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7卷第3期 2011年7月 JOURNAL OF QINGI NATIONALrI1 S UNrvERSrIY VOL.37 No.3 July.2011 (social science) 略论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孔祥馥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河湟“花儿”是流行于河湟流域的民间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 面分析了河湟“花儿”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河湟“花儿”;语音;词汇;语法;修辞 中图分类号:1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27(2011)03一O14o—o4 “花儿”又名“少年”、“山曲”、“野曲”,是流传于 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的一种山歌。河湟“花儿”在 青海省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湟水流域的湟源、湟中、 西宁、乐都、民和等市县以及大通河流域的门源、大 通、互助等地区,黄河流域的循化、化隆、同仁、贵德、 共和等地,“花儿”亦颇为流行。①可以说,河湟“花 儿”是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 “柳树的/苗苗/栽两行,浇水哈/长成个/树里; 一天的/日子/看两趟,石崖哈/踏成个/路里!” 这首四句式的“花儿”,其音节节奏与上述“花 儿”不同,第一、三句为三二三,第二、四句为三三二。 以上两首“花儿”在音节上第三句与第一句、第 四句与第二句形成对称,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富有 音乐的感染力。 (二)河湟“花儿”韵脚和谐,平仄相间 土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歌曲。居住在这里 的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还是外出 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唱上几句悠 扬的“花儿”。 “花儿”押韵的方式有多种,一是通韵,如:“铁青 着马儿银笼头,花丝线扯下着牵手;你有本事了领上 了走,老刀刀是你的对手。”其中第一句的“头”与第 二句的“手”、第三句的“走”、第四句的“手”押韵;一 河湟“花儿”作为民间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都 用汉语方言演唱,曲调高亢、委婉、飘逸,具有鲜明的 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具体而言,河湟“花儿”在语 是交韵,即四句式“花儿”的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 韵,这也是青海“花儿”区别于其他民歌的重要标志。 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和 风格。现简述如下: 一如:“天山旱了水清了,水里着鱼娃儿见了;尕妹妹才 给实心了,心里着疙瘩散了。”其中第一句的“清”和 第三句的“心”押韵,第二句的“见”和第四句的“散” 押韵。六句式“花儿”也有押通韵的,如:“高速公路 一、河湟“花儿”独具风格的语音结构 由于受曲调和地方语言的影响,河湟“花儿”形 成了独具风格的语音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条线,多方便,汽车路修到了村边;开放的政策不 会变,放心干,信用社是咱们的靠山。”也有的一、四 (一)“花儿”曲调讲究韵律,停顿恰当 如:“日头们/出来者/照山川,照的是/阴山嘛/ 阳山:尕妹 心闲了/上论坛,找的是/跟贴的/少 句押韵,二、五句押韵,三、六句押韵。如l“你拿上锣 锅我拿上枪,上高山,要吃个黄羊的肉哩;你拿上黄 表我拿上香,对苍天,要吃个长久的咒哩。”可见,河 湟“花儿”押韵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当然,在河湟“花儿”中有些用普通话朗读不合 韵,但在方言中却十分合韵,这是由“花儿”语言的地 年。” 这首四句式“花儿”,其音节节奏一、三句为三三 三。二、四句为三三二。 收稿日期:2011—04-20 作者简介:孔祥馥(1973一),女,青海乐都人,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140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7月 域性所决定的。 河湟“花儿”的歌词一般都是青海方言,但也有 “花儿”的语音如同诗词一样讲究平仄对仗。通 韵形式的“花儿”其特点是句句相押,韵脚整齐,平仄 一个别的夹杂着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民间把这种演 唱形式称为“风搅雪”现象。 如:“蚂蚁虫儿两头儿大,希登你那仁达怀哇(土 语:当中间细得很哪);你十七来我十八,达活罗赛你 达怀哇(土语:我俩儿配对嗬关哪)。” 般是统一的,具有较强的音乐感。交韵形式的“花 儿”双句旬末不仅有虚词,而且虚词前的韵脚必定是 仄声,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规律。 如:豆儿一豆儿一尕豆儿,(仄仄仄仄仄仄仄) 不知道一豆儿一是滚的;(仄平仄仄仄仄平) 肉儿一肉儿一尕肉儿,(仄仄仄仄仄仄仄) 不知道一肉儿一是哄的。(仄平仄仄仄仄平) “青石岩上的清泉儿,达恰恰孜个曲通果格(藏 语:一匹匹花马饮水哩);我这里想你着没法儿,巧德 那奇雪果格(藏语:你那里干什么哩)。” “大石头根里的清净水,买尼格言开尼(好我的 尕妹),不如个大河的浑水;葡萄碗里的冰糖水,乙热 亥尼牙格(心上的油呀),不如个尕妹的涎水。” (三)大量叠音词的使用,使河湟“花儿”的音节 显得非常整齐,极大地增强了表现力 如:“天上有云彩雨没有下,石头麻啦啦的;进房 间的朋友没答话,心里急抓抓的。” “青丢丢的草来蓝丢丢的水悬丢丢崖的刺玫;尖 丢丢的鼻子圆丢丢的嘴憨丢丢儿地笑哈。” 上述两首“花儿”运用ABB式的重叠方式使“花 儿”的音节显得整齐划一,富有节奏感。 二、河湟“花儿”的词汇特征 又如:“七寸的碟子里拾馍馍,菊花的碗里茶倒; 馍馍不吃茶不喝,你把你心里的话说。” 这里把汉语“倒茶”、“说话”的动宾结构,改为 藏语、土语中的宾动结构,形成了词汇和语法交混使 用的状况。 在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农业区,各民族 之间语言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在唱“少年”时很自然 地出现了“风搅雪”的现象。 (三)河湟“花儿”受到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影响 (一)大量富有方言特征的句尾,体现了河湟“花 儿”的地域特征 以“哩”结尾,如:“白牡丹白着耀人哩,红牡丹红 着破哩;尕妹的身边有人哩,没人时我陪你坐哩。” 以“子”结尾,如:“大山的根儿里挖金子,没有个 称金的戥子;一晚夕想你着没处去,蹬烂了被儿的里 子。” 河湟“花儿”主要是以方言演唱的,但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少数民族地区也不断与外界 接触,并且在语言方面也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如 在河湟“花儿”中竟出现了英文单词“ok”“bye—bye” “flash”等。 以“上”结尾,如:“猫娃蹲者个锅盖上,尾巴搭在 碗上;头枕者胳膊弯弯哩,尕嘴儿贴在脸上。” 如:“大石头眼里的倒柳树,风吹是树叶儿摆开; 高跟皮鞋健美裤。咱脸上一看是‘OK’!大石头根里 以“来”结尾,如:“上山里的羚羊儿下山里来,河 沿上喝一口水来;五湖的朋友们网上来,宽心的‘花 儿’哈对来。” 以“儿”结尾,如:“上地哈下地的麦穗儿,天旱的 的浇不上水儿;你在网络的那头儿,我远得接不上趟 儿。” 的路难走,小石头背后绕走;有缘了咱俩人走一条 路。无缘了咱俩人‘bye—bye’!” “焦瓒孟良的火葫芦,火烧了穆桂英的阵了;为 lfash小本营加把火,阿么价烧了各家的眉毛。” (四)河湟“花儿”中使用新词语和网络用语 如:“白天晚夕地泡网站,为听个花儿和少年;这 以“着”结尾,如:“西宁的大路上常走着,碾伯的 城儿哈弯着;眼睛里不见哈心有着,常走的路儿上看 着。” 以“哈”,“撒”结尾,如:“二月里嘛到了着二月 个网站是闹稀罕,‘花儿’是听给着舒坦。” “焦赞孟良的火葫芦火烧了穆柯寨了;给闹(我) 的空间里不发帖,叫他家儿里火着。” ‘ “李闯王攻打北京城,带兵着砸了个陕西省;来 到flash小本营,我看没有唱少年的能人。” “白龙马驮经到通天河,石头上把经哈晒了;离 家的孩子是出门人,网络上‘花儿’哈唱哩。” 二,龙抬头,各庙里把香哈降哈;好花儿降香着为了 撒,求菩萨,把我俩的婚缘哈配哈。” “哩”“子”“上”“来”“儿”“着”“哈’’‘‘撒”都是 青海方言词汇中的典型虚词,在河湟“花儿”中一般 用在旬尾。 这里的“网站”“发帖”“网络”都是近年来河湟 “花儿”中出现的新词。 三、河湟“花儿”独特的语法结构及语法句式 ・ (二)“风搅雪”现象体现了少数民族语言对河 湟“花儿”的影响 (一)河湟“花儿”独特的语法结构 141 第37卷 孔祥馥:略论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河湟“花儿”的旬数有三句、四句和六旬式,字数 “尕妹”比喻为“天上的云彩”,通过一种描绘或渲 有七言、八言和九言,字数和句数相互交错使用,构 成了结构独具特色的河湟“花儿”。 如九言三句式:“大红的裙子水红的花,绿色的 染,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牡丹花开在院墙上,花孔雀落在树上;尕妹是 樱桃儿含嘴上,打一个呵欠了咽上。” “八月十五吃西瓜,单少了花擒果子;人家折的 路边花,我维的是锁人的锁子。” 袄儿配着红花,什娜姑娘好像一朵花。” 七言四旬式:“十冬腊月草干了,松柏赛过牡丹 了;松柏长的水湛湛,霜杀牡丹光杆杆。” 另外,河湟“花儿”在一般情况下,一、三句为三 字尾,二、四句为两字尾。这种单句三字尾、双句两 字尾的奇特现象,正是河湟“花儿”区别于其他民歌 的主要特征。如: “天不下雨们者雷干响,惊动了四海的龙王; 这两首“花儿”的三、四句也都用了比喻手法,第 首把人直接当作物来写,即把尕妹当作物来写,把 尕妹当作樱桃要放在口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小伙 一对尕妹无比疼爱、稀罕的感情。第二首也借助丰富 的想象,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把爱情上的朝三暮四比 作“路边花”,把对爱情的专一和长久的伴侣喻作“锁 过路盼阿哥的好声嗓,有心了我俩人对上。 上去个大通的老爷山,老虎洞修下的凶险; 人的锁子”。以上“花儿”中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神似 之处,即“路边花”人人可以践踏,就像爱情上不专一 的人;“锁子”和爱情上专一的情人之间有神似之处, 即:专一、牢固、长久。 我为你进洞了去许愿,险些儿摔死在崖间。” (二)“花儿”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河湟“花儿”多用设问和反问的表达形式,有意 “千万年的黄河水不干,万万年不塌的青天;千 刀万剐我情愿,不唱花儿我是万难。” “西宁城修下的太高了,它压了个碾伯的县了; 识将 部分意思蕴藏在设问和反问之中,从而引起 人们的注意,表示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如设问旬:“尕磨儿为啥左转哩,要磨个雪花 的面哩;肝花儿想心肺俩想啥哩,好日子要见个面 哩。” 阿哥你少年俩编着好,阿么价唱两句着完了。” 这两首“花儿”都采用了夸张中夸大的手法,第 一首通过“千万年”“万万年”“千刀万剐”这样夸张 “山里最高的阿一座山?川里最平的是啥川? 英雄最难过阿一道关?什么人爱的是少年?” 的说法,强调河湟人爱唱“花儿”,没有任何事能阻碍 第一首“花儿”通过“为啥”和“想啥”提出问题, 然后再回答问题。这里本来无疑问,是为了“答”而 人fi']P/ ̄“花儿”。第二首用“西宁城”“压了个碾伯的 县”这种夸张来强调了“高”,从而对比映衬了“花儿 人”唱的“花儿”实在是好。 “画龙画虎难画骨,请画匠要画个云里的雾哩; 知人知面不知心,扒胸腔要看个心上的话哩。” 设问,是典型的设问句。第二首“花儿”的设问方式 很有特点,提出了四个问题,虽然一个都没回答,但 答案谁都心知肚明。 2、反问句:“大老爷坐堂着审案里,杨三姐要告 个状里;有一坐金山哈也完哩,朋友的情,一辈子咋 忘掉哩?” “钱包找到了,银行卡找到了,身份证找到了,就 是少了100块!钱包丢了,银行卡丢了,身份证丢 了。就剩我自己了!” 这两首“花儿”都采用了两两相对的对偶方式, “盘古王出世着造地面,万样事物谁留哈了?阳 世上好比个过客的店,细细地想,长时间着把谁哈留 哩?” 便于歌唱,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 畅。 “长枪扛上了胛子疼,短枪挂上了腰疼;刀剜我 腔子都不疼,不见尕妹心里疼。” 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就蕴含在问句之中。 四、河湟“花儿”中的修辞艺术 “高山上点灯着灯红了,平川里花儿俊了;花园 里栽葱着根深了,我俩着缘法儿重了。” 这两首“花儿”运用排比的表达方式,确保了语 言气韵的一脉贯通,又体现了章法布局的和谐稳定 美。 河湟“花儿”用了大量的修辞方式,通过形象的 表达体现一定的效果。河湟“花儿”的修辞艺术主要 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顶真等等。 “十冬腊月里的牡丹花,过时节就没人看了;老 花儿好比是腊梅花,到时节越开越俊了。” “大川里开给的馒头花,野刺玫开开为王哩;尕 妹是天上的白云彩,尕阿哥歇阴凉者哩。” 第一首把“老花儿”比喻为“腊梅花”,第二首把 l42 “上去高山着折青柏,青柏的枝上水汪哩,我唱 了花儿你明白,你明白了装着哩。” “山上的鹿羔儿下山来,下山来咂一趟水来;论 坛的朋友们跟前来,一说吧三笑的唱来。”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7月 “墙头上蹲着个石猴儿,石猴儿拜佛着哩;心里 孤独了网站上来,给个家(自己)宽心着哩。” 这三首“花儿”分别用“青柏”“下山来”“石猴 注释: ①郗慧民.西北花儿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 版社。1989:31. 儿”的首尾蝉联,使句子结构整齐,衔接自然,语气连 贯,表意清晰,突出了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 系。 ②朱世奎.另类花儿“风搅雪”一独具语言艺术 魅力的一种河湟花儿[J].中国土族,2007,(1). 参考文献: 有时河湟“花儿”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单一使用 的,而是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如:“脸如银盆手如雪,黑头发赛丝线哩;嘴似樱 桃一点红,大眼睛赛灯盏哩。” [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印.青海民 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C].1979. [2]西宁市文化馆编.花儿集・西宁演唱特刊 [c].1979. [3]赵宗福.花儿通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 社。1989. 这首“花儿”是比喻、夸张、通感三种修辞方式的 连用和套用。“脸”喻为“银盆”,“手”喻为雪,把“头 发”夸张为“丝线”,“大眼睛”夸张为“灯盏”,通过 “银”“雪”“黑”“红”等表示色彩的词语,生动形象地 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总之,河湟“花儿”与当地群众的社会生活是紧 密相连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河湟“花儿”也随 之发展和变化。但是,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始终 没有改变。 [4]罗耀南.花儿词话[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 社,2001. [5]滕晓天.青海花儿话青海[M].香港:香港银 河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马燕) Briefly Introduction of Language Charming of Hehuang Hua’er KONG Xiang-fu Abstract:Hehuang Hua’er is a popular folk melody in Hehuang area with the distinguished local Waits and styles.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s of Hehuang Hua’er by pronunciation,vocabularies,grammar, rhetoric,and reveal the language charming of Hehuang Hua’er. Key words:Hehuang Hua’er;pronunciation;vocabularies;grammar;rhetoric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