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院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地方院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爱go旅游网
二 实验技术与管理 第3O卷第11期2013年11月 CN11—2034/T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1.3O NO.11 NOV.2O13 地方院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 畅,潘 娅,范 勇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一 ~一帅.n 一.神~H 一~C ~.一m 一~e吣 一吲~ 一.~ 一帆m 摘要:介绍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地方院校的二级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本科教学指导 委员会和专业建设负责人、督导组、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和教学科研办”四位一体的宏观架构模式,并且采用 PDCA的循环改进模型,明确职责,协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在该模式下,组建了一体化团队,以团队建设为 核心,实现了教学、科研和学生科技活动的统一,实现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成才的统一。 关键词:四位一体;一体化团队;案例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56(2013)l】0187一O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Integration Four Departments in One” training mode Of local universities Liu Chang,Pan Ya,Fan Yo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China) ~m 一一_蚕 一一一~ 一舢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 ~ 一 1 长期困扰高校教学改革的困难和问题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更是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以及促进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 是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在传统的模式下,学校定期修改培养方案,导 致教学改革进程缓慢,学校难以直接监控教学质量,只 能在教材选择上做出一些控制,同时也很难快速获取 教学反馈,难以实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人才培养质量不 能够快速提升 ]。 (2)教研室是高校传统的基层教学管理组织,教 当前的高校教学环境还缺乏教学质量改进的动力,教 学与科研脱节,教师评价与学生成才脱节,学生适应社 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扩招后这 些矛盾更加突出l1]。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 研室内部长期存在着教师之间教学协作少、教学与科 研分离的突出问题。 快,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长期以来困扰高校,特别 收稿日期:2O13—03—14修改日期:2013 04—2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p09217。zl1086)的阶段性研究 成果;西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nzx3117) 作者简介:刘畅(1981),女,四川绵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 程和机器视觉. E—mail:yueguangguan88@gmail.corn (3)在一流大学里,教学科研团队是经过长期的 教学科研的积累,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逐步形成并 最终进入良性循环的。但是地方大学要实现自身的跨 越式发展,尤其是在缺少优秀学术带头人的条件下,如 何建立新的机制来推动地方高校形成高效的教学科研 团队l_3 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教师在教学方面往往注重传授知识,内容陈 188 实验技术与管理 旧,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 与就业矛盾突出。学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分离,不 能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 (5)由于传统职称晋升更多注重科研,教师不愿 过多投入精力于教学,教师发展与学生成才的目标 相悖。 因此,如何实现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 社会需求的统一、教师发展与学生培养质量的目标统 一、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的统一、学生现时就业与长远 发展的统一,成为长期困扰高校改革的重要问题 j。 2“四位一体”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现存的问题,课 题组成功探索了“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下的计算机 人才特色培养机制,如图1所示,形成了以一体化教学 科研团队为核心,指导、保障、监督有序高效运行为基 本要求的基于PDCA的质量改进模式的一体化人才 培养模式。 图l 四位一体宏观架构模式 在该模式下,机器视觉、嵌入式技术等8个一体化 教学科研团队,以学科方向和科研项目为基础,从科学 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提炼教学案例,采用“学中做,做中 学”教学理念l[],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示范学 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 中,以学生为主导,通过项目研发训练、培养学生学会 学习、思考、做人、做事。在案例教学和项目训练中,不 断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下一届学生新的教学内容。在 校期间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表达 与沟通、思维、软件产品设计与实现等能力,学生毕业 后在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机器视觉、嵌入式技术、软件 测试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就业优势。 2.1创新PDCA“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以前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体制适应性差、 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参考应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模 式,面向教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如学生理论不深、实 践能力不强,教材知识点与社会发展脱节,教师工程经 验薄弱等,倡导“以知识为载体,能力培养为目标”,构 建并实践了以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下,专业负 责人进行专业建设规划、以教学科研团队为核心组织 教学及教学平台建设、学院督导组检查指导教学、学院 教学科研办公室服务教学的“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运 行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及其水平。 其中: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设计是先导,为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明确方向,由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专业建 设负责人共同完成专业规划、特色建设、培养方案的知 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制定;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是 根本,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条 件,包含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督导是教学实施 结果的质量检查员,它为培养人才把好质量关,主要完 成质量审查与反馈;教学服务是教学运行保障,它为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和谐有序的内外环境,提供日常 运行服务与管理、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2.2实施一体化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为保证基于PDCA的质量模式实施,以学科方向 为基础、科研项目为纽带、人才培养为中心,组建了8 支由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团 队,旨在:以团队为核心建设师资队伍,广泛增强教师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合作;广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联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团队科研方向为基础, 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特色专业为指引、精品课程建设 为着力点,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以一体化团队作为学院岗位聘任的基本单位,制 定了新的考核、管理、激励、奖励等配套管理制度,保障 了团队的有序、高效运行。以团队为核心进行课程建 设、进行教学改革、推动学生科技活动,形成团队管理 制度和教学督导、评优等制度,逐步实现个人发展与罔 队发展一体化、教学和科研一体化、教师发展与学生成 才一体化 引。 一体化团队建设实施“6个1”工程,即:1个团队 支撑1个学科方向、1个团队联系1个生产或科研单 位、1个团队建设1门特色课程、1个团队带出1个学 生科技品牌、1名教师上好1门课程、1名教师指导 4~8名学生。 以一体化团队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根据团队研 究方向划分课程群,教学内容体系以科学技术前沿为 引导、基础理论为保障、工程应用为目标进行修订,梳 理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突出能力培养,建立“课 堂教学为基础、实践探索为重点、项目实施为抓手”的 立体教学环节。一体化团队以实验室为基地,凝聚教 师、研究生和本科生,构建了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 动的人才培养模式l7]。将导师制、学生创新团队及丁 程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训练,实施“学 中做,做中学”教学理念,在做事过程中,养成严谨治学 刘 畅,等:地方院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89 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工 程素养。学生以项目(课题)形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阶段性成果要求。实践项目 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 ],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渐进性与 模块性相结合,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2.3 应用“课堂一案例一项目一实践”相融合的“学中 做。做中学”精细化教学方法 (1)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组织课程群中的案例建 设和项目训练题目申报。每个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都 有围绕自身科研方向的课程群 ],以教学科研一体化 团队展开具体教学,在教学中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 教育理念,团队负责自身课程群里的案例建设和项目 训练题目申报,并提交学院评审,通过后在教学中进行 实施。 (2)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以案例为驱动,展开 对理论知识点的串联和讲解,让学生有任务做,学生在 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应用这些知识点完成案例分 配的任务。每个团队内开展案例教学,已经广泛在离 散数学、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 及应用、Windows程序设计、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 软件测试技术等课程中应用。 (3)在实践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口 。用项目 的完整性来组织相关知识点建立课程之间的相关 性,训练学生项目研发中所需的各种能力,全面提高 学生T程应用能力。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改革已经 应用到了程序综合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 实践课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 量的目标。 在校本科生要求每学年至少完成一个小型项目, 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团队协作、表达与沟通、思维、 软件产品设计与实现等能力。 2.4 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机制。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 学上的投入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教师和学 生在教学上的积极性,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机 制。考核学生时,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 传播知识、发现知识几方面考查学生的程序设计、产 品设计与实现、团队协作、表达与沟通等能力,在评 价教师教学效果时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来进行考评。 (1)在学生的考核方面,摒弃原来只把考卷成绩 作为主要因素的做法,进行多样化的考试改革u ]。针 对课程的实际情况主要分为3类考核方案:A类是以 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成绩组成,如离散数学,操作系 统等课程;B类主要以平时表现、过程文档撰写和答辩 等成绩组成,如程序综合设计口 、信息系统开发、专业 综合实验等课程,在答辩过程中要求学生提交PPT、 源代码和系统演示视频等材料;C类主要以平时作业、 上机考试(如思科网络测评系统和ACM 0J平台 等)ll胡和期末考核(或大作业)等成绩组成,如C语言、 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通过多样化的考 核方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表达、团队协作、编程能 力、产品设计与实现、技术文档撰写等能力,注重了过 程跟踪,充分考查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最终建立既 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又注重学习过程和素质养 成的综合学业考核。 (2)在教师的考评方面,由团队课程教师提出申 报,以能力为导向进行评价。由教学科研办在课程开 始和结束时向学生发放能力调查表,主要调查学生运 用知识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提 高。统计调查表进行评分,并根据结果对课程教师进 行奖励,提高教师积极性,并且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 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积累了教学经验。 3 结束语 立足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计算机 相关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科特点,为地方院 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 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E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 20. [2]陈念年,何波.高校科研团队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构建 [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37—38. [3]韩永国,兰景英.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11(16):7一Io. [4]李郁峰,陈念年.建设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J].实 验科学与技术,2008,6(4):172—174,230.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O模式[J_.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3):1—9. [6]陆小华,熊光晶,陈珠琳.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J].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07(6):83 87. [7]李郁峰,陈念年.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 种有效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10):12-14. [8]杨春明,陈念年.基于竞赛模式的“算法分析与设计”教学探索与实 践EJ].计算机教育,2009(20):146 147,105. [9]张广兵.论MDO视域下的教学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Il,30(1):14I—l44. [io]杨春明.“算法分析与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 算机教育,2009(19):97-98. [11]曾立胜.模糊学习效果评价对促进学生潜质发展的积极因素研究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8):10 11. [12]刘畅.教学科研一体化下“程序综合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 教学论坛,20I1(23):I 93 195. [i3]陈念年,李郁峰,李绘卓,等.基于在线评判系统的程序设计教学 [J].计算机教育,2009(15):83 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