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文化遗产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后篇巩固提升

1.一位国际专家在对我国某项世界遗产进行监测考察时,曾谆谆告诫,这是你们的一只金鸡,你们可不要杀了它来取蛋啊!该专家的意思是( ) A.世界遗产开发价值高 B.世界遗产应合理开发 C.我国世界遗产价值最高 D.世界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 答案B 解析从专家的告诫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遗产开发的担忧,我们对世界遗产应当合理开发,故选B项。A、C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 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四川都江堰 C.关中郑国渠 答案A 3.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这突出了文化遗产( ) A.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范围上的完整性 C.内容上的丰富性 D.影响上的广泛性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可知,这体现了泰山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而不是范围上的完整性,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化遗产内容上的丰富性,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化遗产的影响,D项错误。

4.如何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而不是仅仅是标本和遗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相应的措施是

A.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B.反对对这类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 C.将价值丧失的世界遗产取消其世界遗产的资格 D.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 答案A ( )

B.扬州古运河 D.河北赵州桥

解析“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就必须加强保护,所以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符合题意的,故A项正确。反对作任何的改动、取消世界遗产的资格的说法均过于绝对,故排除B、C两项;增加资金投入并非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故排除D项。 5.以下有关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基本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文物保护单位应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存在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不需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C.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D.文物保护应当按照原址、原状保护的原则,采取相应的保护 答案B 解析我国文物保护,强调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故B项符合题意。

6.阿布辛拜勒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是( ) A.阿布辛拜勒神庙是人们认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B.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C.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增进世界各民族互相学习的重要资料 D.阿布辛拜勒神庙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答案D 解析由于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故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故D项正确。A、C两项是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具体表现,排除;“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属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一个方面,故排除B项。

7.“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在金字塔内可以长生不老

B.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建筑水平的高超 C.埃及文明的伟大与不朽 D.金字塔是世界奇迹之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文明有过中断的经历,而金字塔却一直矗立至今,甚至可能会永远这样矗立下去。它超越了时间,所以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这凸显的是埃及文明的伟大与不朽,故选C项。

8.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方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并向两边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种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 ) A.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 B.结构合理的文化理念 C.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 D.轴线分明的政治氛围 答案C 解析材料“三大殿、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并向两边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体现出皇权的威严和至高无上,以及封建政权内部的森严等级,因此这种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故选

C项。建筑理念、文化理念并不是故宫宫殿本身设计的用意,排除A、B两项;轴线分明与政治氛围无关,排除D项。

9.宋代出现了一股嗜古之风,影响到了艺术趣味、学术研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如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就是明显体现。这股嗜古之风的兴起说明宋代( ) A.文化的内敛特征已经较为明显 B.理学的影响波及社会各方面 C.商品经济冲击了儒学积极入世观念 D.集权强化导致了文化疏离现实 答案A 解析嗜古之风体现出宋代文化缺乏创新和开拓的倾向,体现出内敛性,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理学,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明商品经济冲击了儒学积极入世观念,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并不是由集权强化导致的,排除D项。

10.19年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 )

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 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 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可知,《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故B项正确。

11.罗马帝国的边界是英国和德国共同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英国的哈德良长城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增加了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2008年增加了英东尼长城。这一文化遗产见证了( ) A.英德两国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哈德良长城、北日耳曼—雷蒂恩界墙、安东尼长城均属于古代罗马帝国的边界,体现了古罗马帝国的势力所到的区域,故选C项。由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英德两国社会转型的结论,排除A项;英德两国世代友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边界,不是外贸,排除D项。 12.下图是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牙贝伦塔,在大航海时代,它是航海家们的起点。对这一建筑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B.英德两国世代友好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罗马外贸的兴盛

A.它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C.它受《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 D.它具有真实性,但不一定具备完整性 答案D 解析既然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它就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故选D项。葡萄牙贝伦塔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排除A项;葡萄牙贝伦塔反映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为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贡献,所以它是葡萄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故排除B项;葡萄牙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故排除C项。

13.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这些做法( ) 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 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 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强化对文物的保护,旨在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城市化进程,排除A项;材料中保护文物的做法中没有体现出与民众生活结合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城市个性,排除D项。

14.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对代表着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管理的一整套机制和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治理需要运用其他领域的资源,世界文化遗产本身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治理的其他领域,如气候问题、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上述材料意在强调 A.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B.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C.各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遗产的责任 D.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有全球化思维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所保护的遗产具有普世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运用全球其他领域的资源,这体现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有全球化思维,故选D项。需要国际合作不等于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排除A项;材料主要谈论的是保护,而不是其价值,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全球性,而不是民族性,排除C项。

15.明朝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 )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可得出文化的传播与交通有一定的关系,故D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故A、B两项均错误;材料体现了戏曲传播,但未体现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故C项错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曲,原称昆腔,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摘编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目前对于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第二种主张创新,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死亡,应该让其丰满羽翼,回到市场上飞翔。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加以说明。

参观点一:昆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另外,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昆曲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及传统剧目,需要我们去挖掘和传承,国家应该投入相关资金进行保护。

观点二:昆曲目前处于长期衰微的处境,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是其致命弱点,清朝中期的“花雅之争”已经表明昆曲不改革的后果就是逐渐被观众抛弃而日趋衰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明确规定保护的其中内容之一是“振兴”,即让昆曲重新被观众所接受。但现代观众大多听不懂,因此出现“昆曲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要让现代观众接受,让市场接受,昆曲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