.促进杭州旅游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杭州是个老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业 是杭州优势产业之一。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杭 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高,是杭州旅 游业刻不容缓的主要任务。 杭州市政府在2006年世界休闲高层论坛上提出 “在2010年基本形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 之都”,“2020年基本建设成国际知名的风景旅游 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由于杭州市委、市 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 展大旅游产业的战略和举措,如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实施“旅游西进”;推进旅游国际化;促进杭州水 景旅游资源开发;实施西湖、运河、钱塘江、西溪 湿地、干岛湖等综合旅游工程的开发;举办西博会、 休博会、茶博会、动漫节等重大活动;加大旅游促 销力度;建设商业特色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使全市旅游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杭州旅 游业整体素质提高。 3.促进杭州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 运河是指人工开凿的河道,也是文明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世界各地的运河不仅属于人造的“奇 迹”,就其历史、规模及对经济、军事、文化、城 市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可以说大大超越世界“新 老七大奇迹”。“中国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 长度最长,开凿规模最大,对沿岸城市的发展、经济、 文化影响最大的运河。只要加大开发力度,将来不 仅只有“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要增加“不游运河 非好汉”的流传 J。 就“世界运河”而论,西方真正“运河热”是 在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后出现。1765年英国布里奇 沃特公爵,为解决内地大量煤炭运输问题,开通了 从曼彻斯特到煤矿区的“曼彻斯特运河”,开始了 英国“运河时代”,到1792年“运河热”使整个英 国发烫,同时修造了42条运河。 英国的“运河热”同时席卷法国,如今法国有 8500公里内河道航水道,其中三分之二是运河。接 着美国、埃及、巴拿马、苏联等国先后开凿了世界 著名的伊利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南北大运河、江南 运河、杭州运河,如同世界各地的运河一样,每条 运河都见证了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记录着运河在 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旅游等功能与意义。随 着时光的推移,运河的功能也正悄然发生变化。运 河是一个流动的,还活着的遗产,运河还蕴藏着巨 大的财富,但需要我们去保护、挖掘、开发运河的 价值,让它能永远欢快地流淌下去,光泽后世。 杭城如同威尼斯水城。如今虽然没有像威尼斯 运河旁那样有古老的宫殿、教堂、钟楼,但如果将 杭州大小运河、水道沟通连成水网再与美丽的西子 湖、钱塘江、西溪湿地整合、杭州城内历史文化遗 迹配套,加上开发杭州运河滨水区建筑“游憩空间” 建筑,杭州运河将会重放光辉,世界旅游胜地东方 威尼斯——杭州水域将会在世界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4.促进运河申遗成功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 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 秋,形成于隋,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沟通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纵贯南 北的水上交通要道。2000多年来,它为我国经济发 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面临着城市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挑战。保护大运河的历史遗 存风光景物的原生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可持 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 说: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公约》 的核心。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将京杭大运河真实完整 地表达在地图上。申请的大运河应是修建于明、清 时期的古运河本身——即京杭大运河本体以及与京 杭大运河直接有关的附属物,如码头、桥梁等水程 工程构筑物。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种 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是可以并存的。 杭州早在4年前,制订了《运河(杭州段)综 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规划》,正式启动“运河(杭州段) 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加快 建设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遵循《世 界遗产公约》的要求逐步将杭州运河建成符合“申遗” 标准,确保申遗成功。 长期以来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受到各 方面领导和专家的重视和关注,沿线省市十分注重 运河的保护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各种自然、 人为因素的影响,京杭大运河不可避免产生了断流、 改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保护大运河、积极申报 世界遗产,意义深远,刻不容缓。 就当代旅游业的发展,由于一些工业和农业的影 响,对于保护和管理可持续旅游也变得不容忽视 ]。 目前在申遗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也不可能忽视,特别 是由于激烈的竞争造成申遗门槛过高,认为申遗要 求高、难度大、投资大、成功率小,造成“申遗决 心不大的结果。近年来虽然出现了“申遗热”,但 专家们认为,当前遗产保护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 者认识错位。主要有一是功能错位,世界遗产的功 能主要是文化精神功能,而不是经济功能。二是性 质错位,将世界遗产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三是空 间开发错位,在保护区内搞经济开发、旅游开发。 由此很可能无法通过联合国的检查,被列入濒危世 界遗产名录。 因此这次在杭州召开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 遗研讨会”上通过的《杭州宣言》主要呼吁:进一 27 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建立统一协调机构, 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 运河和水道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运河沿岸空间, 布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宫殿、寺院、钟楼、广场 等历史建筑,清楚地表示出中世纪城市结构的特色。 然而杭州运河及其支流与水道的历史与景观并 不差于威尼斯,但是过去的杭州运河沿岸用地功能 繁复杂乱,居民、工厂、码头、仓储等用地穿插分布, 并多为逼近岸线分布,严重影响运河的形象。因此对 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目前杭州在保护 第一的前提下,加快建设步伐,逐步把杭州运河建 成符合申遗标准与要求,确保申遗成功。一方面需 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配套制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政 府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今后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 “文化名城”是杭州城市的定位,是杭州城市发 展的方向。也是杭州旅游的开发导向。流淌了1400 多年的杭州运河,见证了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 了杭州的城市格局,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 文化。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杭州城市发展定位,杭州运河及其沿河地带在 杭州城市的功能和特色,对杭州运河开发的具体策 略应突出: 1.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浙江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省份之一, 目前保留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8],杭州运河开凿历 史及其沿河地带的兴衰演变,是杭州城市历史文脉 形成的主导因素,杭州又是运河文化的摇篮,因此 杭州运河的开发必须通过弘扬“运河文化”树立杭 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于杭州运河沿岸的开发,应当按照“游憩空间”的 理论,进行统筹规划,实施大手笔等的游憩空间建筑, 使杭州运河及其运河沿岸成为河水清澈,环境优美, 空间开阔,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城市游憩空间形象。 4.国际性旅游城市形象 随着杭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将杭州建成国 际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已成为 杭州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杭州开发建设运河应成 为世界级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会展会议“三位 一体”的旅游产品,提升杭州国际性旅游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 范今朝.杭州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的状况特征与开发思路[J]. 浙江大学学报,2004,(3):36。38. [2] 许岚.杭州水上旅游开发思路[J].中国水运,2003,(9):112—124. [3] 金平斌.运河(杭卅l段)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开发研究[J】.浙江大 学学报,2001,(1):56—58. 2.“水景旅游”特色形象 [4] 童道琴.杭州市运河滨水景观设计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5,(03):72—74. 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主干道,贯通拓宽杭城 内外所有运河和水道,连接西湖、钱塘江、西溪湿地, [5 舒5],乙.“重新了解运河”是保护和“申遗”的关键[J]_江南论坛 希.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薇.我国城市研发人才开发水平比较研究[J]_中南林业科技 使杭州形成“水景游”水网水系。像意大利威尼斯 那样,旅游者可以坐船穿过“大街”(运河、钱塘 江)、“小巷”(城内外各水道),观光西湖风景, 钱塘江景观,西溪湿地风貌,使杭州真正成为东方“威 尼斯”。 3.游憩空间城市形象 威尼斯运河能成为世界旅游胜地,除了有大小 2006,(O7):l12一l14. [6] 任[7] 余学报f社会科学版),2014.8(01):39—43.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05):1l1-113. [8] 乔海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01):27—30. [本文编校:徐保风】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Landscape Tourist Resource of Hangzhou C anal HUANGHui (Tourism College ofZhejiang,Hangzhou 311231,Zhejiang,China) Abstract:The“cultural city”is the orientation,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tourist guidance of Hangzhou,with the idea of making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e Canale the main road,expanding all canals and waterways inside and outside Hangzhou, connecting West Lake,the Qian Tang River and the Xixi Wetland,in order to form the Hangzhou“waterscape tour’’water system.Like in Venice of Italy,tourists can travel by ship across the“main street”(canal,Qian Tangjiang),“the alley”(the watewaysr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ity),West Lake,the Qian Tang River sightseeing scenic landscape,Xixi Wetland style, making Hangzhou truly become the‘‘Oriental Venice”,which will highlight the Hangzhou image as a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y.t Key words:Hangzhou Canal;waterscape tourism;development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