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复习课问题链的设计策略初探——以译林版6AProject2Reuseandrecycle为例
□吴春燕
【摘要】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引入问题链是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化教学目标为问题;设计主线问题,串联单元话题;利用各类问题,优化复习过程。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能有效整合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是教师提升复习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复习课;问题链;译林版
复习课能够对一个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但许多一线英语教师往往难以把握复习课,时常无从下手。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每册教材有两个复习板块(Project),文本看起来十分简略,实际教学却难以展开。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出现的少数生词和语言点进行解释,有的教师把教材要求的活动简单做一遍,还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复习单元的功能,甚至会采取背诵或默写之前的课文和单词表的方式,这些教学不仅不能体现复习课的作用,还使英语课堂变得生硬枯燥,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上述英语复习课的教学现状,笔者尝试
引入“问题链”来展开复习课教学,提升复习课教学质量。“问题链”是指一组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中心、有重点,面、线兼顾的,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组(裴松,2011)。教师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恰当地运用问题链进行教学,引出新问题、加深老问题,让学生产生更高的欲望,从而使得思维品质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王建强,2015)。实践证明,在英语复习课中,运用问题链组织教学活动,层层推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达成有效复习的目的。
出不足,又要提出努力方向,促使其积极向上;对于优秀学生,评价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其更优秀;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应多鼓励,放大亮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英语分层教学须处理好上述四对矛盾,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差异,由此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44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J].疯狂英语,2017(2):137-138.
[2]徐静.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对策思考[3]何萍.小学英语分层教学中作业的布置艺术[4]黄振宇.浅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8(10):51.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317200)
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88-89.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1·2综合
一、仔细研读教材,化教学目标为问题“问题链教学实施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明确教学重点,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和细化”,综合文本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影响因素,将目标细化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些问题既统一又相对独立,既关注学生对文本的表层理解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明确教学目标,再将其转换成问题链,最后再设计相应的具体教学活动。
译林版小学英语6AProject2Reuseandrecy-cle的文本看起来较为简单,主要有两个活动要求:制作有关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的宣传海报;开展如何回收和再利用废旧物品的宣讲。整个复习单元的活动都是围绕主题Reuseandrecycle展开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关键词就是reuse和recycle。
教师可以将上述关键词转化成相关问题:reuse可以转化为以下问题:Whatdoesreusemean?Whyshouldwereuse?Whatcanwereuse?Howcanwereusethesethings?Whatcanwedotomakemorepeoplereusethings?相应地,recycle可以转化为以下问题:Whatdoesrecyclemean?Whyshouldwerecycle?Whatcanwerecycle?Howcanwerecy-clethesethings?Whatcanwedotomakemorepeo-plerecyclethings?将关键内容细化成多个问题能有效分解教学目标,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逐渐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更是思考深入、思维发展的过程。
二、设计主线问题,串联单元话题
从表面上看,英语教材的单元编排可能毫无联系。但复习课的目标却是复习前后四个单元的内容。如本单元的教学参考建议教师用1~2个课时完成,要求课堂上复习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已学的词汇和句型。然而就内容来看,该复习单元的活动只与第六单元Keepourcityclean和第七单元Pro-tecttheEarth有较强的关联性,与第五单元Signs和第八单元ChineseNewYear之间很难建立起显而
学科教学·教法(学法)研讨
易见的联系。
那么,如何才能达成复习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内容的目标呢?教师在设计中引入了主线问题“HowcanwehaveagreenChineseNewYear?”。复习课自始至终围绕该主线问题展开,使四个主题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单元有机整合起来,并创设出真实且贴近生活的语境。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境”。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用英语来交流,达到内化英语语言知识的目标。
三、利用各类问题,优化复习过程
(一)利用导入性问题,引出话题,激发探究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性问题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一开始的Freetalk环节,教师以热身问题导入:Whichholi-dayiscomingsoon?学生回答:ChineseNewYeariscomingsoon.教师接着提问:WhatareyougoingtodoforChineseNewYear?由此引出新年计划IwillhaveagreenChineseNewYear.此时学生会感到疑惑,何谓“greenChineseNewYear”?然而疑惑之处正是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之处,教师向学生进行解释,在学生了解之后再顺势引出主线问题HowcanwehaveagreenChineseNewYear?复习课正式展开。
上述导入性问题中,第一个问题引出春节话题,第二个问题引出第八单元的主题ChineseNewYear,第三个问题则贯穿整节复习课的始终。三个问题相互照应、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为第二个问题链的设计做了铺垫和导入。
(二)利用延伸性问题,温故知新,实现单元融合如何高效、有趣地带领学生复习旧知?教师设计了第二个问题链,让学生先复习旧知,再在实际情境中迁移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达到温故知新、内化知识的效果。
教师首先出示各种标志图,并向学生提问:Whatsignsdoyouknow?这一举措能够复习第五单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1·2综合
45
学科教学·教法(学法)研讨
元Signs的内容。接着教师选择其中一个标志做如下示范:
Whatdoesthissignmean?ItmeansNoclimb-ing.Wecanseethissignintheplayground.Wecan’tclimb.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种标志的意义以及该标志时常出现的场所。然后教师提问:WhatsignscanwemaketohaveagreenChineseNewYear?将话题引到关键词“greenChineseNewYear”上来,并呈现范例——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且出示句子“Itmeanswecan/can’tsetofffirecrackers”来解释这一标志。为了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追问:Anythingelse?WhatothersignscanwemaketohaveagreenChineseNewYear?让全班同学进行头脑风暴,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第五单元Signs的内容。之后,教师用类似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讨论并复习了第六单元Keepourcityclean和第七单元ProtecttheEarth的内容。由此实现了对后四个单元内容由点到面的复习、整合和迁移。
(三)利用探究性问题,以旧引新,关注活用迁移
探究性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因此复习课也应该同新授课一样,注重设计探究性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旧知导入新知,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活用、迁移和升华。
紧承第二个问题链,教师以问题WhatelsecanwedotohaveagreenChineseNewYear?引出第三个问题链,导入观点:Wecanalsoreduce,reuseandrecycle.再以问题引出文本中提示的两个活动:Whatthingscanwereduce/reuse/recycle?Whatcanwedotoreduce/reuse/recycleforagreenChineseNewYear?Howcanweshareourideasbesidespost-ers?在完成教材要求的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又增加了在微信朋友圈分享“greenChineseNewYear”理念的活动,让学生的口头输出进一步转化成实用的社交App书面输出,让枯燥的写作练习变得灵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实践证明,将问题链引入小学英语复习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整合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升复习课的效率,值得教师尝试。
参考文献:
[1]陈惠丽.基于问题链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以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SandstormsinAsia一课为例[J].学周刊,2014(33):17.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1(6):75-79.
[3]王建强.课堂问题链的设计、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4):71-74.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215131)[2]裴松.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46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1·2综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