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学校稳定工作、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种可能发生及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突发性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及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规、法律及有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按照“预防为主”,分层负责的原则,有效预防、妥善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各类疾病。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预防意识。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依法管理,统一管理。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四、组织管理
成立预防传染病的应急救治小组。 组 长:刘则兵
副组长:朱国平 王 平
成 员:张小宝 尤梅玲 俞爱菊 李金殿 孙丽雯 何元星 五、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检查、督促各部门对预防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2.建立教师请假制度和传染病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教师的体能状况,发现疫情,及时处理,把疫情消灭在萌牙状态。 3.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4.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的能力。
5.畅通信息,对重大应急事件及时通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并把处理经过详细汇报。
6.积极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取证,并提供相关资料、做好消毒以及医疗隔离工作。 六、应急响应 1.预警(黄色)
1)当学院出现1例或1例以上传染病,即应启动预警响应。救治小组马上通知救治组长,开展流行传染病患者调查,并对该患者进行回家隔离治疗。
2)救治小组马上对该患者密切接触人员以及生活场所进行严密消毒。
3)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各班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4)向上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汇报疫情情况。 5)进行健康教育。 2.预警(红色)
当学校出现群体性传染病即启动红色警报响应。
1)救治小组全体集合后,及时到达各发病地点,调查发病原因。 2)在第一时间将患病学生迅速隔离,对教室进行大面积消毒。 3)小组人员迅速对接触班级进行针对性传染病专题讲座。 4)及时报告上级防疫部门,并做好相关记录。 5)及时报告教育行政部门。 七、预防保障
1.加强业务素质培训,要求每个教师应自觉学习有关传染病防治,提高诊治水平。
2.应明确24小时报警电话,建立接警和上报程序。
3.将传染病信息及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信息应注意准确汇报传染病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强度与危害。
4.坚持“谁主管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原则和快速反应原则,相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果断处理。 5.任何个人不得掩盖、隐瞒病况,并详细做好记载。 6.严格查检,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2011年3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