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摘要】 目的 研讨CT影像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疑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病例中筛选。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所有患者均采取CT诊断,分析该影像学检查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检出价值。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检查中BF、BV、PS指标均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敏感性为94.3%(33/35),特异性为80.0(4/5),准确性为92.5(37/40)。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对出血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4.3%,与综合诊断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059,P=0.15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以CT进行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高,且能够准确定位到出血部位,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CT;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是由于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导致的疾病类型。研究认为,高血压可导致中风、心脏病及肾衰竭等疾病类型,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头晕、头痛及心悸等疾病症状,严重的可导致脑出血发生。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多由患者情绪激动或者脑力劳动过度造成1]。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比较急,在发病早期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残疾率及病死率。CT是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本次研究将其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中,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0例疑似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58.8±4.7)
[2
岁;健康体检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40-76岁,平均(57.9±5.2)岁;纳入标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因脑出血症状入院;发病时间在24h内;初次发病;健康体检者体检结果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外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合并其他严重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及器质性疾病者;精神障碍等不能配合研究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方法
所有入组者均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机诊断,开机前设置相关参数,螺距时间为0.8s,层面准值设置为1.5mm,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P/333mAs。大脑半球扫描厚度设置为6mm,颅窝扫描层厚设置为5mm,层间距设置为10mm,层厚设置为10mm,管电流及管电压分别为200mA及130kVP。实施轴位横断面扫描,进行常规CT扫描。CT扫描结束后,进行CTA检查,自患者肘静脉注射碘海醇造影剂,注射速度为4ml/s。将增强扫描参数设置为469mAs/120kVP。将螺距及层厚均设置为1mm。进行头颅CT平扫时,以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面积。血肿面积=π/6×血肿长径×血肿层数×血肿宽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检者采用CT检查的血流信号指标,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表面通透性(PS);评估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评估的诊断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均以百分数形式表示;分析CT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的判断价值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以( ±s)为描述计量方数据,检验值为t。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三、结果
2.1 CT检查血流信号指标对比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检查中BF、BV、PS指标均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见表1。
表 1 CT检查血流信号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
BF
(100g/min)
BV
(ml/100g)
PS
(ml/100gb)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0
4
24.0±5.0 0.5±0.1 0.6±0.2
健康体检者
40
61.2±9.2 2.6±0.4 14.6±2.7
t
22.469 32.213 32.704
P
0.000 0.000 0.000
2.2 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价值分析
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敏感性为94.3%(33/35),特异性为80.0(4/5),准确性为92.5(37/40)。见表2。
表 2 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价值分析[n(%)]
CT
综合检查 合计
检查
阳性 阴性
阳性
33 2 35
阴性
1 4 5
合计
34 6 40
2.3 CT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的判断价值分析
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对出血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4.3%,与综合诊断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059,P=0.151)。见表3。
表 3 CT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的判断价值分析[n(%)]
2
组别 检出例数
丘脑出血
10(28.6)
外囊区出血
5(14.3)
内囊区出血
4(11.4)
壳核区出血
10(28.6)
小脑出血
4(11.4)
合计
33(94.3)
四、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比较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引发极高的死亡风险。高血压脑出血多由小动脉硬化后血管破裂引发,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鉴于高血压脑出血引发的极高致残率及死亡率,需要在发病早期做出诊断,提升疾病诊疗的及时性及有效性。
相关研究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症状,是由高血压引发的并发症。患者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导致血管内膜下基质肿胀,内膜下脂质沉淀,可导致内膜及内弹力层产生无结构物质。脑血管不断变脆,患者在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状态下,出现急性脑出血。高血压发病后短时间内脑组织出现缺氧情况,脑组织坏死风险高,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干预,降低大面积脑出血发生风险,能够完善预后。近些年来,CT在临床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价值,通过准确的探查手段及三维图像重建进行病灶定位,能够对脑出血部位、出血严重情况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依据。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实,CT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中,对血肿部位、大小进行准确、直观的观察,有助于在
[3]
血肿清除术中准确进行出血量测量,并在术中进行引导,提升穿刺成功率。CT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可精确进行血肿部位的定位,检查时间短,操作比较方便,具有极高的诊断准确性。通过后续三维图像重建,能够为病变位置及病变程度的测量提供依据。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还可对斑点征进行鉴别诊断,采取平扫及增强扫描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明确诊断,便于尽早拟定治疗方案。通过利用CT进行出血量的计算,还可对血肿进入脑室、移位以及水肿等情况进行观察,显示病变局部淋巴结情况,为疾病预后诊疗提供诊断依据。通过在CT平扫后采用增强扫描诊断,可准确的分析颅内病变情况,因而能够提升高血压脑出血的检出率。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检查中BF、BV、PS指标均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敏感性为94.3%(33/35),特异性为80.0(4/5),准确性为92.5(37/40)。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对出血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4.3%,与综合诊断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取CT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血肿病灶为肾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高密度阴影,与正常的脑组织有明显的区别,密度明显增加,因而鉴别诊断比较方便。通过CT对血肿量、血肿部位进行检出,可缩短诊疗时间,为后期急救提供条件。由于CT具有上述诊断优势,因而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显著,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性较高。
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对血肿位置及血肿量的观察准确性高,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性强,因而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诊断过程中,可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增强扫描诊断,以提升疾病检出率。
参考文献:
[1]杜涛明.MSCT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2019,v.45;No.224(5):38-39+43.
[2]李娜,陈宏山.CT平扫影像学表现预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1):125-126+128.
[4]
[3]白小飞,寇欣,樊宇耕,等.CT灌注成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亚急性期血肿量的评估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3(2):172-174.
[4]褚志慧,古兆森,狄宁宁.CT影像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v.4(13):128-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