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掌握思维的正确思维方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完成课程后
学生能运用逻辑分、解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对复杂的问题。通过用词准确来体现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材:《形式逻辑教程》主编 连丽霞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课时:60课时 学分:4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为主
考试及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包括4次阶段测验、1次期未考试和3次平时作业,分别占总评
成绩的40%、40%、10%,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观评价10%
作业评价标准:独立自主完成作业是最重要的标准,主观类型的作业有60%以上内容雷同的
作业都将直接被评为不合格
测验评价:答案要符合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凡是测验过程中有舞弊行为的一律记零分,重修
该课程,舞弊行为包括夹带、偷看、手机发送与考试有关的信息,测验过程中偷看他人试卷的双方都记零分。
期未考试:标准与测验相同
到课率标准:一个学期有3次没有到课的总评成绩扣5分、3-5次扣10分,5次以上本课程
评为不及格(重修)
课堂纪律:上课时不得接打手机,否则做该次课缺课,迟到者必须在老师讲完一个段落后方
可报告申请进入教室,不得在教室内吃东西,学生在教室内及走廊上不得抽烟。
答疑:上课时一般不回答学生提问,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进行答疑,具体时间由老师在课堂
上通知。
注:每次测验所包含的章节内容下次测验不再出现,期未考试内容也不重复已经测验过的章
节内容。 学习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逻辑学”名称的由来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三、逻辑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 逻辑学与思维学 (二) 逻辑学与心理学 (三) 逻辑学与语法学 (四) 逻辑学与数学 (五) 逻辑学与哲学
四、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意义)?
(一) 引言:逻辑学在诸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二) 逻辑能教人正确思维、准确表达。
(三) 逻辑能教人发现错误,识别与揭露诡辩。
(四) 学习逻辑有助于增长知识,对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五) 逻辑学对于哲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词项和概念
二、词项的内涵与外延
(一)什么是词项的内涵与外延 (二)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三)概念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三、概念与语词 四、概念的明确
五、概念不明确的逻辑错误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与概念间的关系 一、概念的种类
(一)普遍概念、单独概念与空概念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三)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四)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五)相对概念与绝对概念 (六)小节
二、概念间的关系 (一) 相容关系 1. 同一关系 2. 属种关系 A. 包含关系 B. 包含于关系
3. 交叉关系(部分重合关系) 4. 相容并列关系 (二) 不相容关系 1. 矛盾关系 2. 对立关系
3. 不相容并列关系 (三) 小节
第三节 概念的限制与扩大 一、什么是概念的限制与扩大 (一)概念的限制及其方法 1. 概念的限制
2. 概念限制的两种方法 (二)概念的扩大及其方法 1. 概念的扩大
2. 概念扩大的两种方法 二、限制与扩大的作用
四、常犯的有关概念限制与扩大的逻辑错误 (一)常犯的概念限制的逻辑错误 (二)常犯的概念扩大的逻辑错误 第二节 概念的定义与解释
一、什么是定义? 二、定义的表达形式 三、定义的规则 四、定义的种类 1.实质定义 2.发生定义 3.功用定义 4.关系定义 五、概念的解释
(一)什么是概念的解释 (二)概念的解释与概念的定义 六、违反定义规则的逻辑错误 1. 定义偏宽 2. 定义偏窄 3. 定义反复 4. 前后循环 七、概念的划分
一、什么是概念的划分?
二、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分法 三、牟宗三的逻辑二分法 四、划分的规则
五、违反划分规则的逻辑错误 六、划分与定义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判断 第一节 判断概述 一、什么是判断 (一)判断及其特征
(二)关于判断的恰当性问题 二、判断、语句和命题 三、判断的种类 (一)基本形式
(二)非基本形式的判断 第二节 直言判断
一、什么是直言判断?
(一)直言判断的定义与结构 (二)直言判断的几种基本形式 1. 根据质或联项的划分 2. 根据量项或量的划分 3.
根据联项与量项相结合的划分
二、关于直言判断的联项与量项的语言表达形式 (一)关于直言判断的联项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关于直言判断的量项的语言表达形式 (三)关于特称判断的量项的语言表达形式 (四)“有”或“有的”的存在涵义
三、直言判断中的主项与谓项的周延和不周延 (一)周延和不周延
(二)四种判断形式的周延和不周延 四、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一)反对关系
1. 上反对关系(A与E) 2. 下反对关系(I与O)
(二)矛盾关系(A与O、I与E) (三)差等关系(A与I、 E与O)
第三章 判断(一) 一、直言判断变形 (一)直言判断换质 (二)直言判断换位 (三)直言判断换质位
二、应用直言判断常犯的逻辑错误 三、或然判断与必然判断 第四章 判断(二) 一、什么是联言判断?
(一)联言判断的定义、结构与表现形式 (二)联言判断的真值
二、联言判断与并列复句、转折复句、递进复句 三、运用联言判断常犯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 选言判断
一、什么是选言判断?
二、相容选言判断与不相容选言判断 (一) 相容选言判断 (二)不相容选言判断 (三)两种选言判断的比较 三、选言判断与选择复句
四、运用选言判断常犯的逻辑错误 第五节 假言判断
一、什么是假言判断? (一)假言判断的定义 (二)假言判断与条件联系 (三)假言判断真值 二、三种假言判断
(一)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 附论真值蕴含与蕴含怪论
(二)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三)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三、三种假言判断的比较
四、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之间的转称 五、假言判断与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六、运用假言判断常犯的逻辑错误
第六节 负判断
一、什么是负判断? 二、负判断的分类 三、负判断的等值判断
(一)什么是负判断的等值判断? (二)负简单判断的等值判断 (三)负复合判断的等值判断 第五章 演绎推理(上) ——演绎推理 第一节 推理概述 第二节 直言推理 第三节 联言推理 第四节 选言推理 第五节 假言推理
第六节 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第四章
第六章 演绎推理(下) ——归纳推理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第三节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第四节 科学归纳推理
第五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逻辑方法 一、求同法 二、求异法 三、共变法
四、剩余法
第六节 类比推理
第八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第二节 矛盾律 第三节 排中律 第六章 假说与论证 第一节 假说 第二节 论证 一、论证概述 二、论证规则 三、论证种类 四、反驳及其方法 第九章 归纳推理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
第四节 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
第十章 类比推理和假说
第一节 类比推理 第二节 假说
第十一章 论证
第一节 论证的概述 第二节 论证的规律 第三节 论证的方法
大纲制定人:戚叔林大纲审定人: 2007年9月
学 期 授 课 进 度 计 划 表
营0701、0702、0703、0704班《形式逻辑教程》教学进度计划 周 课 授 课 内 容 次 时 1 2 第一章第一节 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1 2 第二节 形式逻辑与树立逻辑的关系 2 2 第二章第一、二节 概念的概述 2 2 第三、四节 概念的种类,(测验1) 3 2 第三章第一、二节判断的概述 3 2 第三节 性质判断及种类、小结、练习 4 2 第四章第一、二节判断(二) 4 2 第三、四节假言判断 5 2 第五章第一节推理的概述 5 2 第二、三节选言判断 6 2 第四节负判断、(测验2) 6 2 第五章第一、二节演绎推理 7 2 第三节性质判断间接推理 7 2 第四节 关系推理、(测验3) 8 2 第六章第一、二节演绎推理(二) 8 2 第三节 假言推理 9 2 第四节负判断的推理 9 2 第八章第一节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10 2 第二节 同一律 10 2 第三节 不矛盾律 11 2 第四节 排中律 11 2 第五节充足理由律 12 2 (测验4) 12 2 第九章第一、二节归纳推理概述 13 2 第三、四节不完全归纳推理 13 2 第十章第一、二节类比推理和假说 14 2 第十一章第一、二节论证的概述 14 2 第三节 论证的方法 15 2 复习 15 2 复习 16 2 考试 16 2 考试 授课老师:戚叔林
注 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