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动性过剩问题
作者:王 兴 周 毅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8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及其在货币层面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接着提出缓解“流动性泛滥”的一些对策,旨在合理控制流动性,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基础货币 宏观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这一专业的经济术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且这一术语在宏观经济部门和经济专家的研究报告中也频频出现。在十届全国五次会议上,“流动性过剩”一词首次出现在了的工作报告中,而在2007年4 月召开的常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要缓解流动性过剩这一问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流动性过剩一词逐渐熟悉。流动性剩余—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开始为国人所接受。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已引起我国和学界,甚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众多矛盾中的焦点。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也表现出了广泛的关注,有关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探讨层出不穷。
一、流动性过剩的内涵
目前对流动性过剩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路透金融词典》认为:“流动性泛指将资产变现的容易程度。高流动性的资产有一个活跃的市场,有足够的买家与卖家可以消化对该资产的需求与供应,资产的价格不会轻易因供需的变动而出现扭曲。” 有人认为它就是代表了市场上流动的货币过多,超出了经济体系的实际需要的一种状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由于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与存贷比持续走低而导致的现象;以上各种对流动性过剩的认识相互之间内容交叉而又区别明显,为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1.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内涵
从货币理论上来说,流动性过剩主要指的是货币的供给长期偏离了实际货币需求,从而引发的持续性超额货币供给在短期内的集中释放。根据弗里得曼的货币数量论,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的变动最终将反映一国货币供给的变动。换言之,当一国的货币供给变动未能够被物价和产出的变动所完全消化,那么就会产生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孳生出流动性过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流动性过剩的现实内涵
在现实中,一些国家存在着超额货币供给却并没有导致流动性过剩问题。这说明超额货币供给只是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一个必要条件,它的产生还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累积性要求,即这种超额的货币供给不是暂时的、短期的,而必须是长期的、持续的。二是显性要求,即这种超额的货币供给只有在被惊醒后才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在短期内集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定的诱因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流动性过剩。当前我国受宏观经济过热和投资机会增加的刺激,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过热,短时期内这部分“睡着”的货币被集中释放出来,并引发了通货膨胀的持续上升、资产泡沫的迅速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二、浅析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目前在中国所产生的流动性过剩不仅有国际上的原因,也有自己的特殊形成机制。从全球流动性过剩来看,随着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金融创新及对金融分业经营管制的消除、对冲基金的发展,可流动的资金流动速度和总量大大增加;日元长期维持着低利率水平; 欧洲国家为了阻止本币升值而放慢了对利率的提高步伐; 同时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各国几乎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这就在实现他们经济目标的同时积累了大量流动性。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的经济体,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问题不可能不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受经济对比力量所发生的转变和诱导, 这些增长的流动性大部分都流入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
由于中国独特的金融制度和市场环境, 中国流动性过剩在货币层面也有着自己特殊的形成机理。根据货币理论, 影响货币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基础货币方面
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流动性的标志是该国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由外汇占款与国内信贷组成的。所谓基础货币就是指流动当中的现金,通常用存贷比来衡量, 还有商业银行在银行的存款, 即超额存款准备金, 这两个数额若比较高的话,就意味着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的银行存贷差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双差”金额十分巨大,为流动性过剩提供了充分的前提。
(1)外汇占款是银行的一项资产,作为一项高能货币,银行通过外汇收购并同时投放基础货币的行为影响着该国的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在作为中介目标同时又作为货币取向的风向标,由此外汇储备与货币之间必然产生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巨额外汇储备是造成超额货币供给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我国的外汇储备额持续攀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在国内信贷方面,目前我国的存贷比明显偏高。据资料显示,2006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约23万亿元,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3. 5万亿元之多。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存款同期增长率高于贷款同期增长率,并且二者之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差额最大时达到接近10%。从2006年起,两者间差额才明显缩小,但存款增速仍明显高于贷款增速。存贷差扩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贷存比的减小,目前我国贷存比大约是65% ,明显低于国际公认的75%的贷存比。我国金融机构消化资金的速度小于吸收资金的速度,造成金融机构流动性大量过剩的情况。
在超额存款准备金方面,200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为4000亿元,而到了2004年末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则上升到了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尽管在这之后人民银行把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0.63个百分点, 但金融机构上存的超额准备金数量依然不断攀升。2006年9月末,在央行多次出台措施后,我国的超额准备金率降到2.5%左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所需要的超额准备金率不足2%。 2.货币乘数因素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 即银行每创造或缩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 就能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变化将直接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根据货币乘数理论, 货币乘数既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有关, 又与商业银行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有关, 而且这两者都同货币乘数成反比关系。虽然近几年来各大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货币乘数仍有所上升, 由此也导致了过剩流动性的急剧增长。
根据货币创造理论,货币供应量为:M =B*k =NFA*k +DL*k = e*W*k +DL*k。式中, M为货币供给量, B为基础货币,k为货币乘数,NFA为国外资产净额,DL为国内信贷,e为名义外汇汇率,W为外汇储备。此式说明了货币的供给是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于基础货币而形成的。目前我国存贷比和外汇储备都偏高,仅以外汇储备为例,从1994年外汇改革后,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逐年递增,外汇储备每年新增2000亿美元左右,即使按现在的汇兑标准也需要向市场投放大概1. 4万亿的基础货币(人民币),而当前我国的货币创造乘数约为5,这样算来相当于向市场增加了7万亿元的流动性资金。因此,目前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了基础货币存量,这又通过乘数效应使得流通中的货币供给显著增多,进而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三、应付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给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危害,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宏观的效果,如任其发展,将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机和隐患。因此,如何通过宏观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其他手段控制流动性过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货币及其他一些手段将是国家今后制定工作中的重点。
1.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蒙代尔三角”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中国在保持的货币的同时选择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改善以往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现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限定货币当局持有和购买的外汇储备规模,同时参照国际惯例,通过建立一个外汇平准基金平台,在央行同外汇市场之间设置一个人为的缓冲屏障,切断外汇储备与国内货币量变动的直接联系,以保证货币的性。此外,借鉴国外各种冲销工具并扩大组合篮子中的数目,也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汇率机制有着有益的方面。 2.改革金融市场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所建立的信贷机制主要是以银行为主导的,其弊端是很多的,如造成大量的呆帐坏帐,国有资产的急剧流失。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多元化的金融市场,鼓励合规资金进入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鼓励和扩大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措资金,为科技企业、服务业等中小企业提供通畅、充足的资金支持。其次,鼓励、支持银行业的产品创新,大力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有能力的金融机构还可以增加诸如公司和私人理财增值服务等服务,疏导流动性。 3.尽快调整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以前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要减少,可采取的包括提高能耗大的资源类产品的出口关税,降低该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对能耗大的金属原料降低进口关税。与此同时,要扩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同时利用巨额外汇储备增加高新技术及其设备的进口; 另一方面要合理计算出口产品的成本,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直接成本,还要充分考虑产品生产的环境、资源成本,重新制定出口产品的价格。
4.打破垄断,为社会资本广开投资渠道
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在许多行业和领域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如铁路运输、教育、医疗等许多行业和领域又存在着产能不足,导致了这些产品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消费需要,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打破垄断,深化改革,消除制度障碍,让社会资本或民间资本自由进入这些行业。这样既可以适度解决当前资本过剩的问题,又能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和增加供给使得供求平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某些长期束缚我国经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制度和垄断障碍,缓解了社会矛盾,在竞争更加公平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可谓一举多得。改善财富分配,扩大内需。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不可忽视的问题,银行只有将外汇、货币和宏观等相结合,从对内和对外而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流动性困境”,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君:流动性过剩的认识误区及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07(7) [2]王均文胡正梁:直面“流动性过剩”[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6) [3]任兆璋于孝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 2007 (2) [4]中国金融年鉴,2006(Z)
[5]黄达: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谭曙鹃: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下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