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外教育的综合实效
王红玉
(杜固学区小吴村小学 050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的进步,在教育下一代的系统工程中,学校教师、家庭教
育和社会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方面的联系与配合展开论述,以便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配合
1.1互访
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育。互访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1.1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老师大体上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条件、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文化水平、有何特长,以及学生在家庭中成长的基本过程、学生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而家长要了解学校、班级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了解学校老师对孩子所提的条种基本要求以及学校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哪些学习和活动的条件等。
1.1.2互相通报在学校、家庭近来发生的重要情况,以及孩子在家庭、学校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
1.1.3共同协商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骤和方法,做到互相协调和配合,防止不一致现象
的发生。
怎样才能使教师和家长的互访起到真正的作用呢?我认为一是要坚持经常化,及时通报学生的现实现表,及时进行教育。不要等问题成堆了,一方才去找另一方。二是双方都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反映学生的表现,不要各执一端,固执己见。三是教师、家长互访,切忌变成“告状”,使学生产生反感。
1.2书面联系
书面联系是学校或班主任用书面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的一种常用方式。书面联系有定期和不定期联系两种。定期联系主要是每学期结束时,将学生手册或成绩单送交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并请家长签署意见。我每带一个班首先会设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卡,一个月与家长联系一次,这种形式能使双方及时了解小孩情况,教育效果就为明显,也拓宽了定期联系的形式,不定期联系,一般是指当学校、班级准备开展重大教育活动时,或学生做出了某些突出成绩或出现较大问题时,采用书面报告方式报告家长。
1.3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对集体进行教育工作联系的
一种有效方式。召开家长会可以使学校和老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与绝大数家长取得联系,且联系面广,效率高。因此召开家长是目前我校与家长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家长会一般在学期期中召开。其主要内容是向学生家长通报本学期学校教育工作基本情况、班级基本情况、小孩在校表现和家长协商如何配合进行教育学生的要求。召开家长会,我认为事先要做充分准备,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时间紧凑,要讲究教育实效。
1.4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近十年出现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配合的重要形式。
家长委员会是指学生家长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一般有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两种形式。入选主要由家长相互推荐,并与学校方面共同协商产生。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性很强,既表现出家长对学校工作和教育学生的责任感和高度热情,也有利于争取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学校工作。
1.5举办家长学校 举办家长学校也是近十年来出现的社会家庭和学校配合的重要形式。
我校也不例外,至今把家长学校建设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由于我国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和教育素养较低,他们对子女教育问题往往心有余力而不足。举办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有一些是从社会聘请的)和教学条件,向家长们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办好家庭学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
状况和搞好家庭教育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家长应当把家长学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讲究实效,力争办好。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与配合
2.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和”的校外教育组织,它一般是由学校若干名教师、
学生主要居住区分管校外教育的干部和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互相交流情况,研究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的表现;制定、实施、推广好人好事和帮教后进生的计划和措施;在学生主要居住区范围内组织各种校外活动小组,共同协商解决学生进行校外文娱活动所需的器材、指导教师和场地问题。校外教育组织如何选派人员得力,活动开展得较好,就能够有力推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在教育学生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工作。目前,我校仍在运作的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就是其中的一个组织。
2.2教育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对学生开展有益的教学活动。
我认为学校与校外宣传机构建立联系相当重要,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学校与校外宣传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及时向宣传部门反映开展活动的情况,力求出版部门、电台、电视台反映学生对各种读物和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提出哪些读物或节目结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争取有关部门为学生出版和制作更多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读物和节目;三是与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以及少先队等组织共同举办青少年智力、作文、美术、书法、摄影、小发明等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共同组织各种演讲会,专题报告会,广泛推动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2.3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这一点也是当今许多学校容易忽视的
内容,我校也同样出现这种情况。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安排学生到社会文化机构进行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展览馆进行参观;安排学生到影剧院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和文艺演出,为学生办理图书馆阅读卡,帮助学生办理使用体育场、公园等设施和场地的手续,以及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到学校进行辅导;二是请这些部门的同志帮助把好关,有效的选择社会流行文化的内容,柔软阻学生阅读或观看不宜接触的读物、录像、电影等,禁止学生参与不适合他参加的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文化机构,及时把学生在公共文化场所的表现反映给学校。
2.4学校与专门性的社会机构建立稳定联系。
学校与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联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青少年宫、文化宫、少年科技站、业余体校的专职教师讲学校进行有关技能训练的辅导;二是帮助这睦专门性机构物色和选拔有发展前途的苗子。
2.5学校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建立联系 学校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
建立联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请这部门的优秀代表到这校作报告,或聘请他们担任校外辅导员;二是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参观,访问或劳动,这种联系,同样可以利用社会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配合学校教育工作。
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的目的愿望、体现了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这一切都是促进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的有力保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的限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各自的教育责任理解还不完全明确,各自的教育思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配合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有时也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分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我们必须正确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搞好三方面的联系,保护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知识、重技能”,而“轻品德、轻做人”。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知识、重技能,中国家长对孩子智力培养投入的物力和心血更是竭尽全力,一些家长不惜重金请家庭教师,进行填鸭式的学习,家长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环,直接影响到家长的喜、怒、哀、乐。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好孩子、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越俎代疱,家长样样可以代替,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出现了拔苗助长,以智育代替德育、体育,使孩子身心发展失调;也出现了不顾孩子的兴趣个性特点,强迫孩子学不愿学的内容,做不愿做的工作。
由于不恰当的注重学习成绩,又给孩子以沉重的心理负担,束缚了孩子在其它方面的发展,甚至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趣,享受不到孩子的自由天地,从而使一些孩子身心疲乏,对学习厌烦,对家长的要求产生反感,甚至失去对生活的兴趣。
据《了望》周刊报道,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太喜欢养猫,连做作业间也不忘给猫添食,还在本子上勾画几笔吃食时的“猫态”。一心只想让女儿考重点中学的父亲,认为“有罪”的猫分散了女儿的学习精力,得制止。一天他让女儿抱着猫随他到工厂一去。突然,他猛地从女儿手中抢过猫扔进锅炉,让她亲眼目睹那可怜的小生命的下场。女儿还来不及判断父亲的用意,只听得小猫留给她最后那声凄厉的叫声。她眼泪汪汪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猫在通红的火中挣扎,瞬时化作轻烟和灰烬„„愚蠢而残忍的父亲以为从此为女儿扫清了进重点中学的障碍,根本不知道善良幼小的心灵随那小动物的被消灭已成碎片。此后,无数的夜梦里,她都惊叫着爬起来,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终积郁成疾,不得不休学。
纵观家庭教育现状,反思种种教训,我们不得不承认:忽视教子做人确是今家教的最大失误!我们不妨先举一个典型的事例:李静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别看她才九岁,可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已是一个顶尖的学生。她父母是普通的工人,为了培养孩子,父母双双辞职。母亲做了“专职保姆”,父亲去开出租车,赚钱买营养品,并便利孩子训练、演出时接送。有一次李静去市礼堂演出,父亲早早的就候在外面了。好不容易看见女儿与同伴出来,他便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嘴里喊着女儿的名字。李静抬头一看,淡淡地对旁边的小伙伴说:“我叫的出租车来了, ” 再见! 她径自朝出租车走去,也不朝父亲看一眼。一直到坐定车开,她父亲才憋不住问道:“你为什么不睬我?”女儿没好气地回答他:“你也不看看,那么多小朋友看着我,我好说爸爸是开出租车的吗?人家爸爸都是经理、老板,都有人给他们开汽车的。”做父亲的心里只感到一阵冰凉„„教育专家早就指出:身体不好是“残品”智力不佳是“次品”,而品德不良则是“危险品”。遗憾的是不少家长至今仍沿着“重智轻德”的邪路跑,认为只有“智”才是“硬”的、“实”的,而德却是“虚”的、“软”的,甚至是“左”的。因此,使不少一部分少年儿童不学好,不知耻,不懂法,精神空虚,胆大妄为,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甚至一顶撞就出走,一批评就吃敌敌畏,更有甚者把违法犯罪当“游戏”,杀人手不抖,做贼心不虚„„我们的家教如果不尽快走出这个最大的“误区”,不仅会毁了孩子,毁了家庭,还将危及社会且后患无穷!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在早期的家庭教育的年龄段中形成的人格、道德价值标准等,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一生,忽视这一点,就有可能错过培养孩子完美的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关键期。
“爱而失度,严而无格”,现代家庭一般都有较丰厚的物质条件,加上当前做父母的不少因自己小时候生活较艰苦,便想尽办法使孩子尽情享受,以得到精神上的补偿。不少家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情感的要求,因而出现了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迁就,过多的忧虑。他们将孩子置于“保险柜”里,使其生活在“安全圈”中,生怕孩子受“委曲”或挫折。有的家长不但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而且还替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报上曾有一幅漫画:一群家长在教室内汗流浃背地大扫除,而讲台前一群孩子在动情地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颇有讽刺意味。北京曾调查2294名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情况,结果发现这些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的时间只有0.2小时,远远低于美国同龄孩子的人均1.2小时。《郑州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在商店看到一个头花,因为母亲不给买,就当街打了她母亲一耳光。实践证明,被“溺爱”、“宠爱”的孩子是很少成才的。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轻的家长,因自己失去深造的机会,而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类家长对孩子极为严厉,或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期望不能实现或暂时不能实现,就给予打骂、训斥,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听孩子的意见,不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要求;企图用棍棒打出一个“高才生”来。沈阳一位八岁的孩子,被父亲一记大耳光,猛踢两脚送上了西天;武汉一个孩子被父亲连捆数道吊在梁上致死;贵阳一位七岁孩子死里逃生,身上有22道被父亲用火钩烙的伤痕。三个惨案里三个孩子的“罪名” 是 都差不多, “逃学、贪玩”,而三个父亲对各自犯罪行为的口供都一致,都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的爱——“恨铁不成钢”!除了体罚,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灾难”——心灵施暴,扭曲孩子的心灵。一些家长不顾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孩子的个性,严格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其绝对服从大人的意志和愿望。例如,有一位具有大学学历的父亲自儿子三岁起就逼儿子学艺,而且颇炫耀其教子经验:“我规定他每天必须干什么,不准干什么。不依,我就不罢休„„”到十岁时,儿子不仅弹得一手好琴,书、画亦略通一二,并有一幅画着许多自由飞翔的小鸟图在当地比赛获头
奖。一时令这位曾怀一腔抱负而终不得志的父亲很是自得:我10年心血没白费!突然有一天,父亲看见儿子画的一幅画:一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大灰狼呲牙咧嘴站在琴旁,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不然我就吃掉你!”聪明的父亲恍然大悟——乖巧的小羊,还有自由飞翔的小鸟,这是儿子在控诉啊!其实,溺爱与打骂如同跷跷板的两端,此起彼伏,实力
一体,都是失败的教育方法。“爱要有度,严要有格”,这才是育人成才的科学思想。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完美的教育必须由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来完成。三位一体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关心和配合;而家长教育子女又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指导。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或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在上述三者之间,最不容易落实的一环,就是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家长个体分别进行的,没有一个相应的行政领导系统直接组织管理。因此,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学校家长工作,有利于把家长组织起来,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以密切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系,把三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三结和”的教育网络,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要求,从而避免相互脱节、相互抵消的现象,取得教育的最佳整体效能。“三结和”的教育前景是光明的,“三结和”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一代社会的人才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我们知道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已经开始逐渐深入人心,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发展的问题都得到了正确的指向。这就是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配合,协调一致,奠定了雄厚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也深信,我们黄水路小学,在各级党政和政府的领导下,只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力量,团结一致,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提高教育整体效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