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崇高的山”:七月诗派
名词解释:抗战中期国统区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受艾青的创作和胡风的文艺理论影响,阵地主要包括《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呼吸》《泥土》等杂志,以重庆、成都为活动中心。
成员:绿原、鲁藜、冀汸、彭燕郊、邹荻帆、牛汉、曾卓……
创作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
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所开创的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主张“更直接地与生活结合,更迅速地替战斗服务”,注重将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与战斗任务联系起来。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与时代的紧密结合,追求诗歌与人民融为一体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胡风认为,诗人“第一是人生上的战士,其次才是艺术上的诗人”。
七月派的诗被誉为“时代激情的冲击波”,直接继承了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七月诗派的两个基本的诗学命题:生活态度和诗人的主体性问题。
生活态度上,主张正视现实并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现实,反对无原则的对生活的追随态度和“卖笑的态度”。认为,人的力量是决定的东西,将无可奈何的宿命论以及光有牢骚、不平而没有行动,成为小市民的犬儒主义并加以贬斥。
文艺观上,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疏于复杂的形式探求。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坚持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的统一,反对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主张借正确把握了的历史力量,突入生活的底蕴,开掘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
但是,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影响了他们对复杂艺术形式的探求。他们认为“人、生活、风格,是一元的”,一元论揭示了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决定性作用。七月派诗人重生活而不重技巧表现。
主体性:七月诗派高扬诗人的主体性,反对客观主义,反对冷淡地摹写生活,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将诗人的人格、情感、血肉、审美趣味强烈地渗透到客观对象上去,达到主客观的拥抱和融合。与艾青
重视诗人的艺术感觉,强调个体生命和时代精神共振是强烈响应着的,是对中国诗歌会直接写现实,将自我消融于大我的诗歌观的历史的纠正。
七月诗派强调力与美的统一,如阿垅的《纤夫》
诗歌形式上,追随艾青,提倡自由奔放的散文美,自觉把自由诗推向坚实的新高峰。标志着中国式自由诗体的成熟。
代表诗人:
绿原,七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早期,表现浪漫憧憬,诗集《童话》,与现实关系不密切,很快转向政治抒情诗。
1944年《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可看作转入以政治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创作的标志性作品。
诗集《又是一个起点》,他的政治抒情诗格调高昂,具有狂飙的气势。
鲁藜,代表作《延安散歌》《草》《红的雪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泥土》在朴实中暗含新的人生哲学;
阿垅,沉稳,坚忍,《纤夫》
冀汸,刚毅悲壮,《跃动的夜》
曾卓,诗似急待喷发的火,《铁栏与火
化铁,气度恢弘,《暴风雨岸然轰轰而至》
牛汉,《鄂尔多斯草原》
彭燕郊苍凉沉郁,杜谷细腻深沉。
第二节 “深沉的河”:九叶诗派
出现的背景:昆明的西南联大,诗人们进入了生命和艺术的沉潜。生命上,战乱、流亡使对现实、自然、灾难、个人和人类有了更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思考。艺术上,以更开放的姿态向古典诗歌传统和西方文学经典学习,前辈诗人比如闻一多、朱自清、冯至、卞之琳,还有英国著名诗人和诗学理论家燕卜荪。
沉思的诗:西南联大诗人们认为,诗是知性和感性的融合,是“经验的传达而不是单纯的热情的宣泄”,首先要把外在的生活经验,化为内在的生命体验,达到一种主观化,进而感悟到更深层面的底蕴,即可以称为诗性哲学的东西。
最早的体现,是冯至的《十四行集》,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雅思贝尔斯,尤其是德国诗人里尔克影响,《十四行集》是新诗史上不可多见的个人的“精神笔录”,在意象和语言上具有一种中年人的情调和眼光,反映了大时代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对操守和人格的内省和坚持。
共27首,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诗集,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使中国现代新诗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成为另一个新的现代主义诗潮产生并走向成熟的信号。
穆旦,九叶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最有成就的诗人,与郑敏、杜运燮并称西南联大“三星”。
穆旦诗歌特点:
1. 深沉的内省力量与雄厚的思辨深度。首先可溯源于战争使穆旦的心灵和肉体收到双重考验,更增加了他的敏感,诗中充满了丰富、痛
苦、挣扎和永远难以协调的矛盾状态,自我始终处于痛苦的撕心裂肺的自我解剖中。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心灵的惊心动魄的自我搏斗历程,真切地传达出种种痛苦而丰富的焦灼体验。他的诗深入持久地探索、表现了“自我”。比如《我向自己说》《我》《自己》《从空虚到充实》《神魔之争》《蛇的诱惑》
2. 他的诗着重表达自我的复杂与变化,集中探究人性中错综复杂的,甚至是混乱不齐或非理性层面的精微交换。同时,他始终在社会人生的总体现实中探讨个体生命,在个体生命的展开中体认时代现实,这是穆旦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
3. 他的诗,不仅用头脑,还用身体来思想。比如代表作《诗八首》
穆旦被唐湜评价为“自觉的现代主义者”,认为他的诗最醒目的特点就是“丰富的痛苦”,这里有一种前几代诗人所欠缺的惊人的自省力和彻底性。
同时,它建立在对个人生存的世界充满了自虐特征的怀疑上,能把诗歌带入现代人那种焦虑、不安,在自我分析中自我否定的悲剧性的灵魂状态中。早期白话诗人提出的建立现代新诗的现代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历史任务,在穆旦这里初步落实,使他成为西南联大最有思想深度和创造性的诗人。他将20年代开始的新诗现代化艺术实验,带
进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历史阶段。他诗中“残缺”的自我,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而是对新诗绝望的反抗。
诗的艺术特点:突破了传统诗词形式和语言的束缚,充满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观念,简单的词汇体现出惊人的搭配,如“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我缢死了我的错误的童年”,用清晰的感性形体验代替浪漫主义朦胧模糊的诗意,体现出反传统方面的创新。
郑敏,从冯至那里传承里尔克,她的诗有雕塑的质感,新颖沉思的意象有耐人寻味的哲思;内在和具有穿透力的关于人的思考与抒情,具有深邃感。《雕塑》
杜运燮《滇缅公路》,《追物价的人》
袁可嘉的诗论《新诗戏剧化》《诗的现代化》,受艾略特启发
第三节 解放区:长篇叙事诗的空前繁荣
1946年后解放区的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标志着长篇叙事诗的成熟和最高成就。代表作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
长篇叙事诗繁荣的最根本原因:诗人强烈的叙事要求与现实社会生活
的变动。
主要面貌和特点:
1. 对民间资源的强调,形式上歌谣化
2. 内容上鲜明的政治功利性,歌颂和控诉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歌颂革命带来的新思想、新生活,歌唱革命政党、政权、领袖与军队,叙事成为呈现主要手段,抒情被放逐
3. 诗人成为大众代言人,表现群体的思想感情,主体性消失,“小我”被群体性的“大我”所代替
4. 诗的艺术上,语言通俗易懂,质朴平实,大量采用口语、土语入诗,实现了口语化和大众化。
《王贵与李香香》,1946年9月,《解放日报》,《讲话》精神照耀下的第一首优秀诗篇。
内容:二人悲欢离合的爱情,30年代初陕北农民的斗争生活,揭示了革命成败对爱情和幸福的决定性作用。
形式:采用陕北信天游形式,比兴手法,两句一节,每节两行是押韵的,音节大致相同,新诗史上第一次用短小的民歌形式创造性地构筑鸿篇巨制。
其突出成就还表现在对群众性语言的运用上,造成自然质朴、生动流畅的民歌语言格调。
不足:信天游使灵活性受局限,单纯运用民歌,暴露出过于直白的不足。
《漳河水》,1949年4月,太行山区荷荷、苓苓、紫云英三位妇女的生活理想、婚姻、家庭追求。
表现形式上,吸收了许多民间小调的手法、句式,又保存了新诗的基本特点,比《王贵与李香香》的信天游更灵活更富于表现力。
三条线索平行、交错,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展现了妇女解放的新的时代主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交替使用太行山地流行民间歌谣,更自由灵活、更富于变化。褪去了民歌的粗粝,艺术上比《王贵与李香香》更精细、雅致。
以上两诗,预示着新的诗歌秩序的建立,尤其是《漳河水》,对新中国成立后“古典加民歌”的诗歌发展方向的确立无疑作了最初的成功的示范。中国新诗基本断了与西方现代诗的关联,暂时搁置了现代化进程。
另有田间的《赶车传》《戎冠秀》,李冰《赵巧儿》,张志民《王九诉苦》《死不着》
艾青的《雪里钻》《吴满有》
民歌体长篇叙事诗,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五四以来新诗民族化不足的缺点,缩短了与世界叙事诗艺术发展的时空距离。
第四节 国统区的政治讽刺诗
兴起原因:1.诗歌反映现实的迅速2.国民党反动派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最具代表性。 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抗战、政治、经济、物价、裁员等,选取日常生活题材,显示出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社会时代性。
特点:1.非停留于社会生活现象的描绘上,而是透过现象挖本质,引
导读者认清现象根源,激发人们对反动统治的不满。《主人要辞职》《这个世界倒了颠》
2. 政治性较强烈,但不是标语口号的堆积,而是运用诗歌形象反映现实,从鲁迅的讽刺诗和杂文吸取养料,运用写实手法,将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凝练为诗歌形象。《公务员呈请涨价》《大人物狂想曲》《抓住这匹野马》《一只猫》《发票贴在印花上》
3. 新诗的民族化、群众化的尝试。从民歌、民谣、儿歌吸取艺术经验,采用五言、七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语言朴素通俗,可诵可唱,形成了独具一格、新鲜活泼的山歌样式。
臧克家诗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
袁与臧对比:前者寓讽刺于叙事之中,接近叙事诗,后者则充满浓郁抒情色彩。臧改变了过去雕琢近于典雅的诗歌语言风格,力图把诗句写得朴素自然。
黄宁婴,在香港出版诗集《民主短简》,长诗《溃退》,了解即可。
总体,国统区讽刺诗主导风格:尖锐泼辣+幽默机智,分别以臧克家和袁水拍为代表,马凡陀山歌主要是冷笑,臧克家主要是愤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